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天坚持遛弯锻炼,或许比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更具成效。

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药物治疗主导地位的固有认知,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运动疗法在传统治疗模式中往往被视为辅助手段,其重要性未得到充分彰显。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但具体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并未像药物治疗那样受到高度重视。

而上海交大的这一研究结果,让大家对遛弯锻炼这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重视了起来。



遛弯锻炼对血糖水平的直接影响

1.促进血糖消耗的机制

遛弯锻炼是一种典型的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肌肉群参与活动,肌肉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能量。

而血糖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运动时,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大幅增加。



当糖尿病患者开始遛弯时,身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更多的葡萄糖被运输到肌肉细胞周围。

此时,肌肉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运动的刺激下,活性增强,让葡萄糖能够顺利进入肌肉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转化为能量,从而实现血糖水平的降低。



这种血糖降低的方式与药物作用机制截然不同。

药物往往是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影响代谢酶的活性或者改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来控制血糖。

而遛弯锻炼则是基于身体自身的能量代谢机制,自然且直接地消耗血糖。



据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坚持晚上散步,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稳定血糖波动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始终是治疗进程里的棘手难题,成为攻克病症的关键阻碍。

尤其是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反复的冲击,加速并发症的发展。



3.遛弯锻炼有稳定血糖波动作用

当患者在餐后进行适度的遛弯时,身体的代谢状态发生改变。

一方面,运动促使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减少了血液中葡萄糖的堆积;另一方面,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比如,运动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使其在餐后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令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同时,遛弯锻炼能够提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令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更为突出。

长期坚持遛弯锻炼的患者,其血糖波动曲线变得更加平缓,减少了高血糖和低血糖状态的交替出现,为身体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内环境。

遛弯锻炼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提升作用

1.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

胰岛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需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开启很多繁杂的信号传导路径,最终实现对葡萄糖代谢的调控。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即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遛弯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通过运动,身体内的代谢环境发生变化,一些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被激活。

例如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在运动的刺激下,其磷酸化水平增加,这使得胰岛素受体与下游信号分子的结合更加紧密,信号传递更加顺畅。



当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得以优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在相同胰岛素水平下,细胞摄取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增强,且数量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遛弯锻炼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使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更加高效。

2.调节脂肪代谢与减轻胰岛素抵抗

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组织,特别是内脏脂肪,会释放多样的炎症因子与脂肪因子。



此些物质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从而致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遛弯锻炼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能量消耗增加,脂肪被动员并分解供能。

随着脂肪组织的减少,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减少,其分泌的有害因子水平降低。

运动还可以调节脂肪细胞内的代谢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长期坚持遛弯锻炼的糖尿病肥胖患者,其体重、体脂率可能会有所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也可能提高。

实施遛弯锻炼的具体策略与注意事项

1.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合理安排

确定恰当的运动强度与时长,是保障遛弯锻炼安全有效的关键所在。

通常而言,运动强度宜为中等程度,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会给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在运动时间方面,每次遛弯锻炼建议持续30分钟以上。初涉锻炼的患者,宜逐步延长运动时长,切不可初始就使自身过度疲惫。

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的患者。

同时,过度运动极容易引发如肌肉拉伤、关节疼痛之类的问题。



2.持之以恒的运动频率

维持规律的运动频率,对巩固糖尿病的治疗成效起着关键作用。

理想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坚持遛弯锻炼,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每天进行,至少也要保证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

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身体持续受益于遛弯锻炼带来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等效果。



如果运动不规律,血糖水平容易出现波动,之前的锻炼成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3.与药物和饮食的协同配合

在遛弯锻炼之时,万不可忽视药物治疗与饮食控制。三者需相互协同、相辅相成,如此才可收获最佳成效。

患者须谨遵医嘱按时用药,切不可因开始锻炼,便擅自停药或减药。锻炼虽有益,但用药规范不可违,以免影响康复进程。



在运动前与运动后,务必要注重血糖的监测。

要依据血糖的水平,恰当地对饮食以及药物剂量做出调整。在饮食领域,需维持稳固的饮食架构,严守糖尿病的饮食准则。

在运动前,可适当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运动后,要注意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因饥饿而过度进食,导致血糖升高。



例如,如果患者在运动后大量进食高糖、高脂肪食物,那么遛弯锻炼降低血糖的效果就会被抵消,甚至可能出现血糖反跳现象。

遛弯对糖尿病治疗方向的深远影响

1.重塑运动疗法地位

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以往糖尿病治疗方案里,运动疗法通常居于次位,而药物治疗则占据主导之席。



然而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像遛弯这样的运动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治疗潜力。

医疗工作者应该更加积极地向患者推荐运动疗法,并将其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与药物治疗并重。

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培训中,也需要加强对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机制和实施方法的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运动疗法的重视程度和应用能力。



2.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

鉴于糖尿病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运动能力等方面存有个体差别,所以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除了遛弯这种普遍适用的运动方式外,对于年轻、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以结合一些强度稍高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或者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总之,上海交大关于糖尿病人遛弯锻炼效果的研究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一成果,充分发挥遛弯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同时不断完善糖尿病治疗的整体策略,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遛弯锻炼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效果,以及长期坚持遛弯锻炼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等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丰富、更坚实的理论依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