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汉族人是不是很善战?

如果比体格,比肌肉,比面相,好像汉族看着不是很善战。

历史会给出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著名学者施和金依据《读史方舆纪要》,列出从先秦到明末(不计清朝),有文字记载的战争有6192次,超过全世界战争总数的40%。

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史料记载,在古代,匈奴、突厥、女真、契丹、蒙古都普遍没有中原汉族强壮。

原因很简单。

身体强壮程度和经济水平是成正比的。



穷文富武,没有钱,就没有足够的营养,身体素质就不可能好。

草原游牧和森林渔猎民族与中原汉族在历史上的较量中,总体而言,汉人还是占优势。

汉灭匈奴,唐灭突厥,明朝反推蒙古,真正能南下在中原站住脚的异族,只有满清。

然而,满清在入关之前已经高度汉化了。

从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开始,就是明朝的官员了。

努尔哈赤本人就是明朝武将李成梁的亲兵出身,满清入关之前已经进入定居农耕很长时间了。

中原汉族能打的原因很简单——中原王朝只要不内乱,能调集起来的资源,人口基数是草原游牧民族和森林渔猎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草原游牧和森林渔猎民族的主要优势也不是近身格斗,而是骑术和射箭。

如果汉人真的在古代那么文弱不堪,体格孱弱,那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早就被灭族了,根本不会人口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

而无论是草原游牧民族还是森林渔猎民族都不是善男信女,你一旦衰弱,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南下烧杀抢掠。



大家也不要认为,匈奴、蒙古、突厥、契丹、女真这些民族是天生就愿意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的。

人都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都愿意住在温暖、平坦、肥沃的平原地区,

气候不冷不热,海拔不高不矮,都愿意定居,谁也不愿意总是搬家,漂泊不定。

他们之所以选择生活在环境相对恶劣的边疆地区,不是人家傻,愿意找罪受,而是打不过汉人。

古代冷兵器时代武力强悍的帝国,大部分都是平原农耕民族,

比如斯巴达、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汉唐帝国、波斯帝国,没有一个是恶劣环境的,基本都是平原地区。

冷兵器时代,大部分时期,游牧渔猎都是被农耕暴打的。

不承认也没用,事实就是这样,匈奴突厥都是被农耕的汉唐灭掉的,蒙元也是被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一路撵到捕鱼儿海的。

森林渔猎更拉胯,除了满清,就没有哪个大帝国是森林渔猎民族建立的,满清也不是自己打的天下,灭亡明朝的也不是满清,是农民起义李自成。

游牧的蒙古骑兵对上定居的马木留克骑兵,也是打不过,尤其是近身肉搏不行。

蒙古突厥这些,打仗的时候,也尽量不近身肉搏,靠的是骑射,蒙古著名的曼古歹战法,就是射箭,然后跑,一边射箭一边跑,靠的是射箭技术和马术。



论身体素质和单兵的贴身格斗能力,游牧民族是明显不如汉族的,

因为力量速度爆发力都不行,营养跟不上,也没有专业兵,大部分是全民皆兵的牧民。

游牧民族的长处在于射箭和骑马技术,这两个不是近身肉搏,

而且也和身体素质关系不大,在于熟练,从小就接触马和弓箭。

在冷兵器时代,古代战争拼的就是野性和格斗能力,但是中国汉人恰恰是古代战争中的强者。

否则,秦朝汉朝能击败匈奴?唐朝能击败突厥?明朝能打跑蒙古?

中国能有这么大的领土和几千年不中断的历史?

另外,说历史上游牧对汉民族整体占优也不是事实。



汉朝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多次击败匈奴,一直打到今天蒙古国,留下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的历史遗迹,最后匈奴民族消失了。

唐朝李靖尉迟敬德徐绩苏定方灭掉东西突厥,生擒突厥可汗。

明朝朱棣朱元璋灭掉元朝,打的蒙元皇帝逃亡漠北,

明朝的军队一路穷追不舍,一直追到蒙古民族的发源地斡难河畔。

而且汉族对游牧民族的胜利,恰恰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唐朝的李靖苏定方,明朝的朱棣蓝玉,都是大量骑兵主动出击,深入草原。

纵观历史,草原游牧民族成功击败汉族,只有一次,就是蒙元灭南宋,但是只统治了89年,就被朱元璋打回漠北了。

而汉族击败游牧民族,有汉灭匈奴,唐灭突厥,明灭蒙元,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从小学开始,课本就教育我们是勤劳、勇敢、善良、热爱和平的民族。

我还以为,汉族只是喜欢种菜种粮的民族。

这还真要感谢老祖宗。

满清签订的耻辱条约,时间地点人物挨个挨个的记,一个没漏。

明朝成化犁庭,蓝玉追着几个汗国打。然而历史书上写最多的居然是土木堡之变。一眼看去,咱们过的太惨了,貌似几千年一直被欺负。

汉族不弱,汉族善战,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也将为和平而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