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星球君
进入 2025,中国汽车的创新依然沸腾不息。
去年年底至今,我们跟很多车企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他们在年末总结季,对中国汽车新十年的憧憬,以及对他们自身努力的概括和归纳。
这其中,去年 12 月 16 号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让业界对 2024 烈火烹油这一年,有了不一样的认知——除了价格战,对中国原创设计的追求和打磨,同样可以带来销量。
吉利设计,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用一系列热销车型证明了这一点。
2024 年,吉利银河系列总销量达到了 49.4 万辆,同比 2023 年增长超过 80%;银河星愿上市 80 天交付超过 5 万辆;银河 E5 全年交付 77685 辆;12 月 6 号开启交付的银河星舰 7 EM-i,13 天内交付就已经突破 1 万,12 月销量达 19836 辆,创下了混动 SUV 新车交付最快纪录。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曾提到「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句话背后,是吉利汽车对时代的呼应。
一台车热销与否,肯定不仅由设计决定,但当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原创、重视设计、重视美,欠缺这些特质的车型,大概率不会被选择。
「能够被市场认可的设计,一定源自负责任的商业判断」,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则相信,设计可以完美平衡用户需求、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
银河系列的高歌猛进,背后正是吉利设计基于中国审美、中国用户需求,对中国汽车原创设计的探索。
「中国(汽车设计)有更多的勇气和决心,陈政和他的团队年轻而有活力」,汽车设计大师 Giorgetto Giugiaro(乔盖托·乔治亚罗),在论坛上这样形容他眼中的 2024 吉利设计。
他设计的第一代高尔夫(参数丨图片)、第一代帕萨特、第一代奥迪 A4,引领了五十年前的全球汽车审美,退休后的他,看到了中国汽车带给他惊喜。
走过新十年,中国市场的竞争正从物美价廉,向原创技术和审美进发。中国车企能否用中国原创设计,满足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
我们今天聊聊吉利设计团队给出的答案和思考。
原创更畅销
新造车浪潮席卷全球之前,「皮尺部」、「像素级」,曾经是中国汽车的阵痛。
2009 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蝉联十五年的全球最大;根据乘联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4 年汽车产销量或将突破 3100 万的新纪录。
市场方兴未艾的底层思考,则是全新消费时代的到来。用户需要的从来不是毫无设计可言、只满足工具属性的汽车。富有原创内涵的,来源于中国文化的设计越来越关键。
从电脑、手机,再到茶饮、电影、游戏,中国消费者希望看到中国设计证明审美,认可审美。这是中国创新浪潮的开始,更是时代对中国企业的要求。
最好的时代,同时也在呼唤属于民族文化根源的汽车审美。
「有种生逢盛世的酣畅感」,吉利设计在设计论坛上这样形容他们在中国新造车时代做原创设计的感受。
他们的自豪有其立足处,2024 则是吉利设计新十年的开端。
2024 年,吉利银河序列获得了近乎翻倍级别的同比增长,一系列新车型均已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热销产品。
除了银河新能源家族,吉利「中国星」燃油家族同样在 2024 年取得了 44.8 万辆的销量,星越 L 和星瑞也成为了同级别燃油轿车和 SUV 销量前茅。
「销量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最客观的标尺」,当中国消费者不再需要用外国车标证明自己的审美,市场会给予真正的原创品牌掌声和鲜花。
这是时代的必然,但同时需要个体的自觉。
厚积
从吉利汽车 2024 年的成绩,回溯吉利设计对中国原创审美的坚持,会有种水到渠成的自然。
但事实上,吉利对原创设计的探索,已经穿越了中国汽车第三个十年。
从 2005 年首次在法兰克福车展亮出「CD China Dragon」自主设计概念车;到 2013 年吉利设计的开山之作 KC 概念车;到 2015-2016 年,吉利博瑞、博越相继上市,开创「水波涟漪格栅」经典设计符号,再到 2023 年吉利银河 E8 开启智电时代的「涟漪美学」...
新造车浪潮之前的吉利,已经是代表中国车企趟出原创设计赛道的先行者。
时间走到属于新能源的十年,自主品牌的百舸争流、大争之世随即而来。车企们首先要回应的是时代号召,而号召来源于中国消费者需要中国汽车的文化自信。
这也让吉利汽车过去二十年对于原创设计的坚持,变得有价值和厚重起来。
曾经的求索和探究,如今成为吉利设计响应新时代的积累。「三个根植于」和「设计力公式」,则是陈政带领吉利设计团队,交出「中国设计·全球审美」新答卷的方法论。
首先要聊的,是三个根植于: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内核,根植于用户的需求,根植于自身的技术发展。
2023 年,银河 E8 带着吉利涟漪美学的全新诠释方式「光之涟漪」登场,标志着吉利设计的新开端。
根植于吉利品牌的文化母体——西湖,银河 E8,以及随后发布的纯电 SUV 银河 E5,为如今逐渐趋同的纯电设计,带来了属于中式审美的亮色。
2024 年末上市的插混明星车型银河星舰 7 EM-i,则证明了吉利设计持续打造热销车型的能力。
立足更广袤的细分市场,插混车型设计必须根植于最广大用户群体的核心需求——譬如「沉肩坠肘」的座椅设计、有效降低能耗的 0.288 风阻系数、提升操作效率的中控「黄金三角」,等等。
吉利设计正在将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融入不同市场定位、产品形态的车型中,这一过程需要更凝练的指引。
「设计力=设计品质/(成本+效率)x 美等其他要素」,陈政这样总结吉利的设计力公式。
产品品质、设计品质,以及一家车企对成本和效率的平衡,他认为是产品力最前方的「1」,而美学相当于后面的倍增器 0,可以将 1 无限放大。
吉利汽车的技术储备横跨多个价位段,也横跨燃油、插混、纯电多个动力形式,同时更符合智能时代的趋势。
时代呼唤技术,时代也在呼唤审美,用户需要一台以美学串联创新的中国车,正如过去百年其他优秀车企,在它们时代曾经实现的创举。
走到 2025,中国的所有车企,都需要根植于技术趋势的沿革,在原创设计的路上走得更远。
雄心
从概念车的创新设计到量产车的热销,这正是吉利设计对新时代呼唤的响应。
而来自市场的嘉奖,则让吉利设计积攒了更厚重的设计雄心。
「用十年时间,建立中国汽车的设计话语体系」,是陈政 2024 中国汽车设计论坛演讲的关键一句。
他认为,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要想具备穿越周期的生命力、影响力,唯有「扎扎实实的做好理论的沉淀概括和抽象总结」。
正如法国人造车的浪漫、意大利人造车的不羁、德国人造车的严肃、美国人造车的狂放...中国汽车立足世界,需要有具备民族特征的审美体系。
吉利设计团队用思辨担当重任。
去年的中国汽车设计论坛上,吉利设计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的第二版。
2023 年发布第一版白皮书时,吉利认为当时也许是「打造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最好时机」;一年之后,携市场反馈的认可,吉利贡献了更多更有价值的设计成果。
上个月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一个展位吸引了全场目光:「中国 R 角」。
R 角一般指的是车身部件棱线的圆角,恰到好处的 R 角设计,甚至可以定义一代汽车造型的审美标准——譬如 1961 年宝马 1500 上,首次在 C 柱后方使用的「霍夫迈斯特拐角」。
六十年后,吉利设计团队试图从中国传统器物设计、古今设计经典著作中,总结出更适合中国汽车审美表达的 R 角理论,也是「汲取中国造物美学的核心元素」。
由点成线,由线及面,他们希望核心元素代表着的中国美学,成为风靡世界的设计风格,「既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也能引领全球思潮」。
以中国设计连接全球汽车的审美,这是属于吉利设计,也属于崭新时代的中国雄心。
而这样的雄心、这样的设计体系,吉利设计同时希望与业界、学界共同分享、讨论,甚至是共同创造。
共创
一台全球用户都喜欢的车,应该具备什么特质?一台为全球审美设计的中国车,应该传承怎样的文化基因?
产业界在思考,学术界也在思考。
进而,才有了吉利设计与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智能时代下全球“舒服车”的体验设计研究》;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完成的《全球化时代下,以中国文化“润”为主题的设计形态研究》。
产品议题,往往也是学问议题,它关联着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基础。
吉利相信,基础一定需要产学研联动,或者说「产教合作」共同夯实。而涉及基础的,则一定需要笨功夫、狠功夫。
设计沉淀和技术领先,均非一日之功,它们注定会带来长期投入和成本,但也一定会给相信时间力量的人回报。
以过去一年的吉利设计为例,我们看到了对长远布局、夯实中国汽车设计根基的追求。
2024 年 3 月 15 日,吉利设计与吉利学院共建的「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正式揭牌;7 月 13 日,吉利设计联合 12 所设计院校举办的「全球汽车创新设计营」收官。
从培养人才到理论研究,吉利设计在产品落地之外,同样重视种树、扎根、育苗、浇灌。
「百年后回望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段设计历史的创造者」,这既是吉利设计对产业发展重任的承担,也是他们对所在行业纯粹的希冀。
玉汝于成
进入新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呈现出新的时代红利,这份属于自信、骄傲和文化的红利,平等地摆在每一家中国车企面前。
然而享受时代的前提,是回应呼唤和期待,而这需要打磨和历练。
坚持原创设计的吉利汽车,2024 交出进步的答卷,但吉利设计团队并未因此低估建立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困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吉利设计认为困难并不只是阻碍,在百舸争流的大势下,困难才弥足珍贵。
正是有了如吉利这般重视设计的中国品牌,我们也相信中国的汽车业界,会在中国汽车设计的征途上百川合流。而终有一天,中国汽车设计会发出响彻世界的「弘潮共鸣」。
吉利设计能否积硅步而至千里?中国汽车的原创设计,可以成为全球汽车发展史上新的篇章吗?
2025 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光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