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苗晔

图片 | 李健平 罗淼 额尔敦都冷


科尔沁沙地位于中国东北部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沙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面积8595.9万亩,经过多年治理,科尔沁沙地正渐渐披上绿装。

近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不断加大植树造林、草原修复和生态保护力度,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黄沙滚滚到绿意浓浓,从风沙肆虐到绿进沙退,科尔沁沙地治理可以说是中国沙地治理的“优等生”。为摆脱风沙危害,通辽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发展林沙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2024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建设任务为400万亩,通辽市境内科尔沁沙地占总面积的52.9%。通辽市计划利用8年时间,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五个千万工程”,适度有序发展“五大生态产业”,力争实现“五大生态治理目标”,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免耕补播机帮助草籽顺利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安家落户”。

治沙的成效来之不易,仍需进一步扩大“战果”,这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苦干,更离不开技术创新的赋能。赤峰市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全旗沙化土地面积为727.4万亩,有8个苏木乡镇、92个嘎查村、14万人地处沙区,是赤峰市境内沙地面积最大、治理最难的地区,也是赤峰市境内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从过去为修路、护路而治沙到现在为治沙而修路,翁牛特旗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为沙地综合治理开出了翁牛特旗“以路治沙”药方。结合主要交通干线和穿沙公路,形成沙地公路网,将沙地细化分割成“田字方格”,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格局。道路两侧的草木方格,经纬有序,草格内绿意盎然,如一张大网将科尔沁沙地紧紧锁住。


“中国魔方”草方格构筑起绿色屏障。

2024年翁牛特旗预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5万亩。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共开通了16条穿沙公路,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如今的穿沙公路正成为翁牛特旗的致富路、幸福路。翁牛特旗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种养结合、油料加工、沙地旅游等多种产业体系。治沙,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推进,也是人和岁月的较量。


工人正在进行网格作业

赤峰市敖汉旗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植树种草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誓叫沙地穿绿衣。1978年-2000年,敖汉旗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379.85万亩,100万亩农田实现林网化,带网片、草灌乔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2001年-2022年,继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后,敖汉旗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林、重度杨树退化林分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271.85万亩,进一步遏制了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如今,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高质量完成,科尔沁沙地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漫漫黄沙被分割锁定在了数以万计的沙障中。

一棵棵、一丛丛,治沙人用心血汗水把绿色种在沙海里,科尔沁沙地变成了绿洲。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的宝秀兰和丈夫种了28年的树,没有水就从五六公里外的家中运,一桶一桶地浇灌树苗,遇上风沙天,树苗被沙子掩埋,或被大风连根拔起,她们就重新挖坑、栽植,1995年至今,宝秀兰和丈夫绿化了近3万亩沙地。科左后旗的张祖旺参与了造林工程施工,从2014年开始,她在木里图高速连接线路南处种樟子松,近10年来,她所在的施工队每年都栽种150万株以上。


新栽植的柠条、樟子松密布在陡峭的沙坡上涌动着绿意。

兴安盟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面积15613平方公里。科右中旗所占面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科尔沁沙地治理的缓冲之地、敏感之地,攻坚之地。如今的科右中旗,产业获屏障保护,农牧民生活愈加富足,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生态涵养的“回报”、绿色发展的“酬谢”。为应对科尔沁沙地生态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沙漠治理工程,通过在沙地上大规模植树造林,引入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树种和草种,有效地防止了沙漠的进一步扩张,稳定了沙地表面,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进行中

目之所及的每一分绿意,都来自进与退的抉择、封与育的坚守、沙与水的平衡。号角声声、战鼓擂动。在人与沙角力的漫漫征途上,内蒙古各族人民携手奋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如今,新的传奇正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线诞生。

统筹 牧仁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