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两个人物说话特别厉害,堪称两大“段子手”,那就是王熙凤和林黛玉。想当初薛宝钗是给她俩做过定论的:

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听她的意思,这两位都是语言大师,不过凤姐俗一点,黛玉高级一点。


关于林黛玉开过的玩笑,我们以前已经讨论过(链接:),这里就专门挑几个场景,看看王熙凤的说话技巧,也看看是不是真如薛宝钗所说,“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

先说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那一回。贾母拿出了二十两银子,王熙凤见状,立刻打趣道:

“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做生日,不拘怎么着,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席呢?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费几两老库里的体己。这早晚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们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累我们。老祖宗看看,谁不是你老人家的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东西只留给他!我们虽不配使,也别太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

你看这一长串输出,核心就一点:捧贾母。

她这一番话,看似在抱怨,什么“霉烂的二十两银子”“只是累我们”,以及怨她偏爱宝玉等等,实则一来在众人面前赞美老祖宗关心爱护小辈,同时带着小辈在长辈面前的撒娇劲,还有变相地承诺,你老祖宗说出的话,就算十二分不合理,我也只能照办啊!

对了,她还提到了“五台山”。五台山在山西,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虽然是在说去世,似乎有点忌讳,但是因为五台山的特殊象征,这却又是老年人今世的最高期待了吧,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想象的,所以实际上又是对贾母的抬举。

所以你看王熙凤这一番调侃,贾母听了不但不生气,还哈哈大笑。


当然了,这是有前提的,王熙凤本就是贾母身边的宝。

再说贾赦欲讨鸳鸯为妾,惹得贾母大发雷霆那一回。在这紧张的时刻,王熙凤的任务,首当其冲还是要老祖宗把气消了。

先是正话反说:

“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若是孙子,我早要了。”

这一番话,轻轻转换了话题,表面上像是在责怪贾母,实际上却是在赞美贾母会调教人,培养出来的丫头人人喜欢和眼红。这显然就让贾母的气消了不少。

然后在贾母说索性把鸳鸯给了贾琏时,王熙凤又自嘲道:

“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咧。”

她明知贾母只是说说而已,却也怕玩笑成真,那可真要成了京城笑话了;但又不能直说,于是来个自我调侃,既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又巧妙地转移了话题焦点,把可能产生的风险轻轻卸了。

而后,她与薛姨妈一起陪着贾母玩牌,还和鸳鸯串通让贾母赢钱,输了钱还耍赖不给,编排着说:

“姑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


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又开上玩笑了:

“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

她故意把贾母比拟成一个爱贪小钱的小老太,与老太太热的实际形象构成巨大反差,使她不仅不着恼,还笑得前仰后合,叫着要撕了凤姐的嘴,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从贾赦谋娶鸳鸯的愤怒中抽离了,至少暂时地缓和了紧张的氛围。

再说大家聊王熙凤送的暹罗茶那一回,因为林黛玉表示吃着不错,凤姐打趣道: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至少这一句,宝钗说凤姐讲笑话俗而不文是不对的,你看她巧妙地运用了一语双关之法,明里在说她吃的茶,暗里却在讲“茶定”。

古代成婚有 “三茶六礼” 习俗,“下茶” 意味着订婚,她用这个双关语,巧妙地调侃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既幽默又机智,让最为伶牙俐齿的林黛玉也无言以对,只好掉头就走。

最后说说第五十四回贾府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被众人集体举荐说笑话给大家,她给大家玩起了“脑筋急转弯”:

“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媳妇、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


在大家想来,也是惯例,这单口相声说到这里,一般说来接下来就该出个在这“热闹”氛围中发生的或尴尬或刺激的笑话了,贾府的上下人们也的确就在等着她“又不知编派那一个”了,因为大家都有点紧张加激动,闹成了一团,王熙凤却不急着往下说,反而说了句“人家这里费力讲,你们在那闹,我就不说了”。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了,专心听她讲出什么笑话来,却不料她说的竟是这一句:

“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假如当时在场的有一百个人,心里想了一百种可能的笑话,却恐怕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大家都等着她继续说,然而却是结束了!

人们被高高吊起的胃口,一下子没了着落——大家早已准备好的大笑和拍手,全部落了空。大家都被凤姐当猴子给耍了,里面显然还包括史太君呢!

说到这里,其实也算是凤姐的一点小小的报复,因为前面贾母曾用“喝了猴儿尿的媳妇”来“内涵”她呢。

不过,这玩笑固然高明,却太冷了,让人空落落的不好受,凤姐可太会拿捏了,马上又把氛围给引爆了:

“再说一个过正月节的,几个人拿着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就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的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扎得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

说到这里,她又停了。大家又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同样开局场面宏大,结果却是被一个性急的人偷着点了,结果“噗哧”一声,人们又是“散了”,抬炮仗的人却又抱怨卖炮仗的扎得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又跟前面一个笑话一样,可不又让人心里没了着落?


当时肯定出现了短暂的几秒极为安静的停顿,然后史湘云就忍不住问了:“难道抬炮仗的人没听见?”不料凤姐却正在等着她这“性急的人”问呢,回答说:

“他原是个聋子。”

众人正憋着气呢,一听到这出乎意料的答案,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他们笑那个聋子,也笑湘云“性急”,也笑凤姐实在太会拿人耍笑了。

大家总算笑出来了,不然弄不好一晚上想不明白憋出内伤来呢。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王熙凤这里的笑话,热中取冷,聚而成散,事实上已经在讲贾府的命运,只不过王熙凤却并不自知。

王熙凤讲过的笑话很多,篇幅所限,这里只说这么几个,更多经典笑话,请朋友们留言讨论吧!

(网图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