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近日,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深处,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部贯通。天山胜利隧道为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下称“乌尉高速”)的“咽喉”工程。通车后,驾车仅需20分钟即可穿越天山。


近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部贯通。苟继鹏 摄

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绵延千里的天山,横亘新疆中部,阻隔南北交通。一直以来,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南下,需向东绕行,在地图上画个“半圆”,方可抵达新疆南部。

为真正让高速公路贯通天山南北,2019年,乌尉高速正式开建,全线16座隧道,裁弯取直,纵跨天山连通新疆南北。其中,天山胜利隧道,成为乌尉高速绕不开的难题。

据新疆交通运输厅建设处副处长耿强介绍,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公里,开工建设以来,先后数千名工人奋战在天山腹地,用时4年多全部贯通。

22.13公里,比此前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还要长4公里多,中国基建又一次刷新世界高速公路隧道纪录。


天山胜利隧道乌鲁木齐至尉犁方向入口。柳新鹏 摄

天山胜利隧道要穿越16处区域性深大断裂及次生断裂带,施工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所在地年平均气温零下5.4℃,贯穿难度可想而知。

中交新疆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苗宝栋表示,这个隧道应该说是“地质博物馆”,有各种不良地质、各种断层破碎带,洞内最大埋深1112.6米,最深的竖井超过700米,这在国内是头号竖井。

多项“国内首次”攻克“拦路虎”

“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全程使用‘中国制造’,创造多项‘之最’和‘首个’。”中交新疆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景川说。

天山胜利隧道凿通过程中,首次在公路隧道勘察中引进水平定向钻;首次在超过地下1公里深度处(1003米和1900米两处)完成水平钻的取芯;首次在工程勘察行业完成超过2公里的超长距离水平定向钻。并且创造水平定向钻在1900米深度处取芯、公路行业水平定向钻单向钻进2271米等两项国内纪录。

此外,该隧道还在国内首次使用“长隧超短打”施工工艺和国内公路项目首次使用TBM施工。苗宝栋称,施工采用三洞施工法,即在两个主洞之间增设一条服务隧道。服务隧道使用硬岩掘进机(TBM)领先掘进施工,进而为左右主洞增加工作面,将整条隧道“切割”,实现“长隧超短打”,工期由常规“两端掘进”的10年缩短至4年多,填补了国内隧道施工技术的空白。

为保证施工进度,国内自主研发、专门为天山胜利隧道量身定做了2台TBM,并创新使用全球首创的新型压注式工法及配套TBM装备施工,打破了国外同领域技术和设备垄断。最终,天山胜利隧道历时52个月全部贯通。

该项目还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和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5篇,引领国内乃至世界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水平。

联通天山南北畅通人流物流

长期往返于乌鲁木齐和库尔勒的货车司机李松,看到天山胜利隧道全部贯通的消息后十分激动。他说:“这是所有往返南北疆货车司机的福音,隧道贯通,意味着乌尉高速也快要通车了,以后我们将畅行天山南北,不再绕行。”


天山胜利隧道内场景。苟继鹏 摄

目前,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高速通道只有一条,绕经吐鲁番的G30线+G3012线,里程470多公里,通行时间约7个小时。

随着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尤其是2025年年底乌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将打破天山屏障,在乌鲁木齐至库尔勒间增加一条直达的高速大通道,较原绕经吐鲁番的路线,通行里程缩短约170公里,通行时间减少约一半。

“乌尉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我开车回家3个多小时就能到,太快了。”家住库尔勒、在乌鲁木齐工作的王小伟说,通车后,他将第一时间驾车体验。

乌尉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7联络线的组成部分,在新疆乃至全国路网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串联“北疆城市带”和“南疆城市群”,是乌鲁木齐去往南疆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实现了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高速(一级)环线的快速连接。

新疆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魏新良表示,乌尉高速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新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加快实现“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进出境联起来”。

近年来,新疆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新疆公路总里程达到22.79万公里,高速(一级)总里程达到1.18万公里,所有地州市迈入高速公路时代,108个县市全部实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其中102个县市实现通高速(一级)公路。

考点1:建设天山胜利隧道遇到哪些困难?

(1)隧道距离长,多断裂带;

(2)施工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气温低,容易缺氧;

(3)容易发生地震,地质构造复杂,施工要求高。

考点2:天山胜利隧道开通的意义?

一、交通与物流改善

  1. 缩短通行时间:隧道的建设可以极大地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尤其是对于地形复杂、山脉连绵的地区,隧道的出现往往能够打破地理障碍,实现快速通行。

  2. 提升交通效率:隧道内通常设计有明确的行车道和指示标志,有助于规范交通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交通效率。

  3. 促进物流发展:隧道的开通为货物运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区域经济发展

  1. 带动周边经济:隧道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道路、桥梁、服务区等,这些都将为周边地区带来经济发展机遇。

  2. 促进旅游业:隧道开通后,原本因地理障碍而难以到达的景点或区域将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 优化产业布局:隧道的开通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使得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到各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安全与应急响应

  1. 提高安全性:隧道的设计和建设通常都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照明、通风、排水等系统,有助于保障行车安全。

  2. 应急响应:在紧急情况下,隧道可以作为快速疏散和救援的通道,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

四、社会与文化影响

  1. 促进文化交流:隧道的开通有助于打破地理隔阂,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 提升城市形象: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隧道的开通往往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3. 增强民族凝聚力:隧道的建设往往涉及多个地区、多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考点3:为什么独库公路有“一路有四季,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称谓?

答:1.独库公路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很多高山峡谷,地势起伏大,气温变化大;2.多大风、暴雪天气,天气变化大;3.穿越了天山,天山对北冰洋南下空气阻挡作用,导致独库公路南北段气候差异大。

考点4:6月份在独库公路旅游需要准备什么应对当地的天气?

答:在独库公路北段气温低,需要带防寒衣物;大部分路段海拔高,需要带增氧设备;多大风,携带防风帐篷;南段气温高,光照强,需要携带防晒用品。

“沙漠锁边”在高考地理中,常涉及生态治理相关内容。


一、概念与背景


沙漠锁边指在沙漠边缘构建生态屏障,阻止沙漠扩张。因沙漠化威胁周边生态、农业与生活,如我国西北沙漠周边,土地沙化致可利用土地减少、风沙灾害增多。

二、主要措施


1.生物措施: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棘、梭梭树。它们根系发达,能固沙,还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与湿度,为其他生物创造条件。


2.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等材料扎成方格,能防风固沙,截留水分,利于植物生长;建设阻沙栅栏,阻挡风沙前移。


3.农业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如滴灌、喷灌,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沙区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种植,像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减少对水资源需求。

三、意义与影响


1.生态:有效遏制沙漠扩张,保护周边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局部气候,降低风速,调节气温与湿度。


2.经济:保障周边农田、牧场等,减少风沙对农牧业破坏,利于农业生产稳定;促进沙产业发展,如沙生植物加工,带来经济收益。


3.社会:保护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减少风沙掩埋与损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减少风沙危害,提升生活质量。

四、考查方向


1.措施分析:要求分析某沙漠锁边项目采用特定措施的原因及合理性。

2.影响评估:评估沙漠锁边工程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

3.方案设计:给出某沙漠区域条件,让考生设计合理的沙漠锁边方案。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五、案例:新疆锁边


新疆锁边工程主要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工程,在高考地理中有以下考点。



1.工程背景


(1)沙漠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大、风力大且频繁、水资源缺口大、地形复杂、土壤盐碱化严重。

(2)环境影响:沙漠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威胁西部生态安全。

2.主要措施


(1)生物治沙:种植胡杨、梭梭树、沙柳等耐旱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固定沙土,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同时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2)工程固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以铺草方格、设高立式沙障等工程固沙方式为主,改变风沙流结构,使沙子在沙障附近堆积。

(3)光伏治沙:在水资源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模式,铺设光伏板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风速,防止沙丘移动,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

3.影响与意义


(1)自然环境方面:植被增加可促进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加,调节局部气候,减少干旱;降低风速,减少热量传递,使气温日较差减小;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2)人文环境方面:减少风沙对基础设施的破坏,保障交通、通信线路的正常运行;降低风沙对农业的侵蚀,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带动相关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4.面临的挑战


(1)自然条件限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贫瘠、风沙活动频繁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植被的种植和生长带来很大困难,植物成活率低。

(2)技术难题: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制定有效的灌溉方案等都需要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解决工程固沙、光伏治沙中的技术问题。

(3)资金投入:工程建设和后续的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苗木、灌溉设备、建设防护设施等方面的费用。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