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将是历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1
截至目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家已经陆续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
从各大汽车厂家公布的销量来看,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厂家一路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却是传统汽车巨头销量疲软或大幅下滑。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些主流汽车厂家的销量。
比亚迪销量。
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425.04万辆,同比增长41.07%。
在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这么猛的增长,确实让同行非常羡慕。
按照比亚迪的这个增长趋势,2025年销量突破500万大关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了。
上汽集团销量。
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业绩,虽然上汽集团终端交付量为463.9万辆,但其实际的批发销量只有401万辆,同比下降20.7%。
这意味着2024年比亚迪的批发销量已经超过上汽集团的销量,正式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汽车集团。
一汽集团销量。
一汽集团的最终销量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他们内部的数据,2024年整车销量大约是320万辆。
这个数据跟2023年的344万辆相比,同比下降大约是6.97%。
奇瑞集团销量。
这几年时间奇瑞汽车表现也非常迅猛,在出口的拉动之下,2024年他们的全年销量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8.4%。
长安汽车集团销量。
2024年全年长安汽车销量223万辆,同比增长6.7%,这个增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东风汽车集团。
目前东风汽车集团最终的销量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他们内部会议透露的数据,全年汽车销量大约是248万辆,同比增长大约是2.5%。
吉利集团销量。
一直以来吉利汽车集团的表现都非常稳定,他们旗下拥有多个品牌汽车,在全系发力之下,2024年全年他们的销量达到217万辆,同比增长也高达32%。
以上是2024年国内汽车7强的整体表现。
从汽车7强的表现来看,比亚迪、奇瑞、吉利这三大汽车表现都非常猛。
相对来说,上汽集团的销量就有点乏力,全年批发销量同比增长20.7%,这跟比亚迪、吉利以及奇瑞差距确实很大。
也正因为全年跌幅非常明显,上汽集团也正式将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的宝座给让给了比亚迪。
2
看到上汽集团如今这个表现,我相信大家都是无法理解的。
要知道过去18年,上汽集团的整体销量一直雄居全国第一,他们已经连续18年成为全国汽车销量最大的汽车集团。
经过多年的积累,作为一个老品牌,他们有品牌优势,生产线优势,人才优势,供应链优势。
作为国企,他们有政策优势。
作为中国的品牌,他们背靠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有市场优势。
可以说上汽集团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相对于其他品牌来说,他们有更大的优势。
但为什么上汽集团2024年表现这么糟糕,还把连续霸占了18年的第一大汽车集团交椅让给了比亚迪呢?
很多人都可能把原因归结于上汽集团的国企身份。
从国内汽车行业的实际表现来看,国企汽车巨头好像混得都不怎么样。
除了上汽集团之外,汽车行业的其他国企巨头表现好像也都比较糟糕。
比如2024年广汽集团的销量就比较糟糕,根据广汽集团的预计,全年的销量大概是200.3万辆,同比下降将超过20%。
至于北汽集团最终的销量是多少,目前数据还没有出来,但1~11月份北京汽车集团的销量是153.30万辆,全年的销量估计也就170万辆左右,跟去年应该差不多。
而根据东风集团的测算,全年销量大约是248万辆,同比增长大约是2.5%。
从以上这些国企汽车集团的表现来看,确实不怎么乐观。
那是不是意味着国企汽车集团都是这个样子呢?
看完长安汽车集团以及奇瑞汽车极端的表现之后,好像有不是那么一回事。
虽然长安汽车集团表现不像头部企业那么迅猛,但2024年他们仍然保持了6.7%的增长,这个增速也算勉强算合格。
在众多国企巨头当中表现最亮眼的当属奇瑞集团。
奇瑞集团目前是由芜湖国资控股的一家汽车集团,但是2024年他们却获得了38.4%的增速。
通过对比这些国企汽车巨头的表现,汽车销量表现如何跟国企身份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反,如果能够利用好国企这个平台,相比民企而言,他们反而有更多的优势。
至于为什么这种优势没有能够转化为市场优势,我觉得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国企内部的管理和理念问题。
3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国企汽车巨头的理念或者反应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很多国企车企都存在一些共同的毛病。
第一、养尊处优,缺乏危机意识。
目前国内的一些国企汽车巨头大多都是靠合资车来生存。
比如上汽奥迪,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车奥迪、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北京奔驰等等。
背靠这些合资品牌,这些国企巨头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研发,只需要把汽车生产出来,就可以销售出去了。
而且以前国内的汽车行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再加上国内需求又迅猛发展,这些汽车巨头躺着就能赚钱,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意识。
正是这种养尊处优导致他们错过了最近几年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二、对行业变化的把控不足。
这几年,国内汽车行业正经历了深度的变革,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燃油车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大趋势。
然而一些国企的高层们前几年却对新能源汽车嗤之以鼻,认为新能源汽车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劣势非常明显,激不起多大的浪花。
也正因为如此,前几年很多国企汽车巨头都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搞新能源汽车研发。
然而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已经是大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这些传统汽车巨头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才想起来要拥抱新能源汽车,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相对而言,一些民营汽车巨头,比如吉利汽车对行业的预判就更加准确,所以他们才能够积极转型并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第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
这几年汽车行业的变革不仅仅是从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更是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
很多国内汽车厂家都对汽车进行重塑,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人车互动,彩电冰箱大沙发等各种花样层出不穷。
对这些创新,一些老品牌可能觉得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但其实这些功能完全是顺应年轻人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这叫作顺应市场。
然而很多国企汽车巨头在接受这些新鲜事物的时候,却出现了嗅觉失灵。
他们仍然沉醉在自己的“卖方市场”当中不可自拔,结果慢慢就被年轻消费者给抛弃了。
第四、执行力跟民企有很大的差距。
前面我们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战略上的问题,但面对当前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汽车企业不仅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更关键的是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我觉得目前一些国企汽车巨头跟民企最大的差距就是执行力。
很多国企都是按部就班,层层审核,甚至有一些汽车巨头总部领导远离一线,结果导致很多国企的执行力都很低。
相对来说,目前一些民企汽车巨头的执行力就相当强悍,快、恨、准。
比如比亚迪这几年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不仅因为他们战略清晰,早就锚定了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执行力非常强悍,一旦认定一个事情,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很快就能够落实下去,这才能确保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保持领先。
所以比亚迪超过上汽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表面看是他们赶上了时代的红利,是运气好。
但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内部的势能,这种势能包括清晰的战略定位、大量的人才支撑,大量的科研投入,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只要这些内部势能存在,就算比亚迪突然一无所有,重新开始,我相信他们照样能够迅速崛起。
这就像小米汽车一样,这几年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都觉得在这片红海当中不可能有机会了。
但小米汽车2021年才成立,仅仅利用三年时间就成功推出了爆款,全年销量超过十几万。
按照小米的这种趋势,未来它的整体销量迟早会超过很多国企汽车巨头的。
为什么小米能够在竞争如此残酷的环境当中脱颖而出呢?小米身上以及雷军身上有很多东西都值得一些国企汽车巨头的领导们认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