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春熙路太古里CBD夜景航拍图

供图 CFP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常翔宇 通讯员 陈睿 张旖旎

四川成都,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的创新型城市。

在城市营商环境测评中,成都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多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2年,成都GDP突破两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七个GDP超两万亿元的城市……城市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密码”。

近年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从“企业问政策”向“法院送服务”转变,推出173项工作举措。

在全国首创技术事实查明中心,设立技术调查官流动站;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立两个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形成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入选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位居全国标杆行列……

一项项创新举措无不彰显出成都两级法院(以下简称“成都法院”)不断以高质量司法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智慧与担当。

01

以专业化审判

激发发展新活力

创新是城市活力的“源泉”,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近年来,成都法院紧扣成都“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定位,以专业化审判支撑和服务企业平等、健康发展,做优、做强成都专业化审判品牌,积极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3月,四川金象“蜜胺”案被写进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该案还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2021年12月27日,成都中院对四川金象“蜜胺”案中的“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侵权方赔偿四川金象公司5000万元人民币,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四川金象公司的商业秘密。被告不服,提出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适用惩罚性赔偿,在判令侵权方赔偿2.18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促成全面和解。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权利人四川金象公司最终获偿6.58亿元人民币。

四川金象“蜜胺”案是目前人民法院针对同一工程项目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刷新了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该起专利侵权案裁判及执行和解彰显了成都法院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坚定态度,有效激发了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

2024年4月23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在北京举办“2023—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发布会,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两起案件再次成功入选。这是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案件连续第三年入选十佳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入选的案例分别是山特公司诉广东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南社布兰兹有限公司诉四川泸州某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两起案例中的涉外当事人均优先选择向成都知识产权法庭起诉,充分体现了成都作为全国纠纷诉讼“优选地”的地位。

据统计,成都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超过40446件,其中,85个案例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或四川法院典型案例。

面对涉新产业、新领域的案件,成都法院把握产业发展前沿,以司法裁判保障新业态、新技术健康发展,努力以高质量司法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中西部首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在2022年4月22日正式揭牌。

2015年4月20日,成都某设计院与某国一水泥公司签署合同,负责该国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建造等。设计院向该水泥公司交付了由该国银行开立的七份预付款保函。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为此开立七份反担保预付款保函。此后,双方就工程建设发生纠纷。2023年5月22日,该国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发送《反担保预付款保函》索赔报文,要求该行支付相关款项。成都某设计院作为申请人遂向法院申请行为保全,请求工行某分行中止支付保函项下款项。

法院经审查认为,根据法律规定,申请人中止支付保函的申请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中“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止付措施,将给止付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故对申请人中止支付的申请,法院裁定予以准许。

成都法院从独立保函本质出发,准确辨析及把握独立保函临时止付的要件和证明标准,有效保障了中外企业公平参与国际商事交易,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提供了司法保障。该起涉外独立保函止付案入选“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商事法庭持续强化涉外司法审判价值引领,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地区及仲裁类案件740件。

02

以“数字化”建设

构建解纷新路径

数字化改革是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成都法院依托数字法院建设服务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打造“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板块——“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聚焦在线诉讼服务打造,支持高频诉讼事务“不见面办理”。

通过这个平台,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提交所需材料,并在平台上直接和法官交流;企业主体可自助在线申请调解、选择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若调解成功可直接在线申请司法确认。

“针对企业高效解决纠纷的需求,‘蓉易诉’提供全链服务,实现涉企纠纷‘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市场主体需求‘一键回应’、审判管理和政务管理‘一网统管’,真正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都中院院长杨诚说。

2023年6月9日,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审理了一起关于股权转让的涉外商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虽然都是我国公民,但纠纷却发生在英国。

“这起案件首先要解决身份认证问题。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在英国当地的使领馆进行认证,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次通过‘蓉易诉’在线远程平台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认证,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以前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一项程序工作。”成都中院副院长曾耀林表示,“这大大缩短了海外材料送达和因公证认证等程序所消耗的审理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涉外案件的审判效率”。

“以前在我们处理涉外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最担心的莫过于来回奔波,增加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现在,我们依托‘一站式’诉讼平台就能完成网上立案,以及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诉讼流程。”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员额法官韩月萍说。

成都国际商事法庭依托“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深度挖掘扩展涉外商事审判功能,丰富了涉跨境授权委托线上认证、域外送达、域外法查明和适用手段,融合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异步审理等30余项诉讼事务办理功能,有效降低了解纷成本,提升了解纷效率。

此外,“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注重多平台之间深度数据交互,实现与各相关司法平台对接,纳入“12345亲清在线”系列创新应用场景,主要功能接入“天府市民云”App。同时,还与“智慧蓉城”建设深度融合,布局33个应用场景,在成都部分律师事务所及司法所设立15个“5G智慧参审室”,提供全链服务,便利企业就近参诉解纷。

这是成都法院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成都法院通过线下实体工作向线上数字转型,构建贯通诉讼全流程的在线司法服务协同体系,充分发挥“在线、多元、集约”数字转型成效。

“本次庭审采取镜像式庭审记录形式,将由‘录音录像+语音转写’替代传统人工记录形式,请问当事人有无异议?”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的数字法庭正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与以往庭审不同,数字法庭的庭审现场采用了“AI书记员”的新模式。2023年10月,武侯法院成立“诸葛·星火”创新实验室,在四川省率先推行“AI书记员”庭审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数字法院建设。

据了解,武侯法院针对简易、速裁、争议焦点较少、事实清晰的案件,通过“AI书记员”模式,以往一个小时的庭审,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AI书记员”提升了30%以上的庭审效率,庭后3分钟内即可完成笔录,准确率在95%以上,法官对庭审信息的回顾时间平均缩短40%。

近年来,成都法院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法院业务深度融合,将科技力量融入法院建设,做实数字法院业务支撑体系,通过数字化拓展解纷路径、加快解纷速度,实现纠纷的多元、高效、实质化解,“智慧蓉法”助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03

以多元化举措

打造解纷新“枫”景

2023年4月21日,成都金堂科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净公司”)由于资不抵债,向金堂县人民法院提起破产清算申请。法院经审查发现,该案涉及债权金额近百万元,债权人数6人且均为公司职工。

科净公司负面资产的处置关系到母公司四川川净洁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净公司”)能否顺利上市。然而,科净公司名下资不抵债,负担的近百万元职工债务是影响破产程序推动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金堂法院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府院联动组建项目领导小组,挂图作战、清单推进,根据案件特征开展调解,最终促成破产企业与职工达成和解协议。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府院联动制度落地见效,2023年12月26日,成都市政府与成都中院召开2023年度府院联席会议。会议就全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加强府院联动,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司法效率、社会效益,切实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作出安排部署。2024年9月,成都法院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积极推动构建“大联络”工作格局。同时,成都中院与成都市工商联共同签署《关于建立人民法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工作意见》,在涉企案件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点领域强化合作,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产权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协同做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工作,共同服务保障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成都法院已登门走访300余家企业,全方位、深层次问需问计,逐一对收集到的300余项涉法、涉诉问题,以及企业的司法需求进行回复解答并着力建立配套服务机制。

这是成都法院以府院联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拓展涉企纠纷解决方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成都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前端预防和诉外化解,服务“抓前端、治未病”,做深做实重点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共治,让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2024年以来,成都市已有16家基层法院通过团队入驻、随叫随驻、呼叫响应等方式入驻当地“一站式”解纷阵地,线上线下组织专题业务培训24次,提供调解指导600余次,携手各部门、社会力量做实前端调解工作。

2024年9月27日,50余名当事人突然涌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这是一起因健身房自身原因无法继续经营而引起的群体性退费纠纷。棘手的是,健身房的经营者处于“失联”状态。

“我们主动对接派出所,查询经营者身份信息,然后再通过法院系统关联案件,查到该经营者是一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其名下房产已被查封。”新都法院立案庭庭长任洪明表示,“我们抓住该经营者一直想解封房子的迫切心理,依法对健身房经营者的一套房产保全,倒逼经营者现身”。

考虑到案子涉诉群众较多、退费金额较大,新都法院随即启动“保全+调解”“法官+调解员”诉前解纷机制开展化解工作。经过三轮调解协商,最终,该健身房引入第三方主体承继原有合同,继续为会员提供健身服务;对于不同意与第三方继续履行合同的个别会员,健身房有序地进行了退费。

为确保纠纷实质化解,诉前成功调解后,新都法院还联合属地街道社区、区文广体旅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诉后回访,以巩固矛盾纠纷化解成果,避免消费者权益再受损害。

“下一步,成都法院将不断探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主动紧盯各类司法需求,优化司法供给,以优质高效的司法实践服务保障成都高质量发展,用‘专业’‘智慧’‘精准’为成都营商环境添砖加瓦。”杨诚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2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58期

编辑/孙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