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蒋、冯、阎、李组成国民政府以奉系军阀为目标,开启了第二次北伐。6月15日,北伐军占领平、津,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宣告“中国统一任务正式完成。”



接下来就是蒋、冯、阎、李四方势力分地盘的阶段。此时的蒋介石相对于阎锡山,其实更偏向于自己的把兄弟冯玉祥。

但阎锡山的一句话,让蒋介石的后背顿生凉意,蒋介石马上就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蒋介石初见冯玉祥

蒋介石与冯玉祥的首次相遇,可以说是被逼的。

1927年4月,宁汉进入对峙状态,双方都想搞掉对方。但因为彼此实力大致相当,急切之间胜负难分,作为当时的政治精英,蒋汪都想到了借助外部势力打开局面。

而能够对战局起到关键作用的只有西北的冯玉祥。此时的冯玉祥坐拥陕甘宁三省,麾下部队十几万,且主要分布在陇海线上,自郑州南下可取武汉,自徐州南下可取南京。

6月10日,汪精卫亲自到郑州与冯玉祥会谈,不仅承诺可以把唐生智打下的河南全部让给冯玉祥,还按照北伐军的编制,将冯玉祥的部队扩编为七个方面军。而汪精卫唯一的要求就是,冯玉祥自徐州南下打老蒋。

虽然蒋介石也是这么想的——冯玉祥自郑州南下打汪精卫,但动作上却慢了一步。况且蒋介石与冯玉祥素无交往,这个时候即使想送金银,都没有渠道。关键时刻,蒋介石的首席幕僚黄郛站了出来——他与冯玉祥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最终,冯玉祥答应与蒋介石在徐州一晤。



1927年6月19日清晨,蒋介石沿陇海线专车西上,在郝寨车站欢迎冯玉祥。一时间车站内,人头攒动,众人屏息以待,静候着这个可以决定全局的关键人物。

汽笛声传来,军乐队赶紧奏起欢迎曲,蒋介石等人连忙整肃衣冠,快步走向缓缓移动的列车前端的豪华车厢。但大家看了一圈,却没有发现冯玉祥的身影,顺着车厢内人员的指引,众人在一节装载货物行李的铁皮车门口,发现了一位布衣敝履的关东大汉。他就是冯玉祥。

蒋介石等人鲜亮的衣着,与冯玉祥的粗布军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彼此都觉得对方的形象非常别扭,但后续会晤的气氛还是不错的。6月21日,蒋冯发表“马日通电”,呼吁宁汉合流,共同进行北伐。蒋介石由此在宁汉对峙中占据了上风。

2、捅了阎锡山一刀

1928年初,蒋介石复出后,为了加强与冯玉祥的关系,与其结为了把兄弟。随即,蒋、冯、阎、李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中后期阶段,阎锡山的晋军各部会攻冀中,在方顺桥一带与丰军展开激战。方顺桥为保定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失守,保定将暴露于冀中平原,陷入四面皆敌的境地。因此,奉军在此集结了大量兵力,对晋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战役危急时刻,阎锡山把自己的卫队和宪兵营,通通调往了前线,并多次致电冯玉祥求援,请求方顺桥东南方向的韩复榘部紧急支援。韩复榘对面已无强敌,也同意救援阎锡山,但却被冯玉祥拦住了。冯玉祥还找了借口把韩复榘调走了。

原来几年前,冯玉祥在南口战役中向西撤退。阎锡山应吴佩孚、张作霖的请求,在晋西北集结兵力,从背后偷袭了冯玉祥,致使冯玉祥的部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而这次,冯玉祥就是要报当初的一箭之仇。

冯玉祥这做就有点不地道了。南口战役时,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合作还是对峙都无可厚非。但此时,大家都在青天白日旗帜下,合作北伐,此时公报私仇,就显得有些过分。连桂系的白崇禧看不过去了,觉得“冯玉祥完全是不讲信义的人。”



由于在北伐过程中,冯玉祥对蒋介石十分拥戴,且经常与蒋介石进行会晤,双方颇有“情投意合”的味道。因此,蒋介石在冯、阎之间更偏向于冯,即使听白崇禧说了“冯玉祥公报私仇”之事,也不以为然。

直到蒋介石与阎锡山会面,在这次会面中,阎锡山把冯玉祥公报私仇的事情,重新详细阐述了一遍,最后又加上了一句,“请你翻开历史看看,哪个人没有吃过冯的亏?”

这句话让蒋介石的后背顿生凉意。西北军的实力,他是看在眼里的,一旦得到更多、更好的地盘,那他们岂不是成长的更快,将来更加难以控制,万一冯玉祥再反叛呢?自己的运气难道就一定能保证比之前那些人更好吗?



一连串的问题在蒋介石脑海里浮现了出来。最终蒋介石决定压制冯玉祥,冯玉祥也因此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河北、平津地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