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与偏见

““厌蠢症”,不是真的病,而是一个网络用语,用来概括一种对他人表现出的“愚蠢”行为或状态感到厌烦的情绪。

奇妙的是,当A说B蠢时,A站在了自认为的“聪明高地”,而B如果回敬A傲慢,B站在了自认为的“道德高地”,似乎双方在这种互相贴标签的过程中达到了心态上的“双赢”。

但实际上,这种平衡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双方陷入一种消极的对抗中。

其实,“厌蠢”有不同的类型,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厌蠢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

只有清晰分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避免一概而论地将厌蠢简单归结为傲慢,也有助于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情绪。


01
傲慢型厌蠢

这一类型的厌蠢属实体现出了一种傲慢心理。

这类人往往自认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优于他人,当看到别人在一些他们认为简单的事情上表现不佳时,就会产生看不起对方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或工作环境中,有些人在先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后,看到同事或同学询问一些基础问题,就会嘲笑对方“真蠢”(或心里说),并且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

这种厌蠢源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一种优越感,将他人的不足视为低自己一等的表现,而忽略了每个人的学习速度和起点可能不同。

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同理心的体现,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有不擅长的领域。


02
规则破坏型厌蠢


这类厌蠢不是傲慢,而是源于对规则破坏者的反感。

比如一名高三毕业生把自己的学生档案拿了回来,再三嘱咐自己的家人们不要私自拆开它看,但当她不在时,她的家长还是偷偷地拆开了;事后,面对孩子的焦急,家长还以“我是家长,看看怎么了” 来推脱责任。

那些深知档案重要性、遵守规则的人看到这种行为时,就会产生厌蠢情绪。

这种厌蠢并非针对个人的能力或智力,而是针对破坏规则、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身所坚守的规则被侵犯、他人未来可能受影响的一种本能反感。


03
被迫付出型厌蠢


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合作或共同生活的场景中。

例如在小组作业中,有的成员总是偷懒,不学也不思考,把自己的任务都推给其他成员,自己坐享其成。

那些努力完成任务的成员就会对偷懒者产生厌蠢情绪,因为他们不得不为别人的懒惰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

这一种厌蠢,是对不公平分配和自身权益被损害的不满,也不是傲慢地看不起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或多或少有过厌蠢的情绪,但需要分辨清楚其背后的真正原因,避免无端的傲慢,同时也要学会合理维护自己的边界和权益。

如果不是傲慢型厌蠢,不要因为他人的行为而过度自责或贬低自己。

我们有权利对不合理的现象感到不适,厌恶的情绪本身是在提醒我们远离那些会给我们带来损害的情境和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