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经济的问题,你会发现一个不完全是经济的问题,这就是怎么看待资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本只是生产要素,如果把它做德国哲学思辨的、人格化和处理,就一定会引起悖论。

  政策去年一年都在忙什么?

  在忙着拉资本,鼓励民营参加国家高科技的试错项目,对外资的友好又进阶了,一些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外资到中国来投资,可以100%的控股了;为什么?因为一个市场如果资本流入,就会繁荣,如果资本流出,就一定会衰退。表明你的营商环境有问题,如果在夹杂着意识形态的批判,那就是时代性的代差了,是自己跟自己叫板了。



  这里有一个哲学误区。

  从概念上说,资本与劳动是对立概念,但这只是逻辑的分类方法,逻辑上二者不能混同,否则就无法分析经济现象了。

  但是,德国自黑格尔传承下来的哲学,有个毛病,习惯于把概念做人格化的处理,也就是,在谈经济学科时,运用的不是分析方法,而是综合方法。亚当.斯密谈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并不考虑资本背后的人是个胖子,还是瘦子,这是科学方法;正如医生问诊,不会管你是国企厂长,还是楼下卖油条的王二麻子,在社会身份上两人完全不在一个阶层,但病毒对他们却是一视同仁。

  而德国哲学不这么看,认为你是国企厂长,还是王二麻子是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必须区别对待,这是命根子,国企厂长必须开最好药方,王二麻子没事多喝水就行了,不能一视同仁,结果,王二麻子们纷纷卷了,润了,可医生却认为是王二麻子自己失去了信心。



  当我们把资本与劳动这两个经济学概念人格化,并加以对立时,就如同自己在与自己找别扭。

  我们都有左脚与右脚,在概念上左与右是完全对立的,但是,我们跑不起来,绝不能说是因为右脚血淋淋地剥削了左脚造成的,然后狂踢右脚,终于把自己踢成了一个瘸子。

  概念对立,不等于现实的对立,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拥有自己的家族工厂,不妨碍他与纺织女工结婚,而且接济了撰稿人马克思一辈子,四十年写下了一本痛批资本的《资本论》。



  那什么是资本?

  资本只是生产要素,劳动也是生产要素,资本家雇佣了工人,并不是劳动者就把自己当奴隶卖了,只是把自己的劳动能力,按市场动态定义的劳动时间出售了,是不是等价交换市场说了算,资本家与工人说了都不算;下班后工人与老板毛的关系也没有,谁也不是公仆,谁也不是主人。

  设备、工具、原料、以及流动资金都是资本,它们能有什么血淋淋的本质?那不是科学语言,是媒体的文学放飞。

  但是,资本之所以是资本,还有两个根本的要素。

  一是要能通过产品获得高于投入的收益,那要有点本事,未必就是剥削的本事,不是所有人给了钱就能当资本家;二是生产要素中,并不都是平行关系,能够把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有效组织起来的是做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对一个繁荣的市场来说,更重要的承担投资风险,富于商业才华和创新精神的投资人,如果把这些人视为与敌人,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将举步维艰。

  让历史去验证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