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相继途经哈达铺。
1935年9月,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在哈达铺作出了将长征的落脚点确立在陕北的重要决策。
随后,在1936年8月至10月期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哈达铺指挥了“成徽两康战役”和“岷洮西战役”,成功开辟了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超过120个县、乡、村的苏维埃政权。
在此期间,有5000多名陇南青年加入红军,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哈达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达铺在长征路上和中国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在长征路上的意义:
决策导向:
1935年9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的国民党报纸上获悉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在此作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长征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毛主席最后号召说:“经过两万多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挥员,是一定能够以自己的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来战胜北上抗日途中的一切困难!……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路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
补给整编: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此得到了物资补给和兵员补充,伤病员得到救治。
同时,中央红军在哈达铺进行了大整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提高了战斗力,为向陕北进发提供了军事保证。
经过近一年的长途行军与连续战斗,红军历经了诸如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
当红军抵达哈达铺时,指战员们的身体状况已严重衰弱。据彭德怀同志回忆,腊子口突围后,行军途中频繁出现战士无故倒下死亡的现象,部队中的干部与战士普遍呈现出极度消瘦的状态。这一点也得到了当地老年人的证实,他们回忆道:“当时的红军已极度饥饿,没吃没穿,给生洋芋也会直接啃,沿途因冻饿致死的战士数量众多。直至解放初期,在大拉山一带仍能发现红军战士的遗骸……”
哈达铺地区药材资源丰富,当时北方商人云集,市场繁荣,商品种类繁多且物价相对低廉。例如,一头重达百斤的肥猪仅需五块大洋即可购得,一只肥羊仅需两块大洋,而一块大洋则可购买五只鸡。此外,鲁大昌残部败逃时遗留下的几百担大米、白面及两千余斤食盐,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物资补给。很多同志们一路上过着吃野菜草根树皮的日子,纵然革命意志高于天,大家也确实需要补充给养,才能保持战斗力。
为尽快恢复指战员们的身体状况,党中央决定在哈达铺进行休整与补给。全军上下每人发放一块大洋以改善伙食条件,总政治部更是明确提出“确保伙食质量”的要求。各伙食单位积极响应,杀猪宰羊、购买鸡蛋等食材,大力提升伙食水平,并邀请驻地周边群众共同参与会餐。
部队每个伙食单位均设有宴席,并特别为回民群众设宴以示款待。同时,红军总政治部印发了《回民地区守则》,部队严格执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他们纷纷表示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主动为红军提供住房、粮食、鸡蛋、蔬菜及锅盔(后被称为“红军馍”),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杨成武将军曾回忆,房东大爷深受感动,慷慨拿出珍藏的一坛老酒以示敬意。彭德怀、林彪等同志在给朱德、张国焘的电报中指出:“此地物资丰富,汉回民众各占一半,对红军表现出极高的拥护热情。三个半月以来,我们脱离群众的困境已得到根本性改变。”
在休整期间,指战员们进行了洗澡理发、缝补军衣、维修装备等工作,整个部队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之中。经过休整与补给,红军的体力得到了显著恢复,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各单位还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为挺进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主席的讲话精神被层层传达至基层,为指战员们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信心。
大家一扫长途跋涉的疲惫,精神饱满地踏上了奔赴陕北的征程。杨成武将军在回忆时深情地表示:“尽管我们在哈达铺的时间短暂,但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极为深刻。毛主席在关帝庙发表的鼓舞人心的讲话,为我们注入了战斗活力。可以说,哈达铺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团结军民:
红军在哈达铺期间,严格执行了群众纪律,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爱护群众,关心民生疾苦,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例如,红军将士们得到了物资之后,首先也是想到分送给困苦的百姓,而不像剥削阶级的军队那样中饱私囊。
在这片热土上,红军建立了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推行土地革命,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同时,红军还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为保卫革命成果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起一支支英勇善战的革命队伍,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红军在哈达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人民群众心中的革命热情。他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体现了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这种深情厚谊,不仅为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族政策实践:
哈达铺回民较多,红军到达后及时制订颁布《回民地区守则》,是长征中主力红军制定的第一部关于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维护了民族团结,为红军休整作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后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形成和实践作了有益探索。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革命转折:
哈达铺的决策是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使红军有了明确的落脚点,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
精神传承:
哈达铺见证的红军长征历史,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教育:
哈达铺的革命旧址,作为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更是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教育意义,被全国上下广泛认可,并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这座纪念馆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还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人们可以深刻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鼓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进一步践行好长征精神,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我们要确立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坚守初心,不偏离正确航向,同时坚定理想信念,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
此外,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实践,勇于担当,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并且,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建设祖国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