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星

营养健康科普作者

中国注册营养师

原浙江大学附属二院临床营养师。

专业擅长:体重管理、疾病营养评估及治疗、营养科普。

文章首发与:营养师金星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发布

在我们国家,胃肠道疾病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大约有1/5的人口患有肠胃病,比如女性更容易排便不规律以及便秘,而男性更容易腹泻和消化不良;年轻人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均较高。稳居前两位的肠道问题分别是排便不规律、和便秘 [1] 。

相信胃肠不好的朋友对益生菌、益生元都不陌生,合生元、后生元可能听到的不多,它们到底是什么,对我们的肠道到底有哪些好处,可能很多人并不太清楚。今天,就以问答的形式来回答大家常见的疑问。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益生菌

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从这句定义当中,我们可以读出关于益生菌的3个重要信息:

1)摄入量需要适当,少了没效果,多了也不好;

2)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不能对人体有害;

3)必须能对抗胃酸、胆汁和小肠的酶,活着定植到肠道。

益生菌通过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与肠道免疫细胞协同,从而改变肠道内的炎症环境,比如它能生产细菌素来直接攻击致病性细菌,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环境或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而间接地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生长。

根据世界胃肠病学会制定的益生菌指南,其中关于使用益生菌防治疾病证据等级较高的适应证包括[2]:急性腹泻的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幽门螺杆菌根除联合辅助治疗、改善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状、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轻度活动溃疡性结肠炎或结肠袋炎的治疗和结肠袋炎的预防和维持缓解等。

可用于成人的最常见的益生菌菌株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鲍氏酵母菌等。

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种食物成分,多由人体内酶难以消化的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构成, 它能给消化道内特定的一群微生物提供营养,它们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使之超过有害菌的生长[3]。通俗一点说,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临床研究显示,益生元在促进钙和其他矿物质吸收、改善免疫、增加肠道酸性刺激肠道蠕动、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潜在影响炎症性肠病转归、改善高血压、调节排便频次和减少婴幼儿的感染等方面均有作用[4]。

因此,如果想要保持肠道健康,仅仅靠补充益生菌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足够的益生元,与益生菌一起,发挥协同作用。

常见的益生元包括抗性淀粉、乳果糖、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合生元

合生元,通俗说来就是益生菌+益生元的混合物,可以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2019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 (ISAPP) 将合生元定义为[5]:包含活微生物的混合物以及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的底物,这些底物可以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益生元可以看做是益生菌的食物,所以通常确定一个益生菌A,再找到对A的生长有协同效应的益生元B,将两者混合,就成了合生元。

但是,合生元并非是2者简单的叠加,它必须既能促进益生菌的增值,又能促进宿主肠道中“好菌”的定植和增殖,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各自的优势,发挥协同作用,达到 1+1>2的健康结果。

合生元可以纠正菌群失调,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平衡肠道微生态,从而改善一些消化道症状。常见的合生元如“双歧杆菌+低聚果糖”的组合。

后生元

后生元指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有益的无生命的微生物,包括益生菌的代谢物、细胞组分或二者的混合物[6],比如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细胞组分、胞外多糖、细胞裂解物、磷壁酸、肽聚糖、活性脂质和有机酸等。

口服灭活乳酸菌的功效已被证明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减轻肠易激综合征 (IBS)和慢性不明原因腹泻患者的症状,以及消除压力的负面影响。在一项针对443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口服后生元显著缓解了与IBS相关的症状,例如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异常等[7]。

此外,后生元也可以作为新的抗菌剂、靶向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影响肠道疼痛、感觉、分泌和运动的新型信号分子等角度等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经过了上面的科普,你对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应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你的肠道比较敏感,经常腹胀、腹泻、便秘等,在排除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前提下,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尝试一些益生菌、益生元等相关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R].

[2]GuarnerF,KhanA G,GarischJ,eta1.WorldGastroenterologyOr- ganisationGlobalGuidelines:probioticsand prebiotics October2011 [J].JClinGastroenterol,2012,46:468_481.

[3]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4]蒋晨,周刊,侯晓华.益生元效应:回顾与展望[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03):176-179.

[5]Swanson KS、Gibson GR、Hutkins R、Reimer RA、Reid G、Verbeke K、Scott KP、Holscher HD、Azad MB、Delzenne NM、Sanders ME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11 ;17(11):687-701。

[6]Malagon RJN, et al. Postbiotic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J]. Nutrients, 2020, 12: 389.

[7]Salminen S, Collado MC, Endo A,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SAP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post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18(9):649-667.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