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唐楷不易进国展”,实际上是故意在书坛和书坛之间造成一道鸿沟。在第十二届全国书法展上,展出了大量的唐楷作品。



徐州90后书法名家杜洋,也曾以“颜体”为题,以楷书“颜体”为题参加展览。这幅画是黄庭坚的一句话,是对颜真卿的一句话,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种很好的结合。



为什么杜洋的书法能入选“国展”?具体是什么问题,让我们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01长处:将传统楷书“变态”化

“变态”这个词,不是指人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唐楷之所以不能被名家所认可,是因为唐楷的风格过于死板,所以才能入选。



杜洋的正楷,用的是颜真卿的“变态”。从笔法上来看,杜洋的笔法更加直接,起收也更加干脆,没有太多的提按,整个人都充满了一种书法的感觉。

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多数都是模仿碑刻拓本,许多人描绘碑文的效果,因而愈写愈呆板。杜洋的正楷,就是把碑石还回去,变成了笔。对此,许多人表示“看不透”。



另外,杜洋在结体方面,也对颜真卿的楷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颜真卿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肌肉,他的骨骼,他的书法,都充满了一种浩然正气。

杜洋的书法,把颜体的刚劲写得方方正正,偏扁;加强了上下构造的尺寸反差;笔划都是短小的,使得字体内部的空白看起来很开阔,很清晰。



正因为如此,杜洋的书法才会看起来笨拙,但却很有意思。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即:字体扁平者,多有古意;身形修长者,更显妍美。因此,杜洋的书法在趣味之余,也有一种浓厚的古朴之气。

02缺点:变形太过做作,不够自然。

杜洋的小说虽然也很有意思,但却充满了“用心”和“设计”的味道,无论是文字还是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甚至是署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杜洋的书法,是一种“不写不写”的写法,让人看着有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只是字体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让人听起来有些不协调。

有几处笔画的迟疑,说明杜洋的笔法尚不够纯熟,似乎在求变,少了几分神韵。要做到“自然”,一是要娴熟地把自己的风格意识刻铸于心中,运用到笔尖,这就叫“得心应手”;二是要排除故意,不要做过多的布置。



杜洋的书法创作,有其自身的美学特点,但又不拘泥于人们对正楷的普遍理解。总之,他的字体很奇怪,既有楷书的痕迹,又有隶书的痕迹。

几种风格的混合并非不可,但必须和谐、圆融。杜洋的字写得有些僵硬,有点像是强行写出来的。当然,只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调试,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杜洋这位90年代的书法家,能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还能有一点自己的风格,实属不易,实属难得,可喜可贺。不过,在当代书法展的大环境中,切勿为了入展或得奖而盲目追求“创新”。

所谓“厚积薄发”,在“厚积”的根基上,“薄发”可以走多远就看得多远了。因此,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扎根于传统,打牢根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