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书法大家王文志,也是一个很有来历的人,第一,他考了三甲,拿到了第一。二是因为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喜欢用淡墨和飞白,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被誉为“淡墨探花”;然后,他和刘墉、梁同书、翁方纲并称为清朝书坛上的“四大家”。

王文治(一七三○年~一○○二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江苏镇江),乾隆二十五年考中三甲,自此入仕,后因官场不顺,辞官归乡,结交名士。



王文治能写出这样一位有故事的书法大家,还因为他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喜好游山玩水,有一天,他巡江南,路过钱塘,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了王文治的诗文,对他赞不绝口,又给了他一份官职,王文治拒绝了。

王文治身为第三名,有成为官员的潜质,可他却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甚至在乾隆皇帝的旨意下,都没有动摇过,实在是难能可贵!



也正是这种气质,让他的书法风格变得与众不同,就像是一片白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被名利所束缚,这大概就是书法家的本色吧。

王文治以行书著称,从其创作的风格上,可以看出其受“二王”影响较大。其行书多为王羲之临摹《兰亭序》,颇有“书圣”之风。



王羲之的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后人所推崇,他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奉为经典。

王文治得王羲之真传,也许王文治就是王羲之的后人,因为他的书风和为人,都和王羲之很像。



王文志的书法成就,大概也是因为他不求名利,而将大部分心力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书法之中。他退休后,结交了许多朋友,一起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从浅墨中探出花朵,想到了墨之用法。墨法的使用,是由书家的性情所决定的。有的人爱浓的,有的人爱浅的。比如刘墉,他就赢得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叫做“浓墨宰相”。一粗一细,两幅字的意境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些人更倾向于用浅色的墨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浅墨带来的是一种平滑新鲜、雅丽隽永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如清风明月一般的悠然闲适。



从这幅集贤帖来看,正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合集,由此可见,集楷《兰亭序》不失为一种研究书法圣手的好办法。

综观王文治的书法生涯,可以看出,他从王羲之《兰亭序》入手,又从董其昌学起。清一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受董其昌影响,王文治则精研董书,得其精义,故有萧疏秀逸之风。



王文治,就是一位集诗文于一身的清朝文人,他的诗文和书法都很出色。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还加入了淡墨的风格。比如他的《墨梅图》,就是用了一种淡墨的画法,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所以,王文治不但被人尊称为“淡墨探花”,还被人称为“淡墨翰林”。而在诗歌方面,他继承了唐宋的传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毫无疑问,王文之于诗、书、画等各方面都有涉猎,因而其书法艺术的境界也因此得以拓展,“淡墨探花”、“淡墨翰林”之名,不负盛名。



很多人只当“淡墨探花”只是个名头,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第三名,不但是个官职,更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一种满足。

唐代的状元,便是在杏花花园里举行的“探花宴”。昔年,有几个读书人,在园中赏花,在琼林苑里写了一首诗,以迎接这位状元。那画面,真的很美,很美。

“淡墨”与“探花”并列,是否意味着王文志的字别有一番风味?



王文治的字,与其“淡墨探花”、“淡墨翰林”的雅号相得益彰,显示出其书法品位和境界。

王文治在官场上的淡泊态度,以及他对书法的真情流露,都值得今天的书迷们去学习,去学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