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创作是一位书家对草书技法和自然书写一次集中考验,如何准确把握水墨、笔毫在大幅纸面上产生的黑白点线分割效果,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征,字的草化和可识性两厢具备。明人王铎、傅山、黄道周、倪元璐、徐渭等诸家,他们字形夸张,左右摆动,摇曳多姿且字间穿插挪让,奇正相伴,险象环生,相互支撑牵引,一路横冲直闯逶迤而行,让人印象难忘,这是明人大草优胜之处,和他们的字法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他们普遍字法的具象特征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字形上不拘小节的特点,造成大草淋漓痛快的特有气质。



当代草书名家陈永军先生草书学习更多以唐人张旭、怀素等为根基,唐人草书结字正,草化特征强,字形大小跨度大,纸性偏熟。因而在大幅草书创作中,具有晋唐草书固本高古特征,加之娴熟而大开大合的创作手法,让线条粗细对比相对拉开落差,这些都是永军先生草书影响视觉冲击的主要因素。



永军先生草书强调墨色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协调统一,纸墨也必然相生应合,方可浸润出最佳效果,浓淡相宜,淡要少而精妙,浓要厚而沉稳。这件大幅草书中沙笔与涨墨进行了巧妙运用,如作品中“春”字沙笔自然生涩,同时富有韧劲和弹性;“隐”字涨墨血肉丰腴,筋骨内挺,感觉墨饱而气足;“晖”字线条如壮汉拔河,绳直有力,绵厚而圆浑,边缘有时不平而显苍劲;“到”字线条如弯曲的钢筋,似能承受千斤之鼎力,出锋尖若利钻,迅急之势能穿锁喉;“岭”字线质若溪水绕青山,舒缓而宁静,有时若奔洪泄堤之恢弘,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势如破竹,不可挡焉,其洪一浪接一浪,逐石拍岸,惊涛吞物一瞬间;“过”字点线之间若蟒蛇捕食鼠蛙,身子一弹一射腾空之间,精准取食,时若飞鹰捕蟾,盘旋俯冲探取之;“桥”字线条若枯藤紧缠支干,伸缩自然有度,而力内蕴紧收。



永军先生草书创作在字形的粗细、大小上增加对比度,形“正”却可在长方基础上增加扁长的造型进行彼此呼应,极具唐人墨法较为平实却可以借用明人的强烈浓枯表现加以综合运用,把明人的过度缠绕、模糊、冗长成分需要减弱,精准、雅致、理性的唐草精神首当其冲地要植入大幅草书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了满纸云烟草性特色。



永军先生草书创作严守草书结字原本规律和草法巧妙运用,曲线也好,弧线也好,折线也罢,注重点线分割关系,形状处理与穿插分布,巧妙地分割空间,营造出一种强烈、刺激、大开大合、疏密有致、对比和谐的草书视觉效果,同时也遵循绘画构图形式,给人以奇想空间,又让人感觉巧妙致黄金分割一样,恰到好处。这件大幅草书作品是先生在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结构满眼呈现,如“分晖”二字点画、线条、字形的强弱、粗细、大小来增加字组之间、行列之间的疏密对比关系,如“小桥”二字既是不悖唐草精神又能兼容明人特点,从而凸显和满足当下视觉需求的一种尝试,妙哉妙哉。



永军先生草书强调章法布白与行列对应关系,草书章法行气连绵不断,笔势流畅,转折自然,断与连相生相合,笔断意连,一气呵成。这件作品分五列进行布局,行列节奏控制犹如弹钢琴,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急切,时而舒缓,而节奏的变化体现在字串中、墨色变化中、通篇布白中,尾款小字交待了永军先生的创作内容、时间、地点、署名,正文大字与尾款小字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正打动了观众的内心,紧扣其心弦,心随作品点线、运动轨迹产生了书写共鸣,情绪随之作品高潮低谷起伏跌宕,体验了永军先生的当今草书创作状态和创作心得,方为妙品也,让我们感受了永军先生的创作激情、领略了永军先生的个性风神、品读了永军先生的诗词文墨,走进了永军先生的内心世界。

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