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战斗英雄,离开部队后,当了普通农民。他虽然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儿孙满堂,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未解之谜,一个关于军号和承诺的故事。



从红军起,部队就有了军号。军号大致分为“日常、军乐、战斗”三大种,战斗时最常用的是冲锋号、暗语号。冲锋号永远是“嘀!哒哒!嘀嘀嘀!嘀哒哒嘀嘀!”,激昂的号音,总能鼓舞我军士气。暗语号就是在战斗前,约定的一种号声,只有我方战士能听懂含义,敌军无法知晓其中的意思。

他当年一直在等连长吹一声长号(撤退号),但是等到最后也没有听到号声。为此,他开始了跋涉千里地寻找答案之旅……



他叫常孟兰,于1924年出生在河北北竹里村。20岁时参军,数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上百次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常孟兰表现得特别勇猛,清风店阻击战中,他用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军区接到捷报后,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打来电话庆贺。事后,常孟兰荣获特功。

许多年后,常孟兰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看到了当年他击落的飞机残骸。对于这一事件,相关介绍很简短。常孟兰没有向讲解员透露,他就是打下这架飞机的人,因为常孟兰认为“好汉不提当年勇”。



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常孟兰率领尖刀排突破石家庄制高点云盘山,立下大功。战功的背后,多是以负伤作为代价。常孟兰多次在鬼门关外徘徊,历次的战斗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最后一仗,毫不夸张地讲,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1948年底,常孟兰所在的团部,奉命转战到古长城脚下时,遇到了傅作义部的一支军队。敌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团长下令由八连负责“断后”,八连连长何有海找常孟兰布置任务,让他率领五班战士到最前沿牵制、吸引敌人主力。

常孟兰向连长询问“顶到什么时候?”连长告诉他“以长号为令”。与敌人交火后,常孟兰和战友们依着优势地形,打退了敌人四轮进攻。持续了1个半小时,天色已黑,但始终没听到连长的号声。



敌人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采用了大炮轰击。阵地被摧毁了,敌人顺势冲了上来。纷乱中,常孟兰独自杀出一条血路,突围了出去。当时,常孟兰亲眼见到2个战友牺牲,其余6个战友下落不明。

战后,常孟兰多方打听部队未果,只能先回了老家。但此后的几十年,他都在寻找战友和部队。1996年,常孟兰终于打听到自己的老部队。当时部队早已改编,原来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成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常孟兰所在的团,成了该军的一个炮兵团。

时年72岁的常孟兰踏上了“归队”之路。到了部队后,常孟兰见到了时任炮团团长王永久。常孟兰立正、敬礼,然后向“新”团长汇报当年的战事:“……请首长指示。”团长王永久听后已然泪流满面,他同样很郑重地对常孟兰表示了感谢:“……我代表团党委欢迎你归队。”



依着常孟兰的功绩,团里打了报告到师里,最后批复常孟兰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待遇,并安排到荣军院养老。然而,常孟兰却婉拒了部队的好意,毅然踏上了回乡之路。常孟兰说过,他去找部队是交差的,不是要待遇的。

常孟兰老家的领导闻讯后,决定对他给予生活帮助,每年发放600多元。面对县领导苦口婆心地劝说,常孟兰最终收下了这笔钱,但他总是觉得心里很沉重。话说,人老了喜欢怀旧,常孟兰晚年经常会想起过去驰骋疆场的事,以及和战友们一起打敌人的热血场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