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螺蛳( luó sī)是很多人都喜爱的一种美食,肉小而味美,嗦螺的快乐也只有亲自尝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而广西螺蛳粉更是让很多人爱到无法自拔,又香又臭的味道让人吃了还想吃。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螺都能嗦的,在今年年初一种“消失”了百年的“螺蛳”再次现身广西,这让爱吃螺蛳粉的人都十分惊喜,又有螺可以嗦了?



这个螺可不能随便嗦,它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物种,还是全世界唯一一种,目前人们也只是在广西的部分地区发现了它的踪迹。



那么这个“螺蛳”究竟是谁呢?它百年之前是因何销声匿迹的呢?

«——【·江旋螺·】——»

江旋螺也被叫做刘氏江旋螺,最早是在一百多年被发现的,一位法国的发表过有关它的文章,之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了。



人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然而在2022年,有科研人员在广西的江边进行考察的时候又意外发现了它。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之后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物种,2024年年初的时候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了这一发现,人们才得以再次认识这一神奇的“螺蛳”。



它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自主固着习性的淡水螺类,这也是江旋螺的第一个物种,然而更神奇的事,人们发现只有雌性江旋螺才有这一能力。



人们了解的螺蛳,一般都只有一个口,烹饪过后,用牙签一挑就能把螺肉取出,或者是在处理食材的时候,把螺蛳的尾部建一个小口,煮熟吃的时候,用巧劲一嗦就能把螺肉嗦到嘴里。



不管是哪种吃法,螺蛳总能让人对它上瘾,一嗦就能嗦出一个小山堆。

但是江旋螺很特别,它雌雄不一样,从外观上就能分辨出来,雄性江旋螺和一般的螺类差不多,它同样只有一个壳口。



但雌性就很不一样,它有两个壳口,并且具有淡水罗不具备的附着能力,这也就导致它第一个壳口需要吸附在岩石之上,无法移动。

它的第二个壳口才是像其他螺类一样用来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螺口。



这种自主固着的习性一般常见于海洋中的某些生物,比如牡蛎,在淡水螺当中,江旋螺还是第一个。

海洋中牡蛎的固着行为是为了适应强大水流和潮汐冲击的生存策略,它们通过分泌壳基质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固体表面,牡蛎可以稳定栖息,并利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



淡水河流、湖泊的流速和水动力通常较弱,淡水螺无需固着即可稳定生存,此外,淡水环境中沉积物丰富,螺类多以泥沙为栖息地,有利于它们灵活移动以觅食或避敌。



固着行为是一种特定的生态适应策略,而淡水螺的祖先选择了活动性较强的底栖生活方式,而江旋螺是一个例外,这可能与它们所选择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目前人们对于江旋螺的习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它们分布在有石灰岩且水流量比较大的江水之中,同时也发现了它们两性异形的秘密。

但是由于现在江旋螺的野生数量还十分有限,人们没有足够的种群数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不过它们能在“消失”百年之后再次出现已经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了,或许随着江水水质的不断提升,人们还能在其他地方也发现它们的种群。

它们的再次出现对于有着浓厚的“螺蛳”文化的广西来说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常吃的螺·】——»

2020年7月5日,新民晚报报道了一则消息,瞬间让很多人坐不住了,“螺蛳”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难道是都被广西人吃绝了吗?



专家也出来进行了解释,此“螺蛳”非彼“螺蛳”。

螺蛳只是一个统称,人们常吃的是“螺蛳”主要是田螺和石螺,而保护名单上的螺蛳是云南省的一种物种。



它属于田螺科、螺蛳属,不过上保护动物名单还真是因为快被吃没了。

螺蛳的美味,不光是广西人爱吃,云南人也爱吃,在上世纪80年代,它就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螺蛳,到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濒危的趋势,这才被列入了保护动物。



中国是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淡水螺类的种类也较为多样,主要分布于湖泊、河流、池塘和湿地等淡水环境。

这些淡水螺既具经济价值,又常见于地方饮食文化中,田螺是中国最常见的可食用淡水螺,主要分布于湖泊、池塘和稻田中,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常用于制作爆炒田螺、田螺酿等美食。



河螺也叫石螺,分布于江河溪流中,常用于炒制或煲汤,味道鲜美。

不过也有一部分是不可食用或不建议食用的淡水螺,比如泥螺,虽然部分泥螺可以食用,但淡水泥螺种类较小且常与污染水域有关,因此一般不建议食用。



椎实螺是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湖泊和稻田湿地中,它还是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重点目标,不具备食用价值。



«—【·广西的“螺蛳”·】—»

广西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区,河流、湖泊和湿地资源丰富,螺类在当地自然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深深融入了广西的饮食文化。



广西多山多水,河流交错,湿地广布,这种独特的地貌为螺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许多河流和湖泊中栖息着各种螺类,如田螺和江旋螺。



广西人善于将当地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饮食文化的瑰宝,螺蛳便是其中的重要食材,从田螺酿、炒螺蛳到螺蛳粉,螺类食品成为广西饮食文化的标志。



螺蛳粉起源于广西柳州,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享誉全国,它的灵魂在于螺蛳汤,汤底是用新鲜螺蛳、香料和中草药熬制而成,味道鲜香浓郁。



近年来,袋装螺蛳粉走向全国乃至海外,螺蛳粉的独特风味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使其成为广西的饮食名片。

需要注意的是,在广西也有一种螺是受到保护的,名为红河疣( yóu)螺,主要生长在红水河当中,现在也已经很少见了。



江旋螺的回归,不仅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也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广西与螺类的深厚缘分,则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自然界的江旋螺,还是餐桌上的螺蛳粉,螺类都成为广西文化的象征之一。

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消失百年,它被发现了》,2024-1-14
新华社新媒体《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消失百年的固着性淡水螺》,2024-1-11
新民晚报《啥?“螺蛳”拟列入保护动物名录?搿记上海人还能愉快地嗦螺蛳伐~》,2020-7-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