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5年1月1日起,嘉定区精神文明办联合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文明实践在嘉定”系列报道,围绕嘉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文明实践员、优秀文明实践团队、优秀文明实践项目和优秀文明实践站(点),通过真实的人物经历和生动的实践案例,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共同书写文明实践新篇章。

外冈镇葛隆村逸敏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是2024年度嘉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文明实践站(点)”,它毗邻太仓市城厢镇,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小楼添上了一抹神奇的色彩。它的“前世今生”要从25年前讲起,72岁的退休医生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以众筹的方式买下了这栋楼,开启了15年的“抱团养老”。2020年,他们将这栋楼捐给葛隆村后,外冈镇便着手让它继续发光发热服务村民。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升级打造,今年,小楼焕发新颜,现汇集了睦邻墨香苑、辛楣书屋、康养小站、乡邻灶间、方言墙等9个贴近群众生活的实用空间,常态化开展寻觅嘉乡味、乡邻歌友会、嘉乡新学堂等十余个文明实践项目,为村民群众提供集党群、政务、餐饮、为老、医疗、文化、便民等一体式服务。

老楼焕新,打造家门口的实践地

2024年12月30日上午,逸敏楼里欢声笑语不断。睦邻墨香苑里,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一副副春联跃然纸上,提前酝酿年味。

“这里宽敞明亮,还有暖气,和老朋友们来这里写写书法,不要太惬意。”70岁的村民范庆忠是逸敏楼的常客,每周一次的书法日,是他过去一年雷打不动的安排,“有时候村里还会邀请一些书法老师,来为我们教学,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另一边,乡邻灶间里飘出阵阵香味,阿婆们正围坐一起,包馄饨、话家常。73岁的陆明贤阿婆一边包着馄饨,一边笑着说:“以前没有这样公共的空间,大家很少有机会能够一起吃饭,更别说娱乐生活了,大多时间就在家门口晒晒太阳。逸敏楼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唱唱歌、做做饭,老年生活也不会无聊。”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雕琢,逸敏楼如今已焕然一新。这里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更在功能上进行了全面优化。辛楣书屋温馨舒适,书页轻轻翻过的声音述说着岁月静好;康养小站门口,村民们有序地排着队,等候医生把脉问诊……如今,逸敏楼里丰富便民的服务,将村民们的心拉得更近。


此外,逸敏楼也吸引了众多文明实践团队的集结,冈声嘹亮宣讲员为村民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文艺志愿者们在吴侬软语中演绎沪剧经典桥段,传统戏曲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属地高校的学生们将艺术课堂搬进小楼,让村民们在非遗体验中修身养性塑己。

爱的延续,搭建多元融合的大平台

作为嘉定“抱团养老”故事的承载地,逸敏楼也是充满乡邻文明互助情怀的一方天地。十几载里,浦逸敏和她的老伙伴们与葛隆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随着逸敏楼的改造完成,浦逸敏阿婆捐楼故事通过慈舟往事不断发酵,作为小楼的一部分,成为了道德模范展示、弘扬文明乡风的主阵地。


“在嘉昆太‘同圈党建’的大背景下,外冈镇突破区域壁垒和行政区划,开展‘理论宣讲’‘文化走亲’‘文明实践’三地文明实践联合行动,使三城文明实践动起来、百姓生活乐起来。”外冈镇葛隆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志刚介绍。

在逸敏楼,相邻到相融,精彩实践不断书写:三地青年在新思想嘉油站交流分享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市民群众在友邻集市体验三地文化、赏味三地美食;“老大人”在客堂畅谈民风,为基层治理“解忧挑担”;亲子家庭在烟火老街打卡文化遗存,用一场城市定向赛拉近亲子关系。


“我们希望这座小楼,能将邻里情互助爱延续下来,未来有更多村民成为逸敏楼的‘合伙人’,参与到小楼的管理、运转、服务中,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讲述更加生动、鲜明、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故事。”高志刚表示。

撰稿:席凌燕

摄像:张晓冬

编辑:卢泽斌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