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曰:朕仰蒙皇考高宗纯皇帝授玺嗣位,亲承训政三年,惟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保邦制治之大经,履位以来,严恭寅畏,惟日孜孜。思天立君以为民,以养以教,责在一人。亲政之初,值川陕楚邪匪未靖,训励统兵大员,整饬戎行,筹笔四载,逋寇以次歼除,嗣是海宇乂安,闾阎乐业,朕怀保惠鲜,与民休息。乃十八年复有奸民作慝,阑入禁门,逆党勾连曹滑,蔓延三省,幸赖上天佑顺,渠魁捕戮,余孽殄夷,为期曾不再月,中外肃清。

朕深思邪教之害民,屡申训谕,以肃吏治,以正人心,整纲饬纪,期于政清而俗厚,盖末尝一日释诸怀也,黄河自古为中国患,先是云梯关下海口垫淤,下壅上决,屡有漫溢之警,朕不惜帑金,堤防疏浚,俾复故道,奏安澜者越六七年。上年秋霖异涨,豫河南北漫口数处,而武陟横流,穿运入海,为害最重,今春督治,甫告成功。而南岸仪封复溃。饬谕河臣于秋后兴筑,业已程工拨帑,计今冬可期蒇事。

朕轸念民生,惟惧一夫失所,遇四方水旱之灾,蠲租发粟,随奏辄下,上年朕六旬正庆,薄海臣民,胪欢献祝,爱戴出于至诚。朕思逮以实惠,诏蠲免积欠银谷凡二千余万,以期家给人足,共登熙皞。今岁自春徂夏以及于秋,旸雨应时,各省皆报丰登,朕心豫悦。孟秋中旬,恪遵彝训,将举木兰狝典,先驻跸避暑山庄。朕体素壮,未尝疾病,虽年逾六旬,登陟川原,不觉其劳。此次跸途,偶感暍暑,昨仍策马度广仁岭,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弗克瘳,朕仰遵列圣家法,曾于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豫立皇太子旻宁亲书密缄,鐍置秘椟。



十八年禁门之役,贼踰宫垣,皇太子手发火枪,连毙二贼,余党惊坠,禁籞获安,厥功甚钜,因建储之命未宣,先封智亲王以奖殊庸。今疾弥留,神器至重,允宜传付,乃命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公启密缄,皇太子仁孝智勇,必能钦承付托,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统。

为君之道,在知人,在安民,朕尝论之详矣,然而行之实难,其深思而力持之,登进贤良,爱养黎庶,以保我国家亿万年丕丕基。记曰: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可不勉哉。朕贵为天子,年逾周甲,获福亦云孔厚。惟我后嗣,克承予志,使天下永享太平之福,则朕之愿慰矣。朕受玺后,二兄一弟,同予侍养。今春庆亲王先逝,自兹存者惟仪亲王、成亲王,遂不获相见,其二王一应罚俸处分,着概予宽免。书载虞舜陟方,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行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复何憾,丧服仍依旧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上引《清仁宗实录》。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突然病逝,终年61岁。死后上谥号为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简称仁宗睿皇帝。

嘉庆遗诏是一份中规中矩的遗诏,一如它的主人嘉庆帝是个中规中矩之人一般。首先内容除却说明传位于皇次子旻宁之外,自然还有遗诏必备内容,那便是皇帝对自己的自评或者准确来说是夸赞自己的功绩。同时大体回顾了一下自己这一生的大事件,好的已经自夸了,不好的自然修饰一番。

诸如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甚至有少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的接应下冲进紫禁城,虽然当时嘉庆帝不在京城,并且冲进宫的天理教徒很快被镇压,并没有酿成大的危害,但亦是被嘉庆帝视为奇耻大辱,是下罪己诏,并说道这是“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在遗诏之中,嘉庆帝则是颇有一些轻描淡写之意,并且说道天理教起义快速被平定,意思不过小插曲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的动乱之中,皇次子旻宁冷静沉着指挥,还用鸟枪亲自击毙两人,使得嘉庆帝大为高兴,封他为智亲王。在遗诏之中,嘉庆帝也是特意提及此事,夸赞自己密定的皇位继承人是智勇双全。

因为嘉庆帝不是死于京城,是死于避暑山庄,而且还是突然死去,当时世人对嘉庆帝的死因是议论纷纷,甚至有野史说道嘉庆帝是被雷劈死,对此清朝官方在撰写嘉庆遗诏时,以嘉庆帝的口吻提及自己的病情,是“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弗克瘳”,做好铺垫以后,又说道“古天子终于狩所,盖有之矣”,而且自己每年都会前往避暑山庄,父、祖的牌位都在这里,能够驾崩在这里,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是给了天下人一个解释,免得天下人各种乱猜,虽然效果一般,但怎么说在当时也是一种对嘉庆帝之死的权威解释。

嘉庆遗诏背后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事情,那便是皇次子旻宁也就是道光帝,差点没有顺利继位。



在遗诏之中,嘉庆帝说道是命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一同打开传位密旨,让诸位大臣见证传位皇太子旻宁。同时《清仁宗实录》还有更加详细的记载:“上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鐍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意思嘉庆帝在临死之时召集身边亲信大臣,公示自己密定储君的诏书,宣布在21年前便是秘密立旻宁为皇太子,意思道光帝的继位是无可置疑的。

实际上这是官方修饰过的说法,因为嘉庆帝是突然死去,根本没时间召集亲信大臣言及储君是谁。而且事出仓促,乃至于一开始都没有找到传位密旨。

因为本来雍正帝创建秘密立储制度时,是将传位密旨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这样可以很好找到传位密旨的,但是乾隆帝继位以后进行了改变,成为皇帝将传位密旨藏于匣内随身携带的方式。当然不是皇帝真的随身携带,而是让跟着皇帝的内侍带着,皇帝不会没事身上带着一个小盒子的,正因为这一改变,加上嘉庆帝是突然驾崩在避暑山庄,因此是人心惶惶,所以一开始就是找不到传位密旨。



虽然清朝当时是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嘉庆帝对于皇次子旻宁另眼相看,给予其不少殊荣,使得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旻宁就是密定的储君。诸如旻宁的发妻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病逝以后,本来按照礼制,金棺座罩等只能用红色,而且没有仪仗,然后还不能下葬,得暂时安于某处,等到将来皇子死后,夫妻二人再一同下葬,但是嘉庆帝下令金棺座罩等破例使用金黄色,还破例赐地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为其修建园寝。

所以在找不到传位密旨的情况下,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以内廷扈从身份“建议宣宗(旻宁)有定乱勋,当继位。”不过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等人因为没有找到传位密旨而犹豫不决,所以一时之间形成僵局。

因为找不到传位密旨,避暑山庄的诸王大臣又派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快速返京,向孝和皇后报丧,同时告知此事,并且在紫禁城和圆明园的皇帝寝宫寻找传位密旨,不过也没有找到,这时皇次子旻宁的继母孝和皇后,在有两个亲儿子的情况下,选择支持旻宁,以下懿旨的方式支持旻宁继位,使得旻宁大为感动,在此后30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对于这位继母是极为孝顺和遵从。



虽然有皇后懿旨支持,不过没有传位密旨,终究是不合适,差了太多太多,还好之后事情出现转机,根据包世臣为当事人之一的戴均元撰写的墓志铭显示,戴均元事后回忆,他与另一位军机大臣托津是“检御箧十数,最后近侍于身间出小金盒,锁固无钥,文恪(托津)拧金锁发盒得宝书。”这才找到传位密旨,很可能是拿着传位密旨的内侍因为皇帝驾崩慌了神,并且不知道拿的就是传位密旨,所以才没有及时拿出来,找到传位密旨以后,皇次子旻宁终于顺利继承皇位,是为道光帝。

道光帝为了表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立即下令将传位密旨“特封交留京王大臣,随摺恭呈皇太后慈览后,仍奏请皇太后发交留京王大臣祗领,即行固封寄至热河恭缴。”是专门将传位密旨寄给在京城的王公大臣和皇太后观看,以证明传位密旨没有造假,自己继位乃是名正言顺之事。

正因为有着差点找不到传位密旨的风波,所以道光帝继位以后,特意在嘉庆遗诏和实录中加入父亲嘉庆帝亲自召见诸位大臣见证,然后传位于他的内容。



而嘉庆帝传位道光帝,可谓是完成了父亲乾隆帝选择储君的终极梦想,那便是以嫡子,并且还是嫡长子继承皇位,虽然道光帝在嘉庆帝诸子之中齿序排名第二,但他是嘉庆帝的发妻孝淑皇后所生长子,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可以说乾隆帝求而不得的事情,在他儿子嘉庆帝这代终于完成,同时道光帝还是清朝268年之中唯一一个嫡长子出身的皇帝。

嘉庆帝在大众眼中是一位平庸的皇帝,似乎他的一生很简单,是亲政成功收拾掉和珅便是巅峰,巅峰之后则是泯然众人矣,是碌碌无为了二十多年驾崩,使得清朝在中衰之世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实际上嘉庆帝并非是大众想象中的那般平庸,他还是很有能力的,虽然没有扭转局势,但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时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同时施以宽仁之政,也可谓是一代仁宗。



首先他能在冷血的政治机器之乾隆帝的眼皮子底下当3年多儿皇帝还平安无事,就是一种本事,等到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以后,嘉庆帝马上以让和珅留在宫中处理丧事为由,切断其与宫外联系,再迅速将其拿下定罪,最后是直接赐死,这一切不过是发生在乾隆帝死后不足半个月的时间,便是收拾掉权势滔天的“二皇帝”和珅,并且不搞大规模的株连,没有大规模的清洗大臣,稳住了朝臣,并且使得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这点颇有些当年康熙帝智擒鳌拜的意思,以此来看,说嘉庆帝是英明神武也不为过。

在登基以后,嘉庆帝开始收拾乾隆帝留下的愈演愈烈的白莲教起义烂摊子,在中央朝廷蒙蔽统治者,耽误军国重务的和珅已经除掉,对于地方上抱着养寇自重心理的将领,嘉庆帝则是开始大力整顿军纪,严厉处罚镇压不力并且冒功的将领,奖励表现良好的将领,是赏罚分明。并且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先后以勒保和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如此才使得镇压白莲教起义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后再通过依靠地方乡勇辅助军队,再以坚壁清野的方式,在嘉庆九年(1804年)八月,终于是将白莲教起义平定。

嘉庆帝还对于乾隆朝的弊端进行纠正,最为有名的是在亲政第二个月,嘉庆帝便是废除了乾隆朝愈演愈烈,使人闻之色变的文字狱,此举使得清朝的文化和思想重新焕发了生机。再加上嘉庆帝对于大臣不像祖父雍正帝那般苛刻,也不像父亲乾隆帝那般严厉处罚,所以这成为他被上仁宗庙号的关键原因。



不过可惜的是,嘉庆帝生不逢时,他如果在王朝前期,处于平世,大概率会营造一个蒸蒸日上的治世,努力一下营造一代盛世也不是不可能,偏偏他在乾隆帝之后。他的父亲乾隆帝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在位期间什么福都享了,但因为漫长的在位时间,也在晚年留下各种问题。诸如白莲教起义,就是乾隆帝晚年纵容之下,导致官员集体贪污,使得官僚体系贪腐成风所导致的,因为当官员贪腐成为常态,那么为了利益便会肆无忌惮的剥削百姓,最后过了百姓忍耐的底线,会频繁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自然会酿成爆发大规模动乱的因素,并且使得白莲教起义愈演愈烈,因为很多不堪忍受的底层百姓,见有如此反对力量,自然是源源不断加入。

因此嘉庆帝都是哀叹道:“自古惟闻用兵于敌国,不闻用兵于吾民。自相攻击,屠戮生灵,朕日夜哀怜,几至寝食俱废。”

纵观嘉庆帝平生作为,他是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守成之君,但他并非是中兴之主,不具有开创性的能力,换一种方法他只是守成者,而不是破局者,所以他英明神武的除掉和珅,镇压了白莲教起义,其实只是解决表面的问题,实质上的问题,他虽然可以看出来,也可以很努力的去解决,但是压根没有能力解决。



以收拾烂摊子来说,嘉庆帝与他的祖父雍正帝可谓云泥之别,雍正帝是既有狠劲,可以下狠手,也具有开创性,所以他可以大规模的清查亏空,可以进行火耗归公,可以给予官员养廉银,可以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可以调整官僚机构,可以成立军机处,为了将自己的新政贯彻下去,可以不拘一格的重用田文镜这样执行力强的酷吏。

再反观嘉庆帝,他面对的局面比之祖父雍正帝其实更恶劣,整个官僚系统已经腐败至极,已经上上下下都出大问题了,但是他没有狠劲,没有魄力,只能用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跳出旧框架,并且踢烂再修补,不敢深入修复弊病深矣的官僚系统,只能被动等着“病”了的官僚系统出现问题时,再进行表面上的修修补补,自始至终都是在旧有的框架内用旧有的思想旧有的方式思索解决方法,最后只能是英明神武到一事无成,只能是越努力越绝望,只能是勉强维持统治,勉强守成着。

面对巨大的黑暗,曾经意气风发的嘉庆帝终究是被“吞噬”进去,想要壮志凌云的一生,终是成为平庸处处可见的碌碌无为一生,在短暂减缓中衰速度以后,清朝再度滑向中衰的深渊,到了道光朝以后,清朝已经开始积重难返,于是30年后一场差点颠覆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东南半壁颠覆之际,强大的外敌更是攻破帝都,迟暮的帝国付出了帝都沦陷,并且咸丰帝仓惶出逃,最后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病死的代价。

可能嘉庆帝做梦都想不到,他的孙子咸丰帝会跟他一般,也是死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这座“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的寝宫,成为了两代帝王的伤心之地。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