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科技铸新质,产业创未来。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当前,南沙正不断完善集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创新体系,以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企业培育为梁,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高水平创新人才、一流创新环境为柱,搭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国际化五大策略,巩固提升汽车、临港装备2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空天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强航运贸易、金融商务2个生产性服务业,打造“2+5+2”现代化产业体系。
涌创新春潮,启产业新程。为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南沙区拟于2025年1月召开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近期,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制作发布《追新图南 科产和鸣奏新章》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南沙各领域产业科技互促发展的突围之道,敬请垂注!
2024年的南沙,“新”光熠熠——
国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顺利将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共有27家南沙企业入围“广州独角兽”,17家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12家入围2024广州新质生产力高企百强榜,7家入围《2024胡润全球猎豹企业榜》,4家入围《2024全球独角兽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催生科技产业互促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绝无仅有的战略留白,南沙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以及卓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发展空间禀赋,正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南沙开发开放全面展开。
科产和鸣奏新章
乘风图南正当时
在2025年的首个工作日(1月2日),南沙将举办广州南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大会,推出重磅科创产业政策,达成多项签约合作,邀请区内外的科学家、企业家一道,以创新为翼,以信心为楫,以鲲鹏之志励精图南,携手共赴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春天。
追“新”的人
向“新”的南沙背后,离不开一群追“新”的人。
来自奥地利的免疫学博士马蒂亚斯·霍赫格纳(Mathias Hochgerner,昵称Matt,以下简称“麦特”)已习惯在南沙的科研生活。
麦特曾在奥地利长期从事免疫学和动物实验领域的研究。在其工作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他与遗传学、类器官与细胞培养等领域的同事组成跨学科团队,研究不同类型肺部炎症的发生机制。“我们运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一起合作,希望获得新的见解,这可能带来肺部疾病新的治疗方法。”
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是由广州市政府、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和复旦大学合作设立的研究机构,目前围绕重大疾病精准防诊治研究,已设立4个研究所、8个研究中心和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实验动物中心是目前南沙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动物实验平台。这里的科研基础条件和研究方向,成为了吸引麦特的重要理由。
追“新”的
不仅有科学家
也有南沙的企业家
日前,扎根南沙18年的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电子”)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刷新了科技类企业港股IPO的历史纪录。
南沙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的生根发芽,离不开晶科电子和肖国伟。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肖国伟来到南沙,注册成立了晶科电子。在霍英东基金会的资助下,他带领团队在南沙资讯科技园的一个不足500平方米的无尘净化实验室中,开始了大功率倒装焊LED芯片的技术研究。
经过近20年的积累与沉淀,晶科电子的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模组芯片及光源,特别是倒装LED芯片技术和倒装模组芯片技术,以及芯片级光源、无金线封装技术,都已经位居国际领先地位,彻底打破了欧美在该领域的垄断。
受肖国伟及晶科电子的影响,近年来,周晓阳、徐伟等一批半导体“老兵”相继加入南沙芯片行业,多家上下游企业也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南沙初步形成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创新的“火种”
一直在传递
近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中,一副外观与普通眼镜别无二致的智能眼镜,吸引全国各地媒体的目光。“这副眼镜可以一键录音并形成会议纪要,还可以实现同声传译,自动将内容转译成上百种语言。”该校人工智能专业在读博士生、广州元交互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郭伟钰介绍,该智能眼镜搭载项目团队基于LLaMA模型开发训练的大语言模型,重量只有约20克,比很多高度数眼镜还要轻便。
作为学校第一批入学的博士生,创业的种子一早就在郭伟钰的心中种下。在他的实验室里,“为硬件插上AI的翅膀”的标语,激励着他不断寻找能够让更多人受益的AI载体。“学校科技领创中心的老师为我的创业方向提供了大量有效可行的方案。眼镜是相对高效的信息载体,并且在大湾区的供应链也足够完善,因此最终确定了智能眼镜这个项目。”郭伟钰说。
截至2024年11月,类似的师生创业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孵化超百个,其中已注册公司超60家,29家注册在南沙区。自2022年6月以来新注册公司数量35家,主要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环境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元宇宙等科技领域。
育“新”之道
北京时间11月27日晚,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小马智行上市破圈
离不开南沙的
耐心资本
作为南沙的“明星企业”,小马智行自落户南沙以来,便享受了南沙在自动驾驶测试、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大大加速了商业化进程。此次冲击IPO,南沙国资积极联动市属国资作为核心基石助力小马智行完成募资,为其顺利公开发行奠定坚实基础。
小马智行是南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之一。集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为一体,南沙将在即将举办的科技产业发展大会中推出多项支持科创产业发展的重磅政策,形成一套自身的育“新”之道。
南沙
为广大科学家提供
大展拳脚的空间——
汽车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广泛转化载体;汇聚各类大院大所、大学大平台大装置,支持源头创新,南沙将设立广东首只省区联动基金,从上天入海到“芯晨大海”,让科学研究得到全面支撑。
聚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高校院所及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南沙还将进一步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同时加大对科技金融和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在南沙
广大企业家可以
大展宏图——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南沙方案》“双15%”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兑现红利12亿元,推出多重专项惠企政策大礼包,南沙还将推出政策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双倍增;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南沙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等方面还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此外,南沙已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撬动子基金总认缴规模超18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
全场景释放先行机遇,南沙已在全国率先发布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公布首批15条应用场景清单,让企业在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领域场景应用领先一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全周期优化企业服务,南沙已搭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让优化企业服务一触即达;发布招商导航地图,推出“承诺即开工”等改革举措,推动涉企“综合查一次”走深走实,服务企业全球化出海,切实为企业经营松绑减负提效。
邀请广大科学家、企业家共享南沙发展新机遇,2024年南沙还借助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开通的契机,首次举办全球招商引智大会,吸引了包括华为在内的众多龙头企业携前沿科技齐登场,预计总产值达2500亿元的116个项目签约落地。
此外,南沙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首次发布产业投资地图,并将国企物业整体租金水平降低了超15%,为落地项目提供拎包入驻、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优越营商环境。
此外
南沙也越来越重视人才
多层次引才育才,对全职高层次人才奖励最高300万元,在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方面提供高品质城市配套,让奋斗拼搏可以后顾无忧。
截至目前,南沙区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15人、区级以上项目团队1768个;近三年,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数约占广州全市三分之一,近五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100%;2024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48名教授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向“新”的城
在过去一年的中国海洋科创板版图中,南沙可谓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既可进行深海科考及文物考古,又可在夏季进行极区海域科学考察,近日,中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南沙建成交付,迅速登上各家媒体的头版。
一个月前,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频频下水的“大国重器”
以及蓬勃发展的
海洋创新力量
是南沙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
一大“切面”
近年来,南沙搭建了以广州海洋实验室为龙头,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和“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为核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1+2+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
大院大所集聚
则吸引越来越多的
“产业新星”前来
携手追梦
成立仅三年多的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8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全国产、亚洲功率最大的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在粤西海域成功完成一项海上风电阵列缆安装项目,助力大湾区以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向海图强。
“南海是未来深海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南沙正成为面向南海的桥头堡。”深海智人董事长马亦鸣表示,目前,深海智人已与南沙多家海洋科研单位达成合作,将进一步推动科研和技术的融合发展。
科研院所与企业产业的碰撞
推动城市的进步
重磅科创盛会与
区域的协作创新
则让城市行得更远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如期而至,包括“诺奖得主”“院士天团”“行业大咖”在内的上百位科技顶流齐聚南沙,为全球科学开放发展把脉论剑,多个院地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汇聚四海之气,借重八方之力,在此次论坛期间,组委会还特别为参会院士嘉宾定制了50封与各院士研究领域及方向相吻合的南沙区内相关企业对接推介信,以此表达诚挚的邀请,期待院士团队能与南沙各领域优秀企业及人才团队携手并进,共创双赢,共同培育并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在南沙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从小树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近期
南沙与香港
携手科技创新的步伐
也越来越快
以“图南起航 链接全球”为主题的2024香港·南沙科技与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香港湾仔举办;粤港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香港·南沙创新创业合作框架协议等多份涉及科技、产业及城市发展重要领域的合作协议集中签约落地;首只由南沙区国企与香港投资团队强强联合设立的科创投资基金——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同样签约落地……
激活原始创新动能,瞄准新兴领域、布局未来产业,南沙正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倾力构筑“创新集群”,助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孵化。
空气里飘着创新味道的湾区之心,科技创新正与产业发展同脉而动,书写出更多属于创新弄潮儿的春天故事。
小南带你看
南沙天后宫和滨海公园暂停开放,更多精彩袭来丨跨年到南沙
南沙住宿看这篇!| 跨年到南沙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刘超、南方日报记者任燚
图片:罗仲贤、资料图
编辑:胡霞霞
校对:刘嘉欣
二审:梁思静
终审:李夏同
签发: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