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乾隆皇帝会对来自遥远国度的友好与善意视而不见,并以傲慢态度轻视外国使者辛苦带来的礼物呢?”这个疑问成为了后人研究历史事件的关键所在。
1792年,英国积极准备首次派遣访华使团。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建立贸易往来,开拓新市场。然而,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礼物不屑一顾,这次使团成为了一场彻底的失败。
1792年,英国积极准备首次派遣访华使团
1792年是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候,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开始大规模生产,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商人们意识到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因此积极游说政府派出商务专使团访问中国。
于是,1792年9月,英政府决定派出首个访华使团,由马戛尔尼担任团长。马戛尔尼是一位资深军官,拥有丰富的军事和外交经验,并且对东方文化也颇有兴趣。他在准备出访时请来中国留学生,进行培训,重点学习中文和中国的宫廷礼仪。
他还准备了大量的礼物,其中包括三件专门为乾隆皇帝准备的寿礼。马戛尔尼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通商关系。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在中国历尽波折
1793年2月,马戛尔尼带领使团出发,开始他们的访华之旅。然而,使团在中国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中国官员对使团的身份有误解,一直称马戛尔尼为“贡使”,并要求使团参加进贡仪式。马戛尔尼不满地要求更正称呼,但清廷对此置之不理。随后,在礼仪问题上,使团与清廷产生了分歧。
马戛尔尼坚持按照英国的外交礼仪行事,拒绝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与清廷的要求背道而驰。最后,清廷要求使团改在承德避暑山庄会见乾隆皇帝,而不是原计划在北京紫禁城会见。这使马戛尔尼对中国方面的态度愈发失望。
乾隆轻慢地否定了英国送的三件寿礼
经过周折,马戛尔尼终于在承德避暑山庄与乾隆皇帝会面。马戛尔尼亲自呈递了英国政府准备的三件贵重寿礼,希望打动乾隆并获得建立通商关系的首肯。然而,乾隆对这些礼物毫不重视。
第一件礼物是一门新式重火炮,乾隆皇帝一看到,就盯着炮口细看,却对其他部分不感兴趣。
第二件礼物是一台时钟,乾隆皇帝对时钟不以为然,只是随便看了几眼。
第三件礼物是一台小型蒸汽机车,乾隆皇帝甚至没有给予任何反应。乾隆对这些礼物的冷淡态度令马戛尔尼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乾隆对英国使团的态度傲慢冷漠
乾隆对英国使团的态度一直非常傲慢和冷漠。在会见过程中,乾隆冷漠地坐在宝座上,只是朝使团点头示意,并不与他们交流。
他不接受使团的礼物,也不与他们商谈建立贸易关系的问题。甚至在使团退宴时,乾隆皇帝竟然吩咐仆人将他的吃剩的食物拿给使团成员吃,显示出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使团返回英国,彻底失败
尽管遭到清廷的轻视和不尊重,马戛尔尼还是坚持希望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他在离开中国前写了一封信给乾隆皇帝,表达了他对乾隆的感激和对修缮边境关系和留学生政策的支持。然而,乾隆对这封信也不予理睬。
使团于1794年返回英国,以彻底的失败告终。马戛尔尼对此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他在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中国使团漫游记》的书,详细记录了整个访华过程。这本书成为了后来研究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资料。
乾隆的态度背后的原因
为何乾隆对英国使团的礼物和善意表现出如此冷漠和轻蔑的态度呢?
一种解释是乾隆皇帝对于外国的冷漠态度。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是蛮夷,不值一提。他厌恶外国的贸易和文化,甚至关闭山海关,禁止中国人与外国接触。
另一种解释是英国使团在礼仪上的失误。使团对中国的礼节和文化不够了解,不尊重中国的传统。这也引发了乾隆对使团的不满和轻视。
在乾隆的治理下,中国的封建主义和闭关政策达到了顶峰。他远离外国,对外国使者的礼物和善意毫不在意。
这次使团对英国和中国来说,都是一场彻底的失败。但这也为后来的英国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铺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两国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