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求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4月,教育部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严查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收费行为。10月,《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印发。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获表决通过……

  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提升民生保障力,意味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我国教育的民生保障力进一步提升,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取得重要进展。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义务教育事关每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在我国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这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广大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民生工程。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获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明确了政府主导和保障职责,巩固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筑牢规范管理底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为了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行为,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教育部采取了诸多有力举措。4月,教育部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排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要求重点规范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三方面问题,是新时代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

  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关心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5月,教育部部署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新学年,全国多个地区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了15分钟,成为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措施。11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与家长认识水平和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做好教育民生保障,破解急难愁盼问题。10月,《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发布,明确扩大奖助学金政策覆盖面,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其中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健全,服务更加暖心便捷,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资助中获得自强不息的前进动力。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为支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教育部通过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等,全力助推毕业生实现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全社会对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还需久久为功。面向未来,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布局,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待。要持续优化教育生态,继续深入治理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行为。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终身教育和培训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着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持续深化改革,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时代之问,回应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要。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31日 第02版

作者:李廷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