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福州的陆女士因有购车需求,向长期从事汽车行业的好友连先生寻求建议。基于对连先生的信任,陆女士决定通过他购买一款价值24万元的电动汽车,连先生以其所在公司的名义,与陆女士签订了购车协议,陆女士随即支付了20万元作为购车款。


根据协议条款,车辆应于11月底交付。结果到了约定时间,连先生却以种种理由推迟交车。多次沟通后,连先生出具书面承诺,保证于12月25日前退还陆女士20万元购车款。然而,陆女士对此仍持怀疑态度,感觉自己可能遭受了欺骗,因此求助记者介入帮忙。


25日,记者陪同陆女士前往连先生的公司,连先生电话中表示,由于年底车辆交付量大,导致部分订单无法按时完成,但他会信守承诺,在12月25日21:00前完成退款。然而,截至截稿,记者获悉连先生并未兑现承诺,陆女士已决定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此事。

从法律角度分析,此事件涉及以下多个方面的法律点:

1、合同的重要性:

陆女士与连先生签订了购车协议,这是双方权益保障的基础。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这提醒我们在进行交易时,务必签订书面合同,并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提供有力的法律证据。

2、违约责任的追究:

连先生未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交付车辆,并未能按照承诺的时间退款,这构成了违约行为。陆女士有权根据购车协议中的违约责任条款,要求连先生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提醒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以便在对方违约时能够依法追究其责任

3、警惕熟人交易的风险:

尽管连先生是陆女士的好友且长期从事汽车行业,但他仍然可能出于某种原因未能履行承诺。这提醒我们,在进行交易时,即使面对熟人或专业人士,也应保持警惕认真审查交易细节和合同条款,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车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谓的“优惠”或“特殊渠道”所迷惑,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