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造、大集,这三个元素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
2024年,12月18日,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的办公楼一楼大厅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叫卖声和欢笑声的手造“大市场”。
“学生们把日常制作的陶艺、扎染、书画等作品进行交易,在充满趣味的买与卖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让全校师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个性化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安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建录是活动发起人,这期活动是该校举办的第二期手造大集,此后每月18 号定期举办。
传统的“大集”以线下消费为主体,在“校园手造”大集中,学校电商专业学生充分利用了线上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方式,将非遗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不仅拓宽了手造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提高了本地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级电商一班的韩佳佳同学是学校手造大集电商模块的负责人,在今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子商务运营赛项中获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添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校园手造大集’就像一堂生动的中华文化教育课,同学们通过参与大集活动,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校园非遗文化的传播者。”韩佳佳说。
“校园手造大集”还吸引了众多周边中小学学生和社会人群关注本地传统非遗文化,活动期间累计接待参观体验学生数超千余人次。
近年来,安丘市鼓励各级学校积极探索“区域非遗进校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校一品’建设的育人实践,打造了“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多种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模式,倡导文化保护与传承从学生抓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前,安丘市已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2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8项、潍坊市级48项。丰富的非遗资源为师生们深入挖掘并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多样选择。目前,安丘市内所有中小学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其中传承民俗文化的学校有45所,传承民间工艺的有23所,综合开展的有29所。其中,传承5年以上的校园传统文化项目有26个,10年以上的有11个,20年以上的有2个。城北小学的腰鼓、实验小学的横笛、兴安小学的京剧等都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
此外,安丘市第二实验小学不仅将剪纸艺术引进校园,还与服饰、团扇、书法、青花瓷等元素结合,进行进行二次创作,让“非遗”活化。学校美术老师张晓丽和学生一起制作了精美的剪纸服饰,即将投放到海外友城进行展示交流,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眼前。
“中华文化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闪光的现在,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学生们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中时,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明显增强。我们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校一品’建设, 通过非遗文化之间互融和与现代元素的碰撞,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生机。”安丘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学辉说。
(大众新闻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