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12日,长沙岳麓山,此时此地,北洋政府正在举行自民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场国葬礼仪,这下葬的究竟是何人?竟能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葬的人。

说起这个人,大家肯定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他的名字,但是对于他具体做了什么却未必了解清楚,他在历史上似乎被打了一层马赛克,若隐若现看不清楚,他就是蔡锷。



今天,咱么那就一起来聊聊这蔡锷究竟是何许人,他做了那些事情?为何竟能成为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礼仪的人。

蔡锷,188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说起来在中国近代湖南真的是天才辈出,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伟大人物,几乎有一半出自于湖南,让人不得不服气。

言归正传,作为天才的蔡锷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仿佛开了挂一样。他12岁便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并受到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赏识,成为其得意门生。



17岁的时候,其孤身一人东渡日本求学,也正是在日本时期,蔡锷深刻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必须要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于是,其于1902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知识,探索武力救国之道。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蔡锷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和蒋百里、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

所以,在1904年学成归国后,蔡锷立马成为各省争相抢夺的人才。其先后执掌多地的军校,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军事人才。

蔡锷讲解精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后来的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便是蔡锷的学生,他曾对他人回忆说:”我们对他(蔡锷)敬若神明“。



李宗仁

等到辛亥革命前夜的时候,29岁的蔡锷已经是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的协统,可谓是位高权重年少有为,但是这不是蔡锷想要的,他想的如何实现国家的富强。

当时,大批同盟会会员和思想激进的青年军官,分布在新军中积极策划和组织反清革命斗争。蔡锷虽未参加同盟会,却一直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情和协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枪声,20天后,蔡锷率军在云南发动起义,由于在新军中蔡锷的威望非常高,所以革命非常顺利,蔡锷也被推举为云南都督,统掌云南大权。



辛亥革命

而蔡锷在就任云南都督后,积极更新人事,革除弊政,整顿财政,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使云南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而云南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当时民国的当权者大总统袁世凯,他亲自下令将蔡锷调入北京。

按照很多历史书上的说法,这是因为袁世凯不放心蔡锷,担心其在云南拥有重兵反对自己,是将其调入北京软禁。

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偏颇的,其实在很早之前蔡锷和袁世凯之间又认识了,甚至说袁世凯是蔡锷的恩公。



袁世凯

当年,蔡锷想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但是没有钱,是袁世凯拿出一千块钱资助了蔡锷,才使得蔡锷得以成行。

而且蔡锷在就职云南都督的时候,也对袁世凯敬佩不已,他认为放眼当时的中国,无论是能力和领导水平,无人能出袁世凯之右,称赞其宏才伟略,群望所归。

而袁世凯对蔡锷也是赏识非常,他曾经评价过当时民国的几位风云人物:

“孙氏(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而已。黄氏(黄兴)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蔡锷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在袁世凯心中,陆军总长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蔡锷。所以,蔡锷之所以离开云南远赴京城,并非后世之人所认为的上当受骗,而是怀着一腔热血的,也是想得遇明主一展所学的。



他也是想借助袁世凯的支持,在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军队,让中国不再遭受列强的欺凌。可是,袁世凯的所作所为让蔡锷失望了。

无论是前期的二十一条,还是其后的洪宪帝制,其倒行逆施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了蔡锷对袁世凯的认知底线。
而且蔡锷的理想是建立近代国防,是军为国有,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还是搞的兵为将有的那一套,双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

于是,蔡锷开始对自己曾经的恩主日渐失望,开始酝酿武力反抗的念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袁世凯对于蔡锷不再是赏识而是忌惮,而蔡锷察觉到了袁世凯的防备之心。



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先是在所谓的劝进表上第一个签字,支持袁世凯称帝。

其后,更是假装在留恋青楼,无心政治,并由此有了那段和小凤仙的传奇故事。

在袁世凯对蔡锷放松警惕后,蔡锷先是以治病为由借道天津去了日本,再由日本乘船去上海,再通过香港到达河内,最后返回自己的大本营云南。

通过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彻底甩开了袁世凯的势力。于1915年12月19日,抵达昆明,并召集旧部组建护国军,起兵反袁。

现在我们能记得蔡锷,正是因为他是第一起兵讨伐袁世凯的人。

当时虽然对袁世凯称帝一片骂声,却并无人真敢反抗,只有蔡锷迈出了这第一步。



而蔡锷也确实不负自己军事天才之名,仅靠不足万人的滇军,竟然打得10万北洋军节节败退,并歼灭了北洋主力第七师。

在蔡锷的号召和激励下,各省纷纷起兵反袁,最终逼迫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袁世凯便在忧愤交加中逝世。

而作为护国战争中的头号功臣的蔡锷,此时也是已经病入膏肓了,其实当时蔡锷以治病的借口离开北京,也并非全是虚词,否则也不能骗过精明的袁世凯。

1916年9月,蔡锷病重,只能东渡日本治疗,可惜此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终年34岁。



1917年4月12日,蔡锷遗体荣归湖南,北洋政府特意为其在岳麓山举行国葬,方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蔡锷的病逝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其若非英年早逝,以其在中国军队中的威望,定然能有番更大的作为,可惜天不假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