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老革命家李富春因病离开了人世。令人奇怪的是,在李富春的追悼会上,唯独不见李富春女儿李特特的身影。原来,是李富春的夫人,李特特的亲生母亲蔡畅特意安排的。
无论李特特如何向母亲求情,蔡畅坚持不松口。聂荣臻都见李特特如此伤心,亲自出面说情,结果仍无济于事。到最后,李特特只能通过电视送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为什么蔡畅会做出如此“绝情”的安排呢?她们母女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1923年,蔡畅和李富春在法国举行婚礼。婚后不久,蔡畅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但高兴之余,她又担心这个孩子会成为自己在革命道路上的阻碍,因此便和母亲商量不要这个孩子。
蔡畅的母亲听后连声反对,表示自己可以牺牲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帮他们带孩子。母亲的话让蔡畅大为感动,这个孩子就这样留了下来。孩子出生后,蔡畅的母亲为孩子取名“特特”,取自蔡畅名字法文拼音开头“T”。
就在李特特快要一周岁的时候,蔡畅夫妇接到去苏联学习的通知。尽管蔡畅的母亲也想一同前往,但苦于经费困难,蔡畅的母亲决定带着李特特先行回国。在上海短暂停留了几天后,蔡畅的母亲带着外孙女回到了长沙。
从回国一直到1928年,李特特一直跟着外婆生活。随着革命形势逐渐稳定,外婆带着李特特去上海找她的爸爸妈妈。多年未见妈妈,李特特一见到蔡畅便哭了起来,晚上睡觉更是要和外婆在一起,气得蔡畅直接将女儿关进了小黑屋。
尽管一家人又生活在一起,但蔡畅夫妇并没有多少时间陪在女儿身边。后来外婆回了湖南老家,每天天不亮,蔡畅夫妇就将女儿反锁在阁楼,给她留下一些早点。有的时候蔡畅中午赶不回来,李特特就得饿肚子。
蔡畅夫妇担心女儿独自在家无聊,便给她养了一只小狗。李特特有了小狗的陪伴,开心了好一阵子,结果这点欢乐也没维持多久,小狗就被假扮成打狗队的特务打死了。
1931年顾顺章叛变之后,上海的斗争形势开始严峻起来,中央决定蔡畅夫妇回到中央苏区工作,李特特再一次被送回湖南。就这样,三年的团聚结束了,之后整整七年,李特特和父母都毫无联系。
1938年,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形势下,李特特来到了新疆,按照中央的安排,李特特同其他领导同志的子女被送往苏联学习。在苏联,李特特同先期到达这里的母亲团聚了。
当时李特特在国际儿童院生活,蔡畅定期回到儿童院,不光是看望李特特,还有其他同志的孩子。当李特特看到母亲将糖果分给自己的同学,她多想冲过去紧紧抱住母亲,但她没有这样做。
李特特知道母亲的爱是大爱,她不能自私到将母亲“据为己有”。
1940年,蔡畅奉命回国工作,等李特特再见到母亲时,又一个七年过去了。李特特本来还期待着母亲能给自己一个拥抱,结果见面之后,母亲却忙着和其他人交谈,根本顾不上女儿。
好不容易等到夜深人静,母女二人终于有了独处的机会,李特特哭着抱怨母亲对自己冷淡,蔡畅听了先是一愣,之后才缓缓地说道:“我虽然外表很冷,但我的内心是热的,我心里是爱你的。”
1952年,李特特回国。很多人认为,李特特作为蔡畅和李富春唯一的女儿,如今回来之后,应该得到多一些的帮助和照顾,结果蔡畅夫妇对女儿的要求,比一般人家还要苛刻。
刚开始李特特和父母住在一起,每个月要拿出一部分工资给母亲,作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费。后来李特特搬到了单位宿舍,孩子的学费都是李特特自己承担。有一次李特特晕倒在马路上,秘书派车将她从医院接回了家,结果母亲见她不问病情,开口就是让她交汽油费。
对于母亲对自己近乎不近人情的严苛,李特特有过不满,有过埋怨,但在她深入了解了母亲后,她便理解了母亲。尤其在父亲去世之后,李特特开始思考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经历了多年的革命斗争,蔡畅早已经没有了平常人的儿女情长,她更多的是无私的大爱,她要将爱奉献给天下的孩子。而对于自己的亲生骨肉,蔡畅则希望她能够独立自主,早日成长为一个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