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12月29日下午,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汇报演出,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该演出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现场,川剧传统戏、新编少儿剧、京剧、戏曲舞蹈等15个节目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舞台上,来自全省各中小学校的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倾情演绎了多个经典与新编剧目——戏曲舞蹈《梨园初绽》《后院的荷塘》《川剧集锦——戏聚南晖》、川北灯戏《抢碗》、川剧传统戏《别洞观景》《凤仪亭》《拷红》《活捉三郎》《昭君出塞》《桃花村》、新编少儿川剧《苏门教子》《一张红军票》、原创少儿剧《战友情》,以及《阿吉拉姆的微笑》《西施·水殿风来秋气紧》等,尽展传统戏曲的魅力。

其中,《战友情》是泸州市梓橦路学校历时一年多,倾力打造的原创少儿川剧作品。12位学校戏剧社团的同学用“唱、念、做、打”的真情演绎,传承并创新了传统的“老背少”的川剧形式,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支掉队的红军队伍,在茫茫雪山艰难前行,其中一名小红军双腿受伤,老班长不顾自己的伤情背负着小红军勇往直前,翻越雪山,成功与大部队会合的故事。


《战友情》演出照

该节目带队负责人王婧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泸州是川剧起源地之一,川剧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中的高腔就发源于泸州,曾在川剧界创造了5个‘第一’,即第一个创办戏班、第一个开办科班培训、第一个使用女子帮腔、‘泸州河’是第一个入选‘非遗’保护的川剧流派、‘鹤龄班’是创立班龄第一长的戏班。”

此次参加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活动,也是“泸州河川剧艺术进校园”的成果展示。“我们将川剧操、基本功教学纳入学校四点半课堂,在梓橦路学校、忠山小学等14所泸州中小学校推行示范传习基地建设,组建川剧艺术社团1个,平均每年授课160余课时、培训学生6000余人次、开展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16场次。”在王婧看来,“川剧进校园不仅是对川剧艺术的传承,还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来自达州通川区文华街小学校的《桃花村》,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忠诚的故事。男主角崔护上京赴考,趁暇去城郊踏青时,与溪边洗衣女姚晓春相遇,并蒙赠茶解渴。孩子们表演的片段是女主角出门洗衣,看到眼前一片桃花盛开,潺潺溪流环绕,自己犹如置身仙境,心情非常美丽,快乐不已。节目带队负责人何心坦言:“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的窗口,也是对达州自2018年以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次成果检验。”


《桃花村》演出照

何心表示:“一直以来,达州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实施川剧和曲艺振兴工程,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成立川剧大师工作室、开设戏曲课程、培育戏曲社团、举办戏曲展演等形式,推动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辅导相促进、传承学习和社会熏陶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发展新格局。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心开展传承普及、精心创排精品剧目、潜心培育戏曲新苗,持续擦亮‘巴渠河川剧艺术’品牌。”

图据受访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