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是近现代历史上有名的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往哪边跑,年少时便恶迹斑斑,风评很差。

在还未参军的时候,便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后来凭借着走私贩毒这样的不义之财,大肆招兵买马,发展势力。

世人熟知的东陵第一盗案便是由孙殿英带头做的。



此人从小就心术不正,当他看到有人大量盗卖东陵冥殿的木材时,并且准备盗墓时,他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选择加入其中,企图分一杯羹。

孙殿英年少时街溜子,后来成为土匪军阀,还在战争中投敌日本,可谓是劣迹斑斑,但他也做了几件好事。

1933年孙殿英率军赴热河抗日,和日军大战七天七夜,誓死相持。再者就是,他生了一个好儿子。



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受到世人敬仰,两人的风评大相径庭。

盗墓清东陵

1928年春,孙殿英时任国民军第十二军的军长,在河北蓟县驻防。



当时河北的翼东地区土匪很多,打家劫舍的事情常有发生,但因为都是流匪,所以清缴起来很是麻烦,所以孙殿英被派往翼东,安抚当地受到土匪迫害的居民。

孙殿英自己都是土匪出身,让他去剿匪,下这个命令的人估计是高看了孙殿英的道德水平。

河北地区临近北京,有很多皇亲国戚的大墓,时值乱世,很多普通人为了生活,便把念头打到了这个陵墓的头上。



孙殿英到河北上任的时候,经常看见有人盗卖东陵墓中拆下来的墓材,面对这样的情况,本就道德感不高的孙殿英,心里同样打起了歪心思。

像孙殿英这种有势力有实力的军阀,自然看不上这丁点儿的墓材,他想要的是奢华的陪葬品。想要下手的墓也不是普通的有钱人家,而是皇陵。

经过搜集消息,孙殿英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有盗墓贼准备对慈禧和乾隆的清东陵出手,他立马就带兵到了清东陵。



剿匪不积极,盗墓第一名,说的便是孙殿英了。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做的不是什么光彩事儿,所以对于这次盗墓行动,孙殿英对内对外都找了完美的借口,对外说是要军事演习。

对内则借了孙中山先生的名头,说盗墓是为革命做贡献,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对内对外都安抚好了之后,这场声势浩大的盗墓行动便开始了,颇有古代摸金校尉遗风。



但是,中国对陵墓一事极为讲究,为了保证死者清净,大型墓中都设有机关,来保证墓室的安全,虽说慈禧之时清朝已经没落,但墓中机关仍旧不可小觑。

孙殿英将此次的盗墓行动分为两拨队伍,一队负责慈禧的墓,一队负责乾隆的墓。

这次的盗墓行动中,孙殿英一开始应该是自主进行盗墓,没有找“懂行”的人,自行就对着陵墓开挖,根据后来人的描述,很多地方都有被挖掘过的痕迹。



最早的盗墓行为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个存续千年的行当了,内里也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秘辛。

孙殿英只是个门外汉,所以一开始的胡乱挖掘,他连陵墓的入口都没找到,更别提进入墓室,拿到陪葬品了。

孙殿英也知道这样挖下去不行,他遂找了一批有经验的盗墓贼,对着整个陵墓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清代陵墓的特点,成功找到了陵墓的薄弱地方,运用炸药,成功进了墓室。



传闻中墓中机关重重,孙殿英为了保险,叫了几个士兵先行探路。墓中到底有没有机关,现在人也不知道,但是这次盗墓行动,确实死了一些人。

孙殿英不是专业的考古研究人员,对于墓葬没有丝毫的保护之心,在整个盗墓活动中,他大量的使用炸药,整个地下宫殿损毁了很多。

孙殿英所料不错,墓葬中的确有大量的宝藏,几乎将东西洗劫一空,根据后来人转述,普通士兵都能捡到50颗以上的宝珠,他本人拿到的宝藏更是不可估量。



孙殿英拿到宝物之后,迅速带着士兵从墓葬中退出,并没有复原墓室,甚至连慈禧本人的尸体,都被随意的丢在棺材外面,乾隆的头骨甚至比压在一道石门下,尸骸全碎。

此次盗墓活动持续了七天,声势浩大难以掩盖,社会舆论都在谴责孙殿英的行为,溥仪还将孙殿英的罪状告到了蒋介石那里,企图惩罚孙殿英。

但是,因为孙殿英把从墓葬中带出来的宝物献给了蒋介石极其其他国民党的人,所以这件事明面上要追责孙殿英,实际上不了了之。

赤峰抗日高光

孙殿英一生中污点很多,除了盗墓之外,他还投敌日本,成了伪军。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恶不作、该受万人唾弃的人,也曾和日军激烈的对抗过七天七夜。



1930年,孙殿英作为一株墙头草,干脆利落地背叛了蒋介石,投奔到了冯玉祥手下,后来被张学良打败,他又选择投诚。

投诚后不久,九一八事变,当时孙殿英跟着张学良在东北驻扎,和日本人对上是常有的事。

孙殿英虽然是个偷奸耍滑、爱耍小聪明的土匪,但他也是个中国人,面对日军的威胁,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抵抗,维护自己的国家。



1933年2月,日本进攻中国东北的热河,当时日本装备精良,且对入侵中国东北做足了准备,对东北地区势在必得。

日本的进攻以赤峰为主,国民党方也猜到了日本的意图,所以提早便让孙殿英到达了赤峰,进行防守。

孙殿英虽然不是正统的军官出身,但大大小小的战役大了不少,也参加过北伐这样大规模的战役,所以对于军事战争,他也是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的。



面对日军的进攻,孙殿英沉着应对,甚至本人亲自到了前线鼓舞大家的士气,并且表示,绝不投降。

但是行军打仗,高昂的士气只是获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更多的还是看军队本身的硬实力。

日本军队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且准备充分,是以孙殿英获得胜利的机会十分渺茫。面对日军的夹击,孙殿英坚持不肯后退撤兵。



在枪林弹雨之中,孙殿英指挥士兵对日军进行抵抗,在双方军事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孙殿英守住了日军的第一波进攻。

当时整个东北战事都处于败退状态,孙殿英的这波小胜利,极大的鼓舞了整个东北战区的士气,与此同时,还打了日军的侵略计划,拖住了日本的脚步。

但无论孙殿英的作战能力多么优秀,士兵有多么顽强,都很难弥补军备上的不足,对方拿着新式炮弹和步枪,我方拿着落后的军备,想赢很难。



果不其然,后续孙殿英几乎全都战败,但当时的孙殿英并没有想着放弃,而是不断抵抗,真的做到了“和日军不死不休”。

战斗共持续了七个日夜,孙殿英始终没有放弃抵抗日军,直到后来被日军占领了全部阵地,他才带着剩下的士兵,撤离了赤峰。

这次抗战,孙殿英的大名再次响彻全国,舆论都在唏嘘,这个曾经的盗墓贼,也有如此血性的一天。



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七天顽强抵抗的失败,为后续孙殿英投日埋下了伏笔。在孙殿英的认知里,他如此顽强的抵抗,却还是没能打败日军,这一战,估计让他对国军灰心了。

截然不同的父与子

孙殿英的一生,几乎是把墙头草这三个字贯彻到了极致。



一开始觉得土匪厉害就投靠土匪,后来觉得军阀厉害就做军阀,背叛蒋又重投蒋的部下张学良,后续又投日,最后又投蒋,最后最解放军俘虏,又说起解放军的好……

很难想象,孙殿英这个不正的上梁,居然能养出孙天义这么正的儿子。

作为儿子,孙天义和孙殿英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关孙殿英的事情,他也和常人一样,通过报纸和别人转述才知。



孙天义的成长环境十分正统,年少求学,留学归来后为中国的翻译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后来在任教期间,更是多次在外宣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传遍世界。

而且,孙天义并不是只知道念ppt的老师,对于教学,他有着自己的责任心和态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幽默不失风趣地传授知识,也很得学生们的喜爱。

不过十分戏剧化的是,在1992年,孙天义被受邀成为中国黄帝陵基金会会长,保护皇帝陵墓。



他的父亲孙殿英是赫赫有名的盗墓贼,他本人却成为黄帝陵的守墓人,事情的走向十分戏剧化,这也算“为父赎罪”了。

时至今日,孙天义依旧在中国文学方面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着中国的文物,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敬仰。

小结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会成为怎样的人,和幼年经历息息相关。



孙殿英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维持活着都成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活着,他无所用无不及,只要能活下来,什么都愿意干,包括掘人坟墓。

但是在有前科的状态下,他也能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那就是誓死抵抗日军。

只是当时的人也没有上帝视角,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为了活命,孙殿英便反复横跳在各个势力之间。

他的儿子生长环境不同,人生选择也就截然不同,所以才出现了父子口碑大不相同的情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