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der图绘三国历史》系列文章更新中,通过地理地图来详尽、细致的分析三国历史,点击关注不错过。
头图,首先需要对东汉州有个大致了解
Hardder图绘三国历史(十)韩遂的崛起
本文紧接上文。
上文,韩遂边章叛乱的起始阶段
韩遂、边章在陇西地区起事作乱,先攻占金城郡,又进攻汉阳郡,汉阳郡在汉末时期更名为天水郡,韩遂叛乱时期仍为汉阳郡,本文为了和本人绘制的地图相对应,统一将汉阳郡称呼为天水郡。
汉阳郡即为天水郡
叛军在天水郡治所冀县附近活捉守城者盖勋,盖勋视死如归,叛军敬佩其英勇没有杀害他,将他放回了冀县。
从盖勋被释放的后续记载来看,叛军并没有继续在冀县死磕,同时冀县经过一番战乱之后,也失去了与叛军对抗的力量。
《后汉书盖勋列传》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
整个陇西地区都已无力与韩遂等人对抗,叛军没有后顾之忧后,开始入侵三辅。
《后汉书董卓列传》
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三辅是指长安附近的三个郡,东汉时期三辅分别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大部分时候,三辅和关中是同一个概念。
三辅
三辅和陇西之间隔着一座陇山,陇山是关中地区西侧的天然屏障,在秦汉时期,翻越陇山的唯一路线就是走陇关。
陇关是三辅和陇西之间重要的通道
此次韩遂叛军入侵三辅是必定会走陇关的。
为了能够画出叛军入侵三辅的具体路线,我还需要确定叛军此次行动的起点和终点。
叛军入侵三辅一定会走陇关,那起点和终点呢?
首先来看起点。
史书有记载的叛军在凉州地区最后的行动,就是在冀县附近释放盖勋。这件事以及之前叛军所有的行动,包括北地先零羌在阿阳县的行动,枹罕叛军在金城郡的行动,以及叛军联合攻打冀县的行动,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平元年冬。此处的详细分析参看前一文。
《后汉书董卓列传》
中平元年。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叛军入侵三辅则是第二年的春天,从时间上来说,叛军在冀县的行动结束之后是没有时间去往别处的,因此,叛军在冀县释放盖勋之后,肯定是立马动身前往了三辅。
《后汉书董卓列传》
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
以此可以确定,起点为冀县。
起点在冀县
那终点呢?
史书只说叛军入侵三辅,三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整个关中地区都属于三辅,叛军入侵到何处史书并没有说明。韩遂等人入侵三辅这件事很多人的传记里都有记载,但是全部都没有记载具体在何处。
怎么办呢?天无绝人之路,世界上不存在无解的问题。
我们再看一看《董卓列传》的原文。
《后汉书董卓列传》
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
此处说叛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想要继续分析下去,线索就在侵逼园陵四个字上。
园陵是指帝王的陵墓,三辅地区的园陵是指长安附近的皇家园陵。这个解释可以在《后汉书西羌列传》的李贤注解里找到。
《后汉书西羌列传》
至四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
(李贤注)园陵谓长安诸陵园也。单外谓无守固。
西汉的国都在长安,所以西汉帝王的陵墓都集中在长安附近,东汉的国都则在洛阳,
长安与洛阳
虽不在长安,但是东汉皇帝仍然会去往长安祭祀先祖。比如《后汉书韩棱列传》记载了汉和帝曾西去长安祭祀。
《后汉书韩棱列传》
会(汉和帝)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
顺着三辅皇家园陵这个线索继续找,又可以在《后汉书窦融列传》的李贤注解里发现另一个线索,
《后汉书窦融列传》
李贤注《汉官仪》又曰:“扶风都尉部在雍县,以凉州近羌,数犯三辅,将兵卫护园陵,故俗称雍营。”
李贤注引用《汉官仪》的记载说,右扶风地区靠近凉州,为防止羌人入侵三辅,特在雍县设立都尉部,以保护园陵。都尉为一郡中掌兵者。都尉部则是一郡之中驻兵所在。
我们看一看右扶风附近的地图。
冀县、陇山、雍县
右扶风位于三辅最西,与凉州以陇山为界,陇山以西就是天水郡冀县,从冀县走陇关就可以进入右扶风,也就深入了关中地区。
而右扶风都尉部雍县,就堵在这条路线的末端,专门防守从陇西方向前来的敌人。
有了现成的史料记载,那韩遂等人在经过陇关之后必定会在雍县受到阻击。如此,叛军入侵三辅的具体路线如下。
韩遂边章入侵三辅的具体路线
韩遂边章叛军从冀县出发,沿渭河去往陇山,过陇关,走千河河谷进入三辅,最终在雍县受阻。
叛军此次入侵三辅的口号是:诛杀宦官。也就是去年年中,中平元年,韩遂向何进提的那条没有被采纳的建议。
《三国志武帝纪》
典略曰:遂字文约,始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章为督军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处细节是,从后续的战争形势来看,叛军在冀县附近是留有军队的,主力部队开往三辅,留下了一部分羌胡守在冀县附近。
叛军开往三辅,仍留下一部分羌胡留守在冀县附近
叛军侵入三辅之后,东汉政府立刻反应,首先派出了在镇压黄巾中表现神勇的皇甫嵩前去应对。董卓也在其中。不过朝廷方面第一次的出征是皇甫嵩,董卓只是待在家里看戏。
《后汉书董卓列传》
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会边章、韩遂作乱陇右,明年春,诏嵩回镇长安,以卫园陵。章等遂复入寇三辅,使嵩因讨之。
皇甫嵩大军驻扎在长安,抵御韩遂。
之后皇甫嵩和韩遂打了几仗,但是具体地点并没有记载,从之后战事的发展来看,韩遂叛军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深入关中,大致还是集中在右扶风的西部,有了前面右扶风都尉部的例子,那皇甫嵩和韩遂的战争极有还是可能集中在雍县附近。
如此皇甫嵩出征的路线如下。
皇甫嵩抵御韩遂边章的具体行动路线
不过皇甫嵩在此次战事中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事也没什么好批评的,但让人绷不住的是,这个时候,东汉王朝最大的敌人:汉灵帝又跳出来捣乱了。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后汉书董卓列传》
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
皇甫嵩在讨伐冀州黄巾时路过邺城,此事详细经过见前面《黄巾的终局》一篇。
皇甫嵩发现,十常侍之一的赵忠在邺城的豪宅超出了国家公务员的规定,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
又,十常侍之一的张让曾向皇甫嵩索要贿赂,皇甫嵩不给。
好嘛,这一下子,皇甫嵩同时得罪汉灵帝的爸爸和妈妈。
《后汉书宦官列传》
(汉灵帝)常云:“张常侍(张让)是我公,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皇甫他还怎么敢一个人走夜路的。
同时得罪皇帝的爸爸和妈妈,皇甫嵩是怎么活这么久的害怕
正好遇上了韩遂叛乱这件事,汉灵帝的“爸爸妈妈”就抓着皇甫嵩连战不克来大肆宣扬。
汉灵帝这个人一定是有间歇性短期记忆障碍,因为同样的事在去年刚刚发生过两回,两回!
在去年,中平元年,黄巾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汉灵帝听信谗言把北方战场总指挥卢植给换下来,导致冀州战事拖延了好几个月,紧接着又听信谗言打算把南阳战场总指挥朱儁也换了,好在被张温及时劝阻。大家记住张温,接下来马上要登场。
仅仅过了大概半年多,汉灵帝又把这教训忘记了,听信了“爸爸妈妈”的谗言,把皇甫嵩换了下来,不能说谗言了,应该是叫听爸妈的话。
《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其秋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皇甫嵩在中平二年的秋天被召回,紧接着,朝廷立马派出张温担任总指挥,此时张温手下主要人物还有董卓、周慎、孙坚。
《三国志孙破虏传》
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
《后汉书董卓列传》
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
张温大军同样以长安为大本营,集合各路兵马共十余万,进驻美阳县,从此处驻扎的地点可以看出,叛军已经攻破雍县,深入关中地区了。
战线由雍县后撤到美阳
韩遂边章同样进军美阳,与张温大战,结果朝廷方面军战况还是不理想。双方只能在美阳附近对峙。
《后汉书董卓列传》
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
十一月,某天夜里有流星划过,照亮天空夜明如昼,韩遂边章觉得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想要退兵,董卓得知消息之后,天明率军与韩遂等人大战,斩首数千,韩遂边章于是退往榆中。
《后汉书董卓列传》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
叛军撤退的路线比较明显,沿原路走陇关退往凉州,自冀县之北去往榆中。此路线不会经由冀县,这一点接下来会讲。
叛军在美阳战败,退往榆中
叛军撤往榆中,张温立马派周慎去追击,并派孙坚跟随。
《后汉书董卓列传》
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
周慎在榆中县不听孙坚的劝告,被叛军击败退兵。
周慎与孙坚追击至榆中战败
同时,张温又派出董卓去解救冀县。
《后汉书董卓列传》
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
冀县城池因为盖勋的存在并未陷落,但是附近驻扎的叛军也使得冀县无法取外界援助。整个冀县被封锁,城内甚至发生饥荒。
《后汉书盖勋列传》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董卓在望垣县之北被留守在此处的羌胡叛军包围,望垣县在冀县之东,从此处的地点可以看出来,董卓此行的目的地是冀县,只是中途受阻。
《三国志董卓传》
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
董卓解救冀县,中途在望垣县受阻失败
在好在董卓机灵,临机应变逃脱险境,《三国志董卓传》说,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
《三国志董卓传》
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卓伪欲捕鱼,堰其还道当所渡水为池,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
董卓逃脱的办法大致上如此:
首先,董卓被围并不是被四面包围,大致上是被三面包围,剩下一面被一条大河所阻挡,董卓在大河上堆起堤坝,阻挡河水假装捕鱼,然后悄悄率大军从堤坝之下渡河,渡河之后立马毁掉堤坝,等敌军反应过来追击时已经为时已晚。
董卓在望垣北逃脱的简略示意图
此次战事中,董卓与孙坚还结下了矛盾。
董卓对待上司张温的态度很冷淡,孙坚看不惯,列出董卓三大罪,劝说张温以军法处死董卓,张温没有听从,孙坚与董卓也就结下了梁子。
《三国志孙破虏传》
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
到此处,也就是周慎和孙坚在榆中战败返回之后,孙坚离开了镇压韩遂的行动,去往了遥远的南方。此事后文会细讲。
中平三年春,张温出任太尉,到了冬天,张温被召回洛阳,此时叛军已被赶出三辅地区,朝廷方面也对陇西叛乱放松了警惕。
《后汉书董卓列传》
三年春,遣使者持节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其冬,征温还京师,
但是叛军内部却出现了大事,韩遂杀死了其余的叛军首领,包含前文提及的边章、北宫伯玉、李文候等。
《后汉书董卓列传》
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
前文已经分析得出,叛军的大本营集中金城郡,此次叛军内乱的经过大致上如此:韩遂边章在榆中击败周慎之后,返回允吾,然后发生了内乱,最终韩遂胜出。
叛军内乱,韩遂掌权
韩遂掌权之后,手握十万大军围攻陇西郡,
《后汉书董卓列传》
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
陇西郡的治所是狄道县,此次行动的路线很明显,沿黄河的支流洮水即可去往狄道。
韩遂率十万大军进攻陇西
围攻陇西的行动比预计的更容易,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并加入韩遂,陇西郡沦陷。
《后汉书董卓列传》
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
此时新任凉州刺史耿鄙带兵前往陇西支援,结果抵达之后手下人叛变,耿鄙被杀。
《后汉书傅燮列传》
中平四年,鄙率六郡兵讨金城贼王国、韩遂等。···行至狄道,果有反者,先杀程球,次害鄙。
耿鄙手下司马名为马腾,也加入了叛乱的队伍。
《后汉书董卓列传》
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
凉州刺史耿鄙的行动路线如图,从冀县出发,沿渭河而上去往狄道。
凉州刺史耿鄙支援狄道的行动路线
攻占狄道之后,韩遂继续往东进攻天水郡冀县,在冀县守城的傅燮战死,天水郡沦陷。
《后汉书傅燮列传》
中平四年,鄙率六郡兵讨金城贼王国、韩遂等。···行至狄道,果有反者,先杀程球,次害鄙,贼遂进围汉阳。城中兵少粮尽,燮犹固守。
遂麾左右进兵,临阵战殁。谥曰壮节侯。
韩遂攻占冀县
此时是中平四年,韩遂叛军已经占据了陇山以西的大部分区域。
陇山以西三郡全部被韩遂占据
中平五年,叛军进攻陈仓。
《后汉书董卓列传》
五年,围陈仓。
陈仓位于关中西南,地处穿越秦岭的路线陈仓道的入口处。
陈仓道连接着汉中与关中
从陈仓的位置能看出来,此次叛军进军并不是走陇山,而是走陇山之南的武都郡。这一条路线后来诸葛亮北伐时反复走过。
叛军进攻陈仓的路线与之前的路线并不相同
具体经过是从冀县往南,经由武都郡治所下辩进入陈仓道,沿陈仓道走散关进入关中,这条路线的尽头就是陈仓县所在。
朝廷又派出老面孔,皇甫嵩和董卓前去抵挡。叛军战败,退往陇西。
皇甫嵩与董卓在陈仓击败叛军
至此,叛军的势力大减,再加上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叛乱渐渐沉寂下来,而东汉政府内部又出现危机,使得凉州地区无暇顾及。整个陇西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叛军首领韩遂和新叛的马腾成为此后陇西地区最为活跃的两人。
《后汉书董卓列传》
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本文中双方的行动路线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无法在同一张地图上全部展现,特此分为三个阶段三张地图,如下
阶段一在哪呢?是前一文的韩遂边章叛乱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