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它在肝细胞内各司其职,维持着肝脏的正常运转。然而,当转氨酶升高且降不下来时,往往意味着肝脏 “拉响了警报”。今天给大家介绍三味具有保肝降酶功效的中药。
一.茵陈
茵陈,这味看似平凡的草药,实则是保肝降酶的一把 “利器”。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脾、胃经,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 “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寥寥数语,便精准点明它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卓越功效。
在日常护肝用药里,茵陈的身影也颇为常见,像知名的葵花护肝片,便以茵陈为主要成分之一,它能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广泛应用于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肝脏问题,助力转氨酶恢复正常,守护肝脏健康。
不过,茵陈虽好,使用时也有禁忌。因其性寒凉,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过量服用,否则易加重虚寒症状;蓄血发黄、血虚萎黄者,茵陈也并非对症之选,需谨慎辨别使用,务必遵循医嘱,方能让茵陈发挥最大益处,避免不良反应。
二.五味子
五味子,宛如一颗藏在药匣中的 “明珠”,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有着滋补肝肾、益气生津、宁心安神的多重功效,是中医护肝的经典用药。
从现代医学视角探究,五味子的保肝降酶能力不容小觑。其富含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等活性成分,恰似给肝细胞披上一层 “防护服”,能够稳定肝细胞膜,抑制线粒体内转氨酶的释放,从根源上控制转氨酶升高;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如同为肝脏注入 “新生力量”,助力肝功能恢复。临床研究发现,在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往往波动较大,此时合理使用五味子,能有效控制转氨酶水平,促使肝脏稳步康复。与常见降酶药物联苯双酯相比,五味子虽降酶速度稍缓,但作用更温和、持久,且在整体调理肝脏功能方面独具优势,能改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三.败酱草
败酱草,性微寒,味辛、苦,归胃、大肠、肝经,在中药家族里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著称。《本草纲目》记载:“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 足见其在化解热毒、消除痈肿方面的卓越 “本领”。
现代医学研究揭开了败酱草保肝降酶的神秘面纱,其含有的齐墩果酸、黑芥子甙等有效成分,宛如肝细胞的 “修复工匠”,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与修复,为肝细胞的稳定 “保驾护航”,防止肝细胞变性,进而降低转氨酶水平,守护肝功能。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肝炎患者,尤其是因湿热内蕴、热毒炽盛导致转氨酶升高者,使用败酱草往往能收获良效,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助力转氨酶指标回归正常。
茵陈、五味子、败酱草这三味中药,无疑是保肝降酶的得力 “干将”它们从清热利湿、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等不同角度出击,或促进胆汁排泄,或稳定肝细胞膜,或修复肝细胞,多管齐下,助力肝功能恢复。但必须谨记,中药的使用绝非简单随意之举。每个人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分,病情也有轻重缓急、病因多样之别。在考虑使用这些中药降酶前,务必先咨询专业中医师。中医师会依据详细的四诊合参 —— 望闻问切,精准判断你的体质与病情,进而给出个性化的用药配伍与剂量建议。切不可仅凭文章内容自行抓药服用,以免药不对症,不仅无法降酶保肝,反而引发诸如脾胃不适、热证加重等不良反应,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