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江苏高邮:立足产业需求 破解人才难题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夏天一 通讯员 王柳杨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位于江苏中部,当地高校资源不足,对人才有迫切需求。“近年来,高邮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布局,出台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日,高邮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高邮立足自身实际需求,破解人才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芯生产线工作。受访者供图
科技镇长团架桥梁
科技镇长团是江苏省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而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制度通过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人才到县区、乡镇担任党政副职,推动政府科技、人才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促进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在高邮市科技局副局长刘长华看来,科技镇长团是深化政产学研用的桥梁,也是突破科技创新瓶颈、助推高邮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镇长团工作,建立专班做好服务,为团员创造最优条件。
作为高邮市三届科技镇长团团员,南京工程学院副教授强新发积极发挥连接高校与地方企业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0年,强新发在对高邮产业基础进行深度调研时,便看到了该市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
强新发抓住科技镇长团到上海高校开展“两访三对接”活动的契机,与航天数联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进行对接,推动高邮经济开发区与该公司合作,注册成立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促成总投资15亿元的5吉瓦时磷酸铁锂电芯项目落地。
如今,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已成为高邮新能源领域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聚焦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先后同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建成扬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多项荣誉资质。今年,公司还成功获评江苏独角兽企业,实现扬州“零”的突破。
在高邮,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有很多,这背后离不开高邮引育人才的努力。近年来,高邮坚持“产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才,就最先引进什么人才”,高标准举办产业科创大会、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人才科技“双招双引”推介会等活动,有效推动“人才+项目”协同招引,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如今,高邮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家,以及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其中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高邮经济体系中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是激发高邮创新动力和活力的迫切任务。”高邮市科技局局长曹勇说。
校地企融合结硕果
近日,在扬州辰冠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联合实验室里,山东大学教授全东忙着和来自不同企业和高校的专家讨论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自2021年在高邮创业以来,全东致力于推进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成果转化。“当前,市场对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全东告诉记者,他充分感受到高邮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视,高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校地企合作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成果转化,以满足本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求。
在高邮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扬州辰冠新材料有限公司整合创新资源和资本,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包括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陈诚等。
近年来,高邮通过人才工程、联合共建等形式,积极引导科技人才向产业一线、创新一线集聚,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实现校企人才共引共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资源平台。
在2024年6月举办的高邮市第六届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数码渔桶”项目让高邮的科技招商人员眼前一亮。“和传统的池塘养殖不同,‘数码渔桶’是一个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养殖设备。”江苏大鳍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泉说。
通过多次主动上门对接,科技招商人员推动“数码渔桶”在高邮市甘垛镇成功落地,该项目还获得扬州市天使(人才)专项资金最高500万元股权投资。如今,“数码渔桶”已研发到3.0版本,一个桶就可以代替8亩池塘的年产量,并且使综合养殖成本降低20%。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