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33年10月到1934年11月间,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对红军根据地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被迫进行长征。但是还有一部分红军坚持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广东八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其中就有陈毅同志。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陈毅的右胯骨不幸受伤,由于缺医少药,伤口化脓,急需手术。但是当时红军正准备长征,手术设备都已经打包,连发电机都埋在了地下。周恩来特批,用发电报的发电机发电,给陈毅做手术。手术后,陈毅算是保住了一条腿,但是治疗并不彻底,还是行走不便,无法随大部队行动。陈毅不得不留在南方,和项英、谭震林等共同领导南方游击战。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3年的游击战争,其艰苦程度也不亚于长征。在3年的游击战中,陈毅历经千辛万苦,先后5次遇到危险,险遭不测,最后但都能顺利摆脱,有惊无险,背后原因是什么。
陈毅元帅
不幸被围,沉着镇定巧妙脱险。
1935年4月,蒋介石调动国军第46师、粤军余汉谋的第1军3个师,加上江西省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共集结三四万兵力,对陈毅、项英进行围剿。红军昼伏夜出,不断转移,在山里和敌人捉迷藏。
这天傍晚,陈毅和部队一起转移。他拄着一根树枝,拖着一条伤腿,一瘸一拐地走着,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和一队搜山的敌军相遇了。
两军很快接上了火,游击队边打边退,四散躲了起来。陈毅走不动,就和警卫员宋生发躲到了一条小河的深草中,藏了起来。其实敌人已经看到有人躲进了芦苇荡,带队的连长就命人下去搜。陈毅和警卫员躲藏的地方,芦苇很密。敌人就站在他们几米远的地方,很容易发现他们,非常的危险。陈毅和警卫员都认为这次肯定跑不掉了,悄悄的把子弹上膛,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敌人贪生怕死,不敢深入搜索,就胡乱用枪扒拉着芦苇,好几次枪尖几乎就碰到了陈毅的脸上,但是陈毅和警卫员非常沉着,就是一动不动。
天渐渐黑了,敌人就停止了搜索,但是还不甘心,坐在河边抽起了烟,一边抽一边发着牢骚,直到天黑了才走。陈毅和警卫员担心敌人杀回马枪,还是躲在小河里一动不动,直到后半夜才从河沟里走了出来。
南方游击战争时的陈毅
叛徒偷袭,哨兵预警有惊无险。
1935年,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敌,成为红军时期职位最高的叛徒。叛变后的龚楚急于邀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国民党军队去抓捕陈毅。
龚楚带领粤军30多人,化妆成游击队,由广东仁化到达北山,先是用计谋胁迫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叛变,然后枪杀了30多名不肯投降的北山游击队战士,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受伤。
何长林向龚楚报告说,下午陈毅会派人来取粮食、物品和报纸,龚楚叫他不要声张,骗取来人的信任后上山。
晚年龚楚像
下午,陈毅派出的侦查班长吴少华等人按约定来到了接头地点,龚楚叫吴少华带他去见陈毅。吴少华知道龚楚的大名,也曾经见过他在台上讲话,但是不知道他已经叛变。鉴于当时敌我环境复杂,按照纪律他应该先回去报告。
于是,吴少华让龚楚等一下,他先回去汇报,回来再接龚楚上山。龚楚哪能让他回去,要吴少华立刻带他上山。吴少华又提出先带龚楚一个人上山,龚楚还是不干。
吴少华作为侦查员,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完成过很多艰难的任务,养成了过人的观察和应变能力。他看到龚楚穿的衣服很新,不像长途艰苦行军的样子,又看到龚楚的随从枪口都是冲着他,眼神也非常怪异,心里就大体有了数。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假意带着龚楚他们往回走。
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游击队员
吴少华一边走一边暗中想办法,龚楚也想打听山上的虚实,就问吴少华山上有多少人,武器怎么样?
吴少华吓唬他说,山上有五六十人呢, 30多支枪,还有十几挺轻机枪,最近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其实住地只有陈毅等几个主要领导,总共不超过10个人。
龚楚一听,心里一惊,他看了看自己带的那些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龚楚的表现让吴少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不紧不慢的向前走着,故意绕起了圈子。
在龚楚的不断催促下,终于来到了住地附近。吴少华提出先上去给哨兵通报一下,避免哨兵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引起误会,发生误伤。龚楚一听有道理,他坚信没有露出破绽,最重要的是他担心上去挨枪。
吴少华慢慢爬上山坡,走到哨兵附近时,猛地趴下,大声喊开枪,哨兵冲着龚楚他们叭叭开了三枪,陈毅等人在山上听到枪声后,赶紧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山头上。
由于山路很窄,龚楚的人被枪声吓得拥成一团,动弹不得。而龚楚看到天也黑了,再加上听说山上兵强马壮,自己又处于山下不利的地势,就没敢向山上进攻。
陈毅在苏北
被困山洞,缺水断粮险些丧命。
1936年5月初,蒋介石派来国军第46师继续围剿,这个师的师长是戴嗣夏,被称为"碉堡专家"。他在路口、村口、山口到处都修上碉堡,步步为营,断绝交通。在敌人的封锁下,游击队举步维艰,陈毅被围困在梅岭密林深处的一个山洞里,暂时躲了起来。
正在围剿的国民党军队
一开始,陈毅的日常饮食全靠一个叫张千妹妇女来送。张千妹是梅关黄坑人,胆大心细、立场坚定,地形很熟。她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夜间给陈毅送情报,送食物,陈毅这才活了下来。
这天,张千妹给陈毅送完饭后返回,已经是午夜了,林间小道上树影婆娑,不时传来野兽叫声。好在这条小路张千妹很熟了,她快速的走着,忽然,听到前面有人说话。
张千妹赶紧躲起来一看,原来是搜山的敌人。这个山上只有一条小路,旁边就是高崖,往前走就会迎头撞上敌人,往后走容易暴露陈毅藏身的地方,况且被敌人抓住了肯定没有好结果。
张千妹眼一闭,心一横,从山崖边上就滚了下去。敌人听到声音,赶过来一看,什么也没发现,还以为是野兽出没,也没敢多呆,就下山了。
张千妹命大,只是摔伤了腿,等到天亮后,她拖着一条伤腿爬回了家,但是却不能上山给陈毅送饭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
这可苦了山上的陈毅,他猜测张千妹肯定出了意外,但不知道什么情况。又过了3天,张千妹还是没来,陈毅已经饿的浑身没有力气,洞外还时不时有搜索的敌人走过的声音,陈毅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毅靠着潮湿的洞璧躺着,他回忆了自己参加革命后的一幕幕,感慨万千。他没有为自己选择革命的道路而后悔,而是为可能看不到革命成功而遗憾。他内心有既有对革命、对同志的不舍,又有对敌人的仇恨和不甘。他拿出笔,掏出笔记本,缓缓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
写完后,陈毅闭上眼睛,静等最后的结果。奇怪的是,洞口外半天没有动静,第二天还是没有动静,陈毅正纳闷,又一个人走了进来。陈毅一开始以为是敌人,他握紧枪,以备不测。但是他很快就认出,进来的是张千妹瘦小的身影。
陈毅接过张千妹递过来的食物,一边大口的狼吞虎咽,一边急不可耐的问张千妹外边的情况。张千妹简单的把她的遭遇和陈毅说了一遍,并告诉陈毅,这两天山下的敌人都撤走了。
陈毅愣了,百思不得其解。就决定下山去看看。在张千妹的搀扶下,陈毅慢慢下了山,遇到了他的警卫员宋生发。宋生发给陈毅带来了一张从城里搞到的国民党的报纸,上面有西安事变的消息。陈毅这才知道,正是因为西安事变,敌人才撤走,陈毅就这样又逃过了一劫。
下山接头,叛徒设计险遭暗算。
1937年4月,陈毅突然接到一封信,这封信是地下工作者陈宏(又名陈海)派人送来的,信中说中央来人了,带来了重要指示,叫陈毅火速到大余城南饭店会面。
当时陈毅已经和中央失去联系两年多了,听说中央来人了,非常激动和兴奋,第二天上午就和梅山区委书记黄占龙去往大余县城,没想到差点掉入敌人挖好的陷阱。
原来,陈宏已经叛变,不仅供出了大余县城广启安糖铺是游击队的地下交通站,还供出了他两天前刚和陈毅见面,以及和陈毅的秘密联络方式等重要信息。
敌人就让陈宏写了一封信,交给糖铺老板黄亚光,再由黄亚光安排交通员送到陈毅那里,约陈毅来见面,并在接头地点布下重兵,企图在陈毅来了后立刻抓捕。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
陈毅和黄占龙下山后,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先到陈宏家里去探个虚实。到了陈宏家门口,看到陈宏的老婆正在院子里洗衣服,陈宏老婆见有人找陈宏,头也不抬地说:"到团部去了。"
这本来是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陈毅和黄占龙应该立刻警惕起来,判断出情况不对。但是陈宏的老婆口音比较重,陈毅和黄占龙都把"团部"听成了"糖铺",就没有多想,然后直接奔接头地点去了。
但是,陈毅发现城里有不少国民党士兵在活动,就先到糖铺对面的茶馆观察一下,这时在糖铺的伙计老曾看到了他们,悄悄走过来说:"陈宏和黄亚光都叛变了,快走!"
陈宏没有等来陈毅,知道情况有变,就立刻带领国民党军,悄悄地摸向梅山斋坑。由于他地形比较熟,行动隐蔽,一开始哨兵都没有发现他们。直到离得很近了,哨兵才发现了危险,来不及报告的哨兵立刻鸣枪示警,山上的项英、陈丕显、杨尚奎等领导人赶紧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山头。
国民党兵上去后发现人去楼空,就放火烧了陈毅等人住的棚子。可是,火刚点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把火给浇灭了。越下越大,陈宏只好带人下了山。
而陈毅和黄占龙从小路分头出了城后,刚到山下,就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国民党兵。陈毅赶紧躲到路边的深草中,直到敌人走远了才出来。
陈毅回到斋坑后,看到住处一片狼藉,他估计其他人也没走远,就大声喊道:"都出来吧,我是老刘(陈毅化名),敌人都走了。"
陈毅的警卫员宋生发第一个出来,接着是项英和陈丕显,他们分析了形势,估计第二天敌人还会来,就连夜转移。
左起:陈毅、项英、张云逸、罗炳辉在南昌
寻找队伍,引起误会险遭误杀。
1937年7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奉命改编成新四军,陈毅在传达这一指示时,再次遇到危险,差点被自己的同志误杀。
原来,由于敌人的不断围剿,这些游击队分散在闽赣交界处的各个山头上,信息不明,联络不便,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他们在近三年的游击战中历经千辛万苦,遇到很多常人想不到的困难,长期敌我不明的艰苦环境使他们更加地机警和敏感。
1938年,陈毅在苏南给新四军做报告
所以,当陈毅派人去动员他们下山时,他们不仅不相信中央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最新形势,而且把派去的人当作叛徒杀害了。这让陈毅万分着急,他决定亲自上山去传达政策,消除误解。
1937年11月中旬,陈毅坐着担架来到湘赣边九龙山游击区,见到湘赣边游击队参谋长段焕竞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向他们看了项英亲笔写的介绍信,并传达了最新政策,要他们立刻下山接受改变。
陈毅在南方游击队中德高望重,段焕竞和刘培善本来对他不会有什么怀疑,但是他们看到遇到的叛徒太多了,其中不乏高级领导和红军领导人,比如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湘赣游击队司令曾开福等等,都先后叛变投敌。这些叛徒转身就成了敌人的"剿抚"司令,带着敌人伪装成游击队战士,杀害自己曾经的同志,给游击队带来了巨大损失。所以他们对叛徒恨得咬牙切齿。
解放后,谭余保先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南省纪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听说陈毅要他们下山接受国民党改编,他们半信半疑,拿不定主意,就把陈毅送到了湘赣省委书记谭余保那里。谭余保也是南方游击队的重要领导,为南方游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谭余保性格刚烈,嫉恶如仇。一听说陈毅要他下山接受国民党的改编,不禁怒火中烧,大骂陈毅是叛徒,立刻下令把陈毅绑起来,吊在茅草屋横梁上。
谭余保边用烟管敲着陈毅,一边恐吓陈毅,说已经知道他的底细,要枪毙他。陈毅耐心给他分析形势,并严厉提醒他作为省委书记要牢记纪律,服从组织,更不能乱杀人。
陈毅的凛然正气震住了谭余保,他也感觉叛徒身上不会有这种正气,就没敢轻举妄动,然后悄悄地派人下山到吉安去了解情况,并从吉安新四军通讯处那里带来了证明陈毅是党代表的公函和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
谭余保惊出一身冷汗,直拍自己脑门。他一路小跑,来到关押陈毅的山洞里,亲自给陈毅松绑并道歉。
1938年,陈毅(前排左三)、项英(前排右三)、张云逸(前排左一)同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领导一起合影
陈毅元帅能够5次顺利摆脱危险,并不全是运气使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必然因素。
一是陈毅意志坚定,视死如归。南方3年游击战的艰苦程度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孤军战斗,每天危急重重,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坚持,很多人的叛变和离队就说明了这一点。陈毅有着坚定的信念,南昌起义时他虽然没赶上,但是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时他坚决跟随,后来三河坝分兵,起义军被打散后,很多团以上领导离队,陈毅始终没有想到离开,坚决地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
二是陈毅沉着冷静,反应机敏。多年的生死历练练就了陈毅遇事不惊沉着冷静的气度。南方游击战几次的遇险都如千钧悬一发,危险至极,如果不是沉着冷静,自己首先就会惊慌失措,乱了阵脚,正是陈毅的沉着冷静,每次才都能够化险为夷。
三是游击队的纪律严明和坚强意志。虽然也有人经不住考验,但是留下的都是精华,他们始终在新四军领导人的带领下坚持战斗,关键时刻也保护了领导人的安全。
四是红军群众基础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在任何时候不陷于孤立,能够坚持下来。
1955年9月27日下午5点,陈毅授元帅衔,成为10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