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每学一门课,家长就会感叹,现在的知识跟以前相比有了不少变化。教材也不再是童年记忆中的模样,无论是插图还是所教内容都有较大改变,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就能明显看出这一点。

旧教材在“我上学了”这一专栏中没有太多复杂内容,而新教材却增设了四节课,这足以表明对学生前期的心理铺垫比较充分,也能让学生在入学前先学会做人,认清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这一点十分重要。一些知识的变化也让家长们颇为头疼,因为以他们的知识储备,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教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了。



雨点儿变“雨dianr”,一年级教材新变化,家长看半天不知怎么读

小学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存在南北差异这回事,总觉得全国小朋友学的是同一套教材,那大家在学习难度上应该没什么太大差别吧?可事实却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对南方的孩子们来说,学习儿化音是个比较难的课题。

这对东北的学生来说似乎没什么难度,因为他们日常听大人说话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而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第一次接触儿化音可能得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第10课《雨点儿》开始。



光是看这个标题,大家就能明白教材编写者的目的,这门课程是让大家学会读儿化音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生字不多,所以给课文标注拼音就尤为重要。有一位小学生好奇地拿着教材问自己的妈妈,“你会读儿化音吗?你知道这个‘儿’该怎么拼吗?”

结果把妈妈难住了。这位母亲原本觉得儿化音没法拼,可看到教材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孩子说这个明明能拼出来,原来现在的教材中“雨点儿”这三个字被拼成了“yǔ diǎnr”。



家长瞬间感到非常紧张,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教孩子这个知识点。老一辈的教法是“er”代表“儿”。什么时候汉语拼音变得让家长们都难以理解了呢?不过,据专业网友科普,其实早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推出时,就已经规定了标准写法。

“花儿”应拼作“huār”,而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huaer”。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前的学生学的都是错的呢?这么说似乎也不合理,毕竟那是当时教材给我们的标准答案。



但事实确实如此,以前教材为让小学生入门,采用的是拼音的呼读法

即先不考虑对错,用最直观的拼音方式让小学生读出这两个字,以便一些南方同学学会儿化音。而现在,或许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从提高知识专业性和准确度的角度出发,教材编写者回归了这种最标准的拼法。

也许一开始增加了学生入门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生本身没学过第一种错误拼法,那么一开始就学这个,应该也不会有任何不适应。



还有家长表示自己就是不喜欢读儿化音,质疑教材为何统一采用北方口音。这其实是家长们的一个认知误区,因为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所以很多方面确实需要学习北方方言的精髓,而儿化音是普通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必须从小开始学习。对此,家长们没什么可吐槽的,只需专心配合老师的讲解,让孩子学会读就行。



否则,以后上了大学,如果学生学习师范专业或想当语文老师,必然要考普通话证书。普通话考试中对儿化音的考查难度比小学时大多了,很多上大学后的南方同学就是因为不会读儿化音,导致普通话证书一直不合格,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