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本文围绕引力展开多方面探讨。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力,而引力是其中之一且为保守力。本文首先给出引力势能与引力的表达式,接着阐述引力场概念,包括单个与多个粒子产生的引力场,还证明了球对称物体外部引力场与质点的相同。随后讲解行星引力场的计算,以及逃逸速度概念及其计算,然后延伸到黑洞与史瓦西半径。最后区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指出实验表明二者在高精度下相等,相关研究仍在进行。这些内容为深入理解引力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引力
据目前所知,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
其中的两种核力仅在小尺度上发挥作用,顾名思义,其作用范围与原子核的大小相当( )。如果不引入量子力学,着实无法恰当地描述这两种力,因此本课程不会对它们进行讨论。(对于强核力,可通过势能 给出一种非常粗略且不太准确的经典描述),本节我们讨论引力,下一节讨论电磁力。
引力是一种保守力。考虑质量为 的粒子固定在原点处。一个质量为 的粒子在引力场中运动时,其势能为
(G)是牛顿引力常数。它确定了引力的强度,其数值为
作用在该粒子上的力由下式给出
其中 是指向粒子所在方向的单位向量。这就是牛顿著名的引力平方反比定律。该力指向原点。我们将在第4节花大量篇幅研究粒子在平方反比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引力场
式(2.15)中的物理量 是质量为 的粒子在质量为 的物体产生的引力场中的势能。通常将质量为 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定义为
有时被称作牛顿引力场,以区别于后来由爱因斯坦引入的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它有时也被叫做引力势。它是质量为 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属性。于是,质量为 的粒子的势能就由引力势给出,即
由多个粒子产生的引力场是每个单独粒子所产生引力场的总和。如果我们将质量为 的粒子固定在位置 处,那么总引力场为
质量为 的运动粒子在该引力场中所受的引力为
行星的引力场
牛顿引力势可以线性叠加的事实有着重要意义:质量为 的球对称物体(比如一颗恒星或行星)的外部引力场,与位于原点处质量为 的质点的引力场相同。
行星的引力势
接下来对这一论断展开证明(实际上,这个证明是矢量微积分课程中关于体积分的一个例子,将其包含在此只为内容完整)。设行星的密度为 ,半径为 。对行星内部所有点 的贡献求和,引力场便可由下式给出:
为计算方便,转换到球极坐标中进行。令极轴方向( )与 的方向一致。这样一来, 。利用这一点可改写分母的表达式: 。于是引力场变为:
到目前为止,这一计算是对任意点 进行的,也就是说,无论该点是在行星内部还是外部,该计算均成立。 此处我们重点关注行星外部的点, 于是可得到 ,且 ,进而可得
这就是我们想要证明的结果:该引力场与位于原点处质量为 的质点的引力场相同。
逃逸速度
假设你被困在一颗半径为 的行星表面(这应该不难想象)。首先看看你所感受到的引力势能是多少。假设你只能从行星表面上升一小段距离 ,且 ,对势能进行泰勒展开,有
如果只对 的微小变化感兴趣,只需关注到第二项,于是
常 数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能产生恒定加速度的势能表达式。通常取 。对地球而言, 。
接下来,让野心再大一点。假设我们想要摆脱这种狭隘且受限于行星表面的生活状态,于是我们决定纵身一跃。要是希望获得真正的自由,那得跳多快才行呢?这和我们讨论一维空间中粒子运动的那类问题是一样的,结果表明,利用引力势能 可以很容易地知道答案。如果你以速度 径直向上(也就是沿径向)跳起,在你离开行星表面时,你的总能量为
对于任何小于0的能量 ,你最终都会在 这个位置停下来,然后再落回去。如果想要永远摆脱行星引力的束缚,你需要能量 。当 取最小值 时,相应的速度
就是逃逸速度。
黑洞和史瓦西半径
接下来做件不太靠谱的事,也就是把上面的公式应用到光身上。这么做不太靠谱的原因在于,对于接近光速的粒子(在这种情况下狭义相对论效应很重要),牛顿物理学定律是需要修正的。尽管如此,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抛在脑后,继续往下推导看看。
光以 的速度传播。如果一颗恒星表面的逃逸速度大于或等于光速,它的半径是多少呢?根据(2.17)式,该恒星的半径满足
要是这样的话,会看到什么情况呢?其实什么都看不到!这颗恒星的密度极大,以至于光都无法从它那里逃逸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洞。
尽管上述推导并不可靠,但幸运的是,结果是正确的。距离 被称作史瓦西半径。如果一颗恒星的密度大到使其处于自身的史瓦西半径之内,它便就会形成黑洞。(恰当地证明需要运用广义相对论)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我们已经见过两个涉及质量的公式,它们都源于牛顿的工作。这两公式分别是牛顿第二定律以及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然而,这两个公式中的质量的含义却截然不同。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质量反映粒子在任何力的作用下抵抗加速的特性。而出现在平方反比定律中的质量则告诉我们一种特定力(也就是引力)的强度。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质量加以区分。
牛顿第二定律涉及的是惯性质量,其表达式为
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涉及的是引力质量,其表达式为
然后实验事实告诉我们,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即
为了确定(2.18)式的精确程度,人们投入了大量的实验精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Eötvös)在(上个)世纪之交所做的工作。我们现在知道,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在大约 的精度内是相等的。目前,研究这种等效性以及探寻在短距离内与牛顿定律的偏差的最佳实验,正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名为“厄缶—华盛顿”(Eöt-Wash)的研究小组开展。对(2.18)式在理论上的理解,直到广义相对论发展起来后才出现。
来源:熊猫物理课
编辑:亦山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扫码进入“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1.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