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电哥在三亚参加了鸿蒙智行技术日活动,可以说又涨了一波见识了。比如说矢量扭矩控制技术让120km/h爆胎不失控、用AI解决增程车传统痛点的雪鸮增程技术、双卡双待与xCall技术实现车辆网络永远可用、车子翻了零格信号还能打通救援电话等等……

当然,鸿蒙智行也没忘了炫一把成绩,比如问界M7参数图片)连续12个月累计销量蝉联新势力第一,问界M9持续保持售价50万+车型的中国销量冠军!总的来说,这场鸿蒙智行TechDay围绕着智能动力和智能网联技术分享了不少干货,也狠狠秀了一把肌肉,很华为、很遥遥领先!

第三代智能网联技术,通信范围强三倍

首先当然要讲一波智能网联的技术,大家都应该听过身边华为手机用户对自己手机信号强度表达过有多满意的话吧?的确,最早以通讯设备起家的华为,设备的信号强度一直是真·遥遥领先,甚至包括华为自2011年进入车载通信产业,相关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装车四千万辆。

而随着汽车受智能网联化影响的不断深入,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和APP均已上车,再加上智驾功能,这些其实都对一台车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注意,这不仅仅是说当你回到老家小山村或者跑到大西北自驾才会有信号方面的烦恼,因为即便是在大城市,部分品牌的车型也会出现在地库无法有效连接车机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困扰用户的主要问题之一了。

互联网时代,断网比断粮更让人恐慌。连接是智能汽车所有的基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攀高,用户也会越发追求极致的信号强度与稳定,而这,不就是刚好撞上华为干了30多年的通信老本行了吗?

鸿蒙智行为此提出了一个方案,也是被他们认为的第三代智能网联技术:将T-Box和天线整合在一起,放在车顶成为HiFIN。

在当前,大部分车厂部署网联系统的特点是:天线和T-Box分离,这种部署方式的缺点是会受到车内屏蔽的影响,联网性能很差,比方说像某品牌车型上市之初用了带镀银防晒汽车玻璃,就影响了导航定位信号。

除了摆放位置外,HiFIN还拥有许多优点,包括更高天线隔离度允许在小空间里面支持多达15根天线;独有的天线去耦技术,减少甚至消除车身金属的影响;有天线的智能切换让整车各个方向通信性能一致等。以问界M9为例,在HiFIN加持下,让其在弱网时仍然能够跟呼叫中心保持联系,接收信号的能力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8倍,比普通车强三倍的通信范围。

这里鸿蒙智行还举了一个正面的例子,某问界M9车主开车时一个马蜂进到车里干扰了驾驶员,导致车翻到了沟里,而事故地点距离基站有7.5公里,手机在这里是零格信号无法建立网络,但问界M9依托华为HiFIN技术,依然可以和服务中心建立联系,实现救援。由此可见,好的智能网联系统同样也是紧急救援系统的保障。

汽车也能“双卡双待”

而针对国内通信运营商覆盖差异大的问题,华为HiFIN同样提供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双卡双待!

这里区别于大家熟悉的移动端双卡双待,而是车端的双卡双待,即双卡智慧选网的X-SIM技术。华为在云端建立了通信地图的大数据,根据行车方向和路径,结合当时小区的信号强度,避开断网的运营商,同运营商选择最优的小区,保证通信流畅无中断。这些大数据依赖于海量消费级终端,是属于华为独有的能力。

华为HiFIN还具备快速回网和智能加速的能力,根据测试,从无信号(例如地库)到有信号区域,HiFIN的网络恢复时间可以做到1.8秒左右。而其它竞品车型都需要十秒以上、乃至数十秒才可以恢复连接;至于智能加速上,HiFIN在高速上传送时延敏感型业务,业务卡顿时间的比率在1%左右,领先友商的5%左右比率。

有关于HiFIN,其实还可以再延伸一下。过去汽车车顶上的鲨鱼鳍被认为是领先的标志,它不仅长得好看、彰显运动,还代替了更古的单根天线。而现在华为HiFIN可以和整车布置一起努力,在无线性能、结构和外形设计上取得平衡,成为汽车车身设计的一部分。简单来说,HiFIN通信模块依然可以做成鲨鱼鳍造型,但却不再只能是鲨鱼鳍造型了。

分布式动力总成,120km/h爆胎也能稳住

车是什么?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在这段路途中最基础的点就是续航和动力,因此鸿蒙智行推出了DriveONE新一代超高效高压动力总成,支持在7.5分钟内补能续航250km,并且能够适配750伏到900伏这个范围。

当然,高压动力总成在当下其实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了,上完动力部分的前菜,该来点硬货了——DVP分布式动力总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分布式动力总成?过去“老旧燃油车”由发动机做功、传动轴传递动力就属于集中式驱动,不管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都属于集中式驱动,因为它只有发动机一个驱动源。但在新能源时代,因为电机体积更紧凑、动力传递更直接的原因,工程师们可以在一台车上多分布几个电机,让一台车可以有多个动力源,每个动力源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控制更少的轮胎,这就是分布式动力驱动。

鸿蒙智行DVP分布式动力总成可以实现的功能和应用的场景非常多,例如在高速上的避障时,其可以在120km/h的情况下实现紧急避障、120km/h爆胎不失控、低附着路面不打滑以及更小的转弯半径。

能做到这些,是因为DVP分布式动力总成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控制单个轮胎的轮边扭矩,例如传统的eLSD的响应时间一般是200毫秒左右,而鸿蒙执行DVP分布式动力总成可以达到80毫秒,缩短了一倍不止。就拿高速爆胎来说,DVP可以极快速地通过电机扭矩量调整减少车身横摆,帮助平稳停车。

800V高压增程系统,增程车也要超快补能

至于800V高压增程技术,其实增程技术已经是一项被市场和用户都广泛认可的动力形式,但随着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用户对于增程动力的期待,已经不仅限于通过加油来解决对续航的焦虑,他们同样渴望拥有一个快速的电池补能体验、高效的电耗和纯电驾驶体验,最好再加上便捷的操控。

鸿蒙智行就是围绕这四个方面打造800V高压增程技术。现如今鸿蒙智行的增程平台可以做到5C的高压快充,只需10分钟就能把电量从20%补到80%,不仅液冷噪音会小一些,对线束使用也会减少。

华为雪鸮智能静音增程系统,用AI解决传统增程车痛点

除了高补能效率外,对增程器的无感介入、达到纯电行驶体验的增程技术更是用户所追求的内容。华为雪鸮智能静音增程系统正是为了解决用户这些问题而来,其基于垂直整合和全维感知的能力,把增程器和各种信息做软件及算法的控制,实现最优发电和起停无感、运转无感。

具体一点来说,雪鸮系统是在HUAWEI 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基础上,端到端整合动力域、智驾域、座舱域、热管理域、电池域,通过跨域打通的全维感知信息输入,首发最优发电规划算法、振动抑制算法、无感发电算法、能量管理算法四大算法,实现更智能、更精准的能量供给,也给用户带来更优经济性和静谧性的用车体验。

例如,为了追求高效,雪鸮增程系统可以通过地图信息和华为座舱,以及华为的增程算法做融合,突破传统增程无法感知行程和路况信息的桎梏,根据电池、车速、前方路况甚至天气,通过算法做融合,确保为每一段用户的旅程都能提供最优的增程器介入策略。如若是在拥堵的通勤路段,有了这个最优发电规划算法的加持可以节省10%+的油耗。

以首发搭载雪鸮技术的智界R7增程版为例,你看它的电池度数虽然不大,但综合续航已经达到1570km,纯电续航做到251km,馈电油耗低至5.68L/100km,油电转化率实现3.7kwh/L,效率非常高!其实当天电哥还体验了下实车,开上路的感觉确实“偷感十足”,无感发电算法和振动抑制算法相互加持,在不看仪表的能量界面时,的确很难感知到何时用油何时用电,车内也感觉不到增程器启动带来的动静。

鸿蒙智行赋能车企造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在我看来,最大特点在于“智”这个字,从智能车机系统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鸿蒙智行站上第一梯队的种种因素都离不开智能化,但这个“智”能做的,其实还可以更多。

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几乎车上的每一个大件都离不开智能化的参与,鸿蒙智行TechDay上秀的肌肉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分布式动力总成、800V高压增程系统、雪鸮增程系统其实都与智能化息息相关,而这些又与HiFIN网联技术形成了闭环。

虽然说未来这个词的分量感太重,但智能化的确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用车体验,1.8秒迅速回网、120km/h高速行驶爆胎不失控……这些不就是我们当下的用车场景吗?以后,不准你再认为鸿蒙智行只在智驾上领先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