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今天已经到了不能不提出问题的时候了。当下的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的冲突。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家长和老师反映孩子厌学、拒学的问题,休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因学业问题患上抑郁症……是时候对教育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了。
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的事业,一个民族有没有美好的未来,看教育如何发展便能知晓答案。当下的教育到底遇到了什么发展难题?教育未来该向何处去?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的问题。
一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还可能迷失大方向。当前的教育问题不能以一句“都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蔽之,世界上没有不应试的教育,哪里都是有选拔的。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只是喊喊口号、搔搔痒的小修小补,而应该从本质上、哲学上,从现代文明对人的要求和人的发展规律上来思考。
笔者认为,当下教育不可避免的六大冲突是导致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些冲突需要从顶层到基层的发力、从顶层到基层的推进、从顶层到基层的改革。本文试以“表格+文字”的形式来呈现这六大冲突。
当今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他们不愿做“螺丝钉”,而要成为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上明显存在单一化、工具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一些青年人和他们的家长已经开始打起了“保卫战”。
北京的一个“85后”女孩殷越,爱好做纤维手作,大学毕业后,她没读研,也没上班,而是宅在家里,每天戳戳戳,至今已经11年了,前几年几乎是零收入。幸运的是,她的父母十分认可她的手作天分,为了女儿能够安心创作,心甘情愿地对她的生活进行补贴。殷越用纤维毛毡创作了各种玩偶,作品受到很多人的追捧。2016年,她成为第一个在日本举办个展的中国羊毛纤维手作作者。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她做到了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我们小时候常常被教育“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当今的孩子不像前两代人那样注重“集体主义”和“顺从主义”。传统的评价主要是看孩子对集体的适应性,而当今的孩子注重展现个性。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个人利益、个人隐私以及个人空间是要让步于集体利益和公共空间的。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孩子更加重视个人隐私,也追求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
当今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自主性要求逐渐增加,但是现实很难满足他们。曾经,春游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日子。如今,却不那么受孩子们期待。提到春游,一些孩子会一脸的沮丧,因为集体春游很难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还有一些孩子觉得春游没有必要,在虚拟世界中他们也可以找到同样的乐趣。因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了统一场,一出生就与电子产品紧密相处。
在生活中,总能听到老一辈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传统教育是以身份教育人的,“我是你爸,我讲的话你要听。”“我是你的老师,我讲话你要听。”但对当今的孩子而言,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大脑里的信息量很大,在他们心里权威感越来越难以建立。成年人要有与他们对话的能力,才能被他们认同。
有很多家长跟我抱怨:“我家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学会顶嘴。”现在孩子对话语权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我们还是用身份去教育孩子,一定会碰壁,甚至起冲突。一些孩子就是因为在学校跟老师起了冲突,而不去上学的。
当今的孩子是浸润在爱中长大的,因此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很多家长苦恼于“孩子想养小动物,但我不想养,我该怎么办?”。还有家长反馈,孩子看到流浪在外的小猫、小狗就想收养。其实,他们内心积攒了很多爱需要传递出去,但在集体环境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竞争。
有个初中女生不愿去上学,沟通中我得知,她原是一名学霸,平时都是第一、第二名,有一次考试却考了第十四名。老师找她谈话:“你最近在想什么?怎么成绩下降这么多?”还给她看了闺蜜的试卷,“你的闺蜜进步了8名,如果你不加倍努力,将来很可能学不过她。”这个女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把闺蜜也“拉黑”了。这件事还引起了连锁反应,闺蜜也不肯上学了,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考好了而失去一个闺蜜。
这件事的问题在于老师制造了一个高竞争的环境,而当今的孩子希望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同时也从群体中得到爱。现实中,还有老师依据名次来安排座位,不少学校依据上一次的考试排名来安排下一次的考场。这样的教育观与当今的孩子是不匹配的,会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老师教育孩子“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这就是告诉他们,读书是为了获取好的社会资源。但是,当今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厚的时代,他们对资源并不感兴趣。
一些孩子很早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家长和老师并没能为他们解惑。有个大一的学生要休学,他的爸爸打电话给孩子的辅导员,也没有找到孩子想休学的原因。后来,这个孩子的爸爸让他找到我,在单独沟通中,他跟我说:“老师,其实我从初二开始就不想待在学校。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所看到的世界是我意识的反映吗?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客观世界吗?……这一系列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困扰着我,我甚至觉得自己快要炸掉了。”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很多孩子被成年人传导的功利主义和标准主义所影响,他们时常处于功利和不功利的较量中,这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痛苦。
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理解人生、创造生活。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很多孩子的家庭生活空间很宽敞,从小就拥有自己的儿童房。当走进容纳四五十人(有的甚至更多)的教室时,不少孩子本能上感到不适。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学龄儿童的数量将逐渐减少。有教育专家建议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改革,指出“大班制教学模式所采用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被忽视,无法适应教学节奏,从而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义务教育到了该精耕细作的时候,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孩子的需求了。
在这个信息喷涌、多元并存的时代,孩子的需求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刻板的教育模式。以上六大冲突如果不解决,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休学,甚至彻底放弃学业。
作者 | 陈默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本文授权转载自“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报》旗下《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因思考而不同”为办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长。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教育家》杂志2024年12月第2期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