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红军应该由毛泽东这样有经验会打仗的人来指挥!”,1935年1月,一声惊雷在遵义炸开。毛泽东也因为这句话,正式回到了党中央的权力中心。
这句话正是出于王稼祥的口中,当时负伤开会的王稼祥全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理论。随后博古李德的指挥权被取消,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成立了新的三人团,领导党的军事行动。
此时的王稼祥在党内是有很高声望和地位的,如果不算博古和李德,王稼祥和周恩来等人都是党内的核心人物。
二人都全力支持毛泽东加入“三人团”,指挥红军继续长征,这也挽救了长征和中国革命,并且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未来的道路。
从这开始伟大领袖毛泽东开始领导中国,中国的前途至此开始光明无限。
由此可见,王稼祥绝对是革命中居功至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全力支持让毛泽东回到了党中央权力核心,挽救了中国革命。
但王稼祥却在遵义会议后官位越做越低,甚至在建国后如此重要的人物连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没有担任,这是因为王稼祥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短板,让他无法身居高位。
第一个短板就是王稼祥的身体问题,在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王稼祥在开会的时候被敌机炸伤,伤势非常严重。
并且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王稼祥的病情一直在恶化,在后面的长征途中,王稼祥的伤势一度严重到肠子裸露出来、流脓发炎。
但因为物资紧缺,他硬生生靠着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走完了整个长征。
直到1937年王稼祥才赶赴苏联治病,但由于实在是拖得太久,即使是治好了王稼祥也留下了病根。1946年,王稼祥的病情再次恶化,只能奔赴苏联治病。
即使是这样王稼祥也只是堪堪保住了性命,对于高强度的工作他的身体是绝对无法胜任的,再加上长期的养病让他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这也是王稼祥没有身居要职的原因之一。
并且由于身体原因,王稼祥虽然早期身居高位,但长期脱离党中央的核心工作和与基层的联系,也让他在群众中威望不高,所以也没办法身居要职。
第二个短板就是因为王稼祥的性格问题,王稼祥具有很浓厚的学者气质,但其实王稼祥比较倔强和孤僻,他的理论水平很高,在早期可以指导党的路线。
但随着党的改革以及革命形势的变化,王稼祥不太愿意接近群众的性格也让他和基层许多干部都不熟悉,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认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彭老总等人,但对王稼祥的名字只是有所耳闻。
综上所述王稼祥虽然居功至伟,但种种原因导致他确实没办法身居要职,作为一个学者和理论家,王稼祥是非常合格的。
作为一个革命家,王稼祥也非常敬业。曾经身居高位的他在遵义会议中一票定乾坤,挽救了党的革命事业。
但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王稼祥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已经不适合身居高位,所以他也渐渐地淡出了群众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