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14-1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讨论军衔的军委座谈会,经过两天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初评元帅、大将与上将名单。根据评衔权限,上将人选由全军各大单位党委按照中央分配的上将名额评选出本单位符合标准的上将人选,然后将名单上报总干部部,总干部部将各大单位党委上报的拟评上将名单汇总后呈报中央军委,由中央军委统一评定。元帅与大将人选,中央军委讨论与研究合适的候选名单,上报中央书记处,由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综合评定。中央书记处评出元帅与大将名单后,经中央政治局讨论确定最终的授衔元帅与大将名单。关于大将人选,1954年1月上旬,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讨论通过了一个12人拟评大将草案。12人拟评大将中,有5人为军委委员:粟裕、徐海东、张云逸、李先念、罗瑞卿;有4人为大军区副职:陈赓、滕代远、谭震林、谭政;有2人为后勤系统领导人:黄克诚、杨立三;1人为军种司令员:肖劲光。1954年12月底,军队评衔工作重新启动,军委将12位拟定大将名单重新上报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关于评定授予军衔的范围,毛主席在审阅上报的拟评元帅与大将人选时,专门提议已从军队转业之干部暂不参加军队第一期现役军官的评衔工作。原12位拟定大将人选中,有1人病逝,3人已从军队转业。拟定大将名单中空缺出4个大将名额。1955年1月14日至15日,军委座谈会讨论大将人选时,经综合讨论与研究,共提出了二个大将方案,第一方案为15人,第二方案为22人。第二方案为备用方案,是在第一方案15人的基础上又临时增加7人。来自原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王树声与原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的周纯全作为红四方面军大将代表入列初评大将15人第一方案。原拟定大将名单中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杨立三四人空缺的四个大将名额,王树声与周纯全二取代了四人中哪二人原有的大将名额?本期将专门详述,现推文如下:



一,1954年1月15日,徐海东被增补为军委委员,初评大将12人名单出笼

195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为加强中央军委的领导,决定增加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7人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同时决定增加徐海东为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决定增加7人为军委副主席、增加1人为军委委员的通知,表明此时的元帅与大将人选均已基本框定,初评元帅与大将名单已尘埃落定名花有主。1954年1月上旬,毛主席修改军委上报的拟评大将12人草案,将草案中的拟评大将人选张际春删除,并添加上原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的名字。1954年1月9日,随毛主席南下杭州的杨尚昆带着毛主席修改后的大将名单回京,经与几位老总商议后,1954年1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主席修改的初评12人大将名单。中央决定增加徐海东为军委委员,张际春由原拟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改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主持中央宣传部日常工作。徐海东取代张际春入选初评12名大将名单。1954年1月中旬经修改后的初评12名大将名单为:

  •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杨立三。





二,1955年1月14-15日,军委座谈会通过初评大将第一方案,七人取代了原四个空缺的大将名额

1954年10月21日,军委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1955年军队开始实行军衔制。同年12月22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和颁发勋章奖章的工作指示》,决定1955年军队实行四大制度。1955年1月12日,总干部部发布《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对各级干部的军衔评定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其中提出:中将以上军衔,由中央及军委于1955年1、2月间先行研究确定,以便全军依次基准向下排队,逐级评定。《计划》要求全军各单位对之前所做的干部军衔鉴定进行修改、补充,新提拨的干部要补做。将官军衔应于4月底以前报军委评定。1955年1月12日晚,毛主席与中央领导人在听取总干部部汇报评衔工作与《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时,毛主席专门对拟评元帅与大将人选做出批示,自已不评大元帅,现从军队转业已到中央工作未担任军队实际性职务的党政干部,均不参加第一期现役军官的评衔工作,他们的评衔待现役军官的评衔结束后第二期第三期再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央军委对原元帅与大将名单进行了修改。原拟评元帅11人中,周恩来退出了元帅评定,换上了新任军委委员、时任中央秘书长。原12位拟定大将人选中,杨立三不幸病殁,滕代远、李先念与谭震林3人早已从军队转业,病休的徐海东与张云逸因保留军队级别与军籍,二人有幸留在拟定大将名单内。原拟定大将12人名单中空缺出4个大将名额亟待增加。

根据全军评衔计划与工作步骤,1955年1月14日至15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军委座谈会,与出席会议的军委委员罗荣桓、贺龙、徐向前、聂荣臻一致通过了初评元帅、大将与上将名单。关于大将人选,军委座谈会在通过了15人大将方案后,又临时增加了第二个方案,在第一方案15人的基础上又增加7人为大将人选。后大将第二方案在上报中央书记处被否决,中央书记处决定大将人选在上报的第一方案15人中选出11人为授衔大将(后又改为10人)。在1955年1月14日至15日军委座谈会通过的初评大将15人第一方案中,原有1954年1月已评定的大将人选8人。除这8位军队级别为大军区级的内定大将人选外,军委座谈会经讨论又增加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肖克、王震、周纯全7人为新的大将人选,由这7位高级将领竞选原已空缺的四个大将名额。根据7位高级将领的军队出身、资历与战功,细细观察,不难看出,从井冈山走下来的毛主席的二位嫡系爱将张宗逊与宋任穷,二人竞争谭震林空缺下的秋收起义代表与井冈山大将名额。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的平江起义大将名额另还代表了华北军区与铁道兵系统,他留下的大将名额一分为二,一个分给了原华北军区第三副司令员肖克,另一个分给了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王树声与周纯全二人则取代了另外二位原有的大将名额。



三,1955年1月中旬,王树声与周纯全分别取代了王树声与周纯全二人原有的大将名额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元帅与大将评定是会议的两个议题之一。1954年1月中旬,在评出的12位大将人选中,中央军委委员李先念做为唯一一位红四方面军代表入选为初评大将。1954年6月,李先念调京出任财政部长,3个月后又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由于李先念未在新的军委中担任职务,因此在1954年12月底军队评衔工作重新启动后,李先念做为转业的政府人员,退出了军队评衔工作。当毛主席向他征求他空缺下的大将名额归属时,李先念向主席推荐了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王树声遂取代了李先念原有的大将名额,在新增七位大将人选中名列首位。

除了王树声入选初评大将15人名单,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四号人物、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也入选15人大将名单。周纯全入选大将的资本是援朝战争时出色的后勤保障工作,使得彭德怀大加赞赏,回国不久周纯全被中央任命为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协助黄克诚主管全军的后勤工作。1954年1月,后勤系统卓越的领导人杨立三被任命为军委财务部部长,并以后勤系统代表入选初评大将名单。但天炉英才,1954年11月28日,刚刚被任命为军委八总部首长之一的杨立三在莫斯科病逝,成为共和国的无冕大将。1955年1月中旬召开的军委座谈会,在研究大将人选时,经综合讨论与研究,杨立三空缺的后勤系统大将名额由周纯全取代。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联合署名,将军委座谈会通过的预授上将以上名单上报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周纯全作为杨立三的替补入选了初评大将名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