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湖北花鼓戏、黄陂花鼓戏)源于“唱灯戏”

  1937年《中央日报·湖北的「楚剧」》:「楚剧」俗称为「花鼓戏」,同「二黄」戏的产生一样,「楚剧」亦是发源于湖北的黄陂县的,而且至今仍而通行于黄冈、黄梅、广济、麻城诸县。在湖南,「花鼓戏」是又被称作为「采茶戏」的,这为得采茶或种秧,都是在春夏之交。

  1947年01月07日《大公报(上海版)·关于「楚剧」及其他》:「楚剧」是湖北的一种地方戏,始于黄陂,所以是剧的演员以黄陂籍的居多,即使不是黄陂人,念台词也多学做黄陂腔,成为风尚。这正说明这是一种道地来自乡土的民间艺术。「楚剧」俗名「花鼓戏」,经过若干有识人士的力加改革以后。才正式定名为「楚剧」的。

  《楚剧奋斗史》:楚剧原乃是湖北黄陂、孝感一带乡村农人在做完农活之后,或玩灯戏谢神之时,用迎神赛会的服装,借新婚妇女的衣饰,扮成生、旦、丑各类角色,一唱众和,闹年锣鼓伴奏,表演《何氏劝姑》《蔡鸣凤辞店》《小姑娘贤良》《张先生讨学钱》等民间故事,这种表演形式,当时大家随口叫它“花鼓戏”。【王若愚《楚剧奋斗史》(1947年—1949年),《戏剧研究资料》(第 4 辑),湖北省戏剧工作室编,1982年,第 31 页】

  1965年扬铎遗稿《楚剧形成在武汉》:楚剧的前身是黄陂花鼓戏,为湖北民间小戏之一种。在湖北各县流行的花鼓戏,派别甚多,如天沔花鼓、远安花鼓、钟祥花鼓、兴国花鼓,各处随地异名,更有所谓东路花鼓、西路花鼓等名目,这都无非是由花鼓灯戏等演变而来。黄陂花鼓戏盛行于黄陂、孝感一带,大约在清代中叶道光年间,汉口就有黄陂花鼓戏的演出。

  1966年4月遗作陶古鹏《楚剧演员生活五十年·花鼓戏的种类和发源地》:清朝末年,湖北的地方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大戏,即汉剧;一种就是花鼓戏,即楚剧。……花鼓戏有东、西两个路子。西路子花鼓戏,指黄陂、孝感、云梦、天门、沔阳等县所唱的调子而言。东路子花鼓戏,指鼓戏,指黄冈、浠水等县所唱的调子而言。东、西两路子花鼓戏的戏码一样,只在腔调上稍微有点不同。花鼓戏的演员以黄陂人最多,黄冈、孝感入次之。汉戏和花鼓戏都是由黄陂、黄冈这两个地方兴起来的,后来发展于黄冈的沙水口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04月22日《申报(上海版)》第三版《汉皋杂俎》:离汉口数十里,〈黄陂县〉滠口、水口两处》)。……花鼓戏盛行于黄冈、黄陂、孝感、云梦、鄂城、红安、浠水、天门、沔阳、大冶、沙市、宜昌等地区。

  《中国戏曲志·湖北卷》:楚剧:形成初期,只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俗称“灯戏”。演员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多属业余自娱性质。后来逐渐出现农闲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演员逐渐由业余走向半专业或专业化,由谢神娱人变为卖艺谋生。

  《楚剧志·楚剧演出习俗》:农村每年春节到灯节,有玩灯唱戏的习俗,谓之“唱灯戏。”灯戏有两种:一是泛指玩龙灯、舞狮、踩高跷、玩采船、八十八行等各种歌舞及小戏表演。二是本村的业余戏班搭台唱戏,或请戏班在此期间来村唱戏,亦称为“唱灯戏”。唱灯戏的业余班子谓之“灯戏班”。楚剧老一辈艺人中,有不少在青少年时期就曾在灯戏班学艺唱戏,如知名演员江秋屏(黄陂)、李百川(黄陂),就是出自灯戏班。

以下主要罗列湖北部分明清时期地方志涉及花鼓戏(含上元元宵、灯戏、杂剧、采茶)以及其他涉及花鼓戏重要文献资料。

(弘治)《黄州府志》卷之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刻本】



  上元,郡民于是日夕搭□街灯,或杂以管弦相乐,谓庆赏元宵。居民徃来游观不绝,亦见太平盛世之乐事也。(注:湖北楚剧(黄陂花鼓戏)源头“灯戏”,黄陂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才由黄州府划归汉阳府管辖)

(康熙)《德安安陆郡县志》卷六节序【清康熙五年(1666年)刻本】

(康熙)《鼎修德安府全志》卷四风俗【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道光)《安陆县志》卷八【清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同治)《咸宁县志》卷一【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随州志》卷十二【清同治八年刻本】

(光绪)《德安府志》卷之三【清光绪十四年刊本】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卷德安府部汇考四(应山县)

  上元前三日,剪纸为灯,缀以五彩,好事者雕刊之,细如宋工楮叶,以张伎(技)巧。稍有力者,或绘纱,或料丝,或羊鞟,或鳌山,或屏,或额,以胜相(个)尚。或架彩横棚于衢,而垂灯其下,或藏诗谜,以试推测。或聚族为龙灯,或披锦为狮猊,或鼓吹导之(都市)。自十三夜、十四夜为试灯,十五夜为正灯。檀板度曲,【咸宁:粧饬故事】箫皷(鼓)相答,火树互角,卜夜为懽(欢),至十九夜方止。元夜家制元宵团相饷,又大者如鹅卵,(妇人)视火候以占生产。置灯釜上以膏,余否占本年休咎。十六夜妇女出游,曰走百病,肰(然)亦寻常家有之。绅士家及稍有体者禁。村中多请紫姑神以为乐。

(光绪)《应城志》卷一【清光绪八年(1882年)蒲阳书院刻本】

  元旦五鼓,……人日俱以果食为羹,荐祖先。又以是日阴晴占人休咎。樊志:上元城市内外,张灯缀彩,燃火树,演龙灯,游戏讴歌,彻夜不禁。农人用火照田中,谓之赶毛狗。闺中相聚,多以请紫姑神为乐。据采访补。

  按上元演造龙灯,钲鼓喧阗,亦古乡傩逐疫遗意。近来风俗不善,莫甚於此。每正月十一至十五日,乡村恶少醵钱造灯,纠其同类多人,腰悬小鼓,手执兵械,白画跳跃,名曰跑龙。偶值邻村龙灯于路,无不寻衅滋事,迨酿成巨祸,其仇择肥而噬,良懦爰累,而凶徒或幸逃法外。现与端午、龙舟、花鼓淫戏一律示禁,地方始靖。但恐日久禁弛,故习复萌,惟赖后之贤父母湻切化导耳。

(光绪)《咸宁县志》续辑卷之一【清光绪八年刻本】

  上元食糯米粉团,曰元宵。城乡为张灯之戯,剡竹蒙纸为龙状,篝灯者曰龙灯,作鱼兽状者曰散灯。十三、十四夜为试灯,十五夜为正灯,十八、十九为续元灯。醵金演剧,曰花灯。龙灯则沿村盘舞,花灯则沿家演唱,鼓吹导从,竟夜为懽,迎紫姑神以卜将来。箕为腹,箸为口,亦能于灰盘画字。乡城正月招饮,曰请春客,酒曰春酒,饼曰春饼,《诗》所称春酒介眉之意也。

(康熙)《繁昌县志》卷之三【清康熙十四年刊本】【安徽太平府】

(乾隆)《繁昌县志》卷七风俗【清乾隆十六年刻本】【安徽太平府】

(道光)《繁昌县志》卷之二【清道光六年增修民国二十六年铅字重印本】(内容出入较大)

  元宵,此屋张灯,珠丝锦绮,鳌山走马,备极奇巧。梁简文帝《赋》云斜晖交映,倒落澄鲜者,非耶?子弟豪华(家)自喜者,粉扮伎女姣童,粧古人行迹,杂剧歌舞,前后左右,花鸟罗列,灯烛辉煌,群舁鼓吹,徧城游戏。亲友办彩红到门,揖致之。复有蠋龙大小数十,亦鼓吹导前,笙板拥后,廵游郭巷,贯串为欢。迩鱼灯数十百为群,亦娱人观听。庙宇醵钱制灯,花鸟山龙之状,不一而足。乡城士民竞徃观焉,漏下三鼓而罢。此虽靡费,或者以为牧人维鱼之兆,故县官比于金吾之不禁。又闺女徃徃迎紫姑仙,以上。

(康熙)《汉阳府志》卷之一【清康熙八年(1669年)刻本】

  上元 街衢结竹为门,挂彩张灯,庙宇尤盛。庶民精制各样五色华灯,间悬谜语,或装扮故事,导以鼓锣,沿街上下游戏,花炮萧鼓,歌唱之声达旦。自十一日谓之试灯,至十六日始罢。

(乾隆)《汉阳府志》卷之十六【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钞本】

(嘉庆)《汉阳县志》卷13风俗【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同治)《黄陂县志》卷之一【清同治十年刊本】

(同治)《汉川县志》卷六【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放灯》自十一日至元宵夜,箫鼓花灯,连肖忘倦。或遇风雨,更于十五后补行之。

(乾隆)《枝江县志》地理志第一【清乾隆五年刻本】

  元夕一二日前,各家试灯,高结彩棚,俳优谑戏,虽风两不避,而火树银花爆竹之声彻晓。

(乾隆)《黄冈县志》卷之一【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刻本】

  (乾隆)《黄冈县志》卷之一【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刻本】

  (道光)《黄冈县志》卷一地理志【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刻本】

  (光绪)《麻城县志》卷之五考一【清光绪二年刻本】

  (光绪)《黄冈县志》卷之二【清光绪八年刻本】

  十三日,试灯。元夕张灯。是日粉米为团,曰元宵,张灯火。【麻城:正月十五日,簪麦踏青】农人以火炬照田,儿童击鼓锣廵园圃,逐诸虫害稼者。【道光:女子迎紫姑以下蚕桑,竝占眔事。《省志》黄之郭氏迎紫姑,箕腹箸口,画灰盘中,立成诗。】【光绪:宋苏轼子姑神记】儿童磨砖石二寸许,上圆下锐,就地鞭之,名曰得螺。谚语:杨柳活,打得螺。

(乾隆)《东湖县志》卷二十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

(同治)《续修东湖县志》卷二十三【清同治三年刻本】

(同治)《宜昌府志》卷之十四【清同治刊本】

(宣统)《湖北通志》卷二十一舆地志二十一【民国十年刻本】

西陵竹枝四首

王士正





蜀道艰难易白头,羊肠虎臂又黄牛。

西陵才过荆江出,听尽猿声是峡州。

峡州三月橹声齐,扣拍哀歌高复低。

十二培边初起汕,日斜还过下牢溪。

金钗系接髻了枋,义系年年聚此乡。

江上夕阳归去晚,白苹花老卖鲟鳇。

荷灯百尺接秋河,犹似秦兵驻绿萝。

更说元宵好风景,竹枝歌续采茶歌

(嘉庆)《湖北通志》卷二十二政典五【清嘉庆九年(1804年)刻本】



  夷陵元夕,连袂唱竹枝歌、采茶歌。七夕家家张荷叶灯,云:昔秦白起伐楚,将烧夷陵,望见城中灯火,遂止,遂沿至今也。取荷叶挿蒲烛,灌以油,立高午门前,名曰荷灯。《县志》。

王士正《西陵竹枝词》《带经堂集》

荷灯四面接秋河,犹似秦兵驻绿萝。

更说元宵风景好,竹枝歌续采茶歌。

(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卷二十六【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嘉庆)《续修台湾县志》卷八【清嘉庆十二年刻配道光三十年刻本】

(同治)《淡水厅志》卷十五(下) 附录二 文徵(下)【同治十年】



风物吟 郑大枢

迎年红紫鬬春风,四季花开浥露丛。①

未字女儿休折采,王昌只在此墙东。②

花鼓俳优闹上元③,管弦嘈杂并销魂。

灯如飞盖歌如沸④,半面佳人恰倚门。

  ①台地气暖,正月梅、桃、莲、菊有见齐开者。

  ②成句台俗元夜未字女儿偷折花枝,爲人诟詈,云:将来可得佳壻。

  ③优童皆留顶发,粧扮生旦,演唱夜戏,台上争丢目采。郡人多以银钱玩物抛之爲快,名曰《花鼓戏》。

  ④制纸灯如飞葢,萧鼓前导,谓之閙伞灯。

(乾隆)《江陵县志》卷之二十一【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乾隆)《荆州府志》卷十七风俗(残)【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光绪)《荆州府志》卷之五【清光绪六年刊本】

  上元张灯,自十一日起,至十三、十四、十五三夜尤盛。影灯裁缯剪纸,像人物花果、鱼龙、禽鸟,聚于南门关庙,谓之灯市。粧演故事,俳优百戏,箫鼓喧阗,列户悬灯于门。宵分姑息。元夜迎紫姑卜问丰歉,各乡村燃炬火以照田间,声彻远近,谓之赶毛狗。食粉饵曰元宵。《酉阳杂爼》:□陵旧俗,孟春望夕,高列彩灯,士女縁江喧阗纵观。李子牟者,唐蔡王第七子,客游荆门,适逄其儑,谓朋从曰:吹笛一曲,能令万衆寂然无譁。於是登楼回奏,淸声一发,百戏俱停。忽有白首掉舟而至,请笛一试,声成随裂。子牟因求珍异,只自舟取笛,乃白骨耳。淸音激越,遐味泛溢。曲未终,风涛腾涌,云雨晦?,少顷开霁,不知叟之所在。

(乾隆)《江夏县志》卷之二【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本】

(同治)《江夏县志》卷五【清光绪七年重刊本】



  上元夕,村女辈以旧岁二十四夜露置屋上,柳枝羃之,女衣作妇人状,左右持之,诵俚歌以降神,云请戚姑来,则各如所叩,以首肯否决休咎。按神传为戚姬,俗讹谓七姑,以七星仙女,益荒谬也。

  上元(前后数)夕,剡竹蒙纸为龙状,篝烛者曰龙灯,作兽状、鱼状,曰散灯。鼓吹喧阗(闹),往来纷织,爆声达旦。前后数夕亦如之。城中或为游龙,或为麒麟,或为狻猊,或蹻行之献。月杪,诸游手比户醵金演剧,曰灯戏。(自声戏)

(乾隆)钟祥县志20卷锺祥县志卷之五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同治)钟祥县志20卷 锺祥县志卷之二 清同治六年刻本

(民国)钟祥县志28卷 锺祥县志卷之六 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

  十五日,早起,燃灯烛,焚香楮,拜家神。上元交馈汤圆。各家结彩张灯,鼓吹喧聚,舞龙灯,并为麟凤、鳌山、走马百戏讴歌游赏达旦。乡村女请紫姑神,亲友互招讌集,曰请春酒。下浣前后,童子就塾师。

(乾隆)《黄梅县志》风土志【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光绪)《黄梅县志》卷六【清光绪二年刻本】



  三月初三日为大医禅师诞辰,十月十三日大满禅师诞辰,万众进香,纷繁襍遝。又五月二十八日城隍大会,先期扫除街道,排列仪仗,拥神出廵。八月二十二日,宋昭侯神会亦然。至西乡村俗,建坛设额,诵经、演剧,更为动众,俗云报功,靡然繁费矣。

  明署县曾维伦风教谕余以耳目所睹记旧闻,共称黄梅民俗力农,不事商贾游侠,众弱畏讼,讼狱稀少,士习礼教,勤学而文,朴而不陋,彬彬有邹鲁之风,葢亦易治之区也。

(乾隆)《天门县志》卷之一【民国十一年(1922年)石印本】

(道光)《天门县志》卷之九【清道光元年(1821年)刻本】

(民国)《乾镇驿乡土志》不分卷【稿本民国七年(1918年)】



  元宵前数日,俗例张灯,无论村市,俱有群少年,饰男女妆,或唱采茶,或唱花歌,历亲邻家,各以意作态。又妆演杂剧故事,装饰狮子跳舞。又各家造餈铒,曰元宵果。女孩辈迎紫姑,卜问丰歉。燃炬照田间,声彻远近,谓之赶毛狗。燃烛插于园内,谓之照土蚕。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江苏)卷十六【清嘉庆七年(1802年)刻本】【能查查询到方志中风俗最早记载“花鼓戏”】



  不逞之徒,于旷野搭台,敛钱演戏,苛泒出资,稍不遂意,则群殴之,必输助而后已,名曰敛头。近有无耻棍徒,纠率少妇,演习种种俚歌淫态,谓之花鼔戏。乘闹设立寳场,抽头分用,淫奔爬窃,杂出其间,为害甚烈。一有举发,即行扬去。知州鳌图密拿痛惩,此风遂熄。

黄梅县教谕天门籍别霁林所著的《问花水榭诗集·黄梅竹枝词》【道光九年(1829)刊印,撰于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左右】

  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鱼云波。

  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作者自注:“邑喜采本县近事,附会其词,演唱采茶歌。”

《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道光八年(1828年)十月二十日】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姜梅奏:……又浙江、江苏接壤地方,春间多开花鼓戏场,其始不过祀神报赛,恃在法所不禁,遂至男女獶杂,搬演淫亵戏剧。秋间则为斗蟋蟀之会,名曰册场。而演戏开册之处,各种赌博,无所不有,外来船只聚集恒以千计,其窝倡窝贼情形,与花会相同。且该犯等往往于两省接壤,或两府两县交界地方聚集,一闻往拏,即遁入他境,不过数里,顷刻可至。衙门蠹役得规包庇,如闻本官往拏,则先送信使之早遁,及本官亲到,而赌场早散。该州县自顾考成,但求散出本境,便可塞责,不知数里之外,又复聚赌如故,请饬查禁等语。此等开场聚赌,最为风俗人心之害,若不认真查拏惩办,其何以警刁顽而靖地方?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各督抚,严饬各该府、州、县严密侦缉。如亲往查拏时,必须知会邻境、不分畛域,一体协拏,按律办理。务期净绝根株,使恶棍无可遁匿。将此各谕令知之。

(道光)《竹溪县志》卷十风俗【清道光八年(1829年)刻本】



  正月元旦,设馔供神,男子燃香烛出门行礼,谓之出天。方展庆家长姻亲,谓之拜年。元宵前数日,张灯于巿,群少年饰男女妆,或唱采茶,或唱花鼓,又装饰狮子、龙灯跳舞。闺中女辈迎紫姑,卜问丰歉。

(道光)《长阳县志》卷一【道光二年(1822年)刻本】

  (同治)《长阳县志》卷之一【清同治五年刻本】



竹枝词 《秋潭集》

灯火元宵三五家,村里迓鼓也喧譁。

他家纵有荷花曲,不及侬家唱采茶

茶花曲甚俚,采茶歌有曰:

三月采茶茶发芽,姊妹雙雙去采茶。

大姊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

三月采茶是清明,奴在房中绣手巾。

两边绣的茶花朵,中闲绣的采茶人。

  【俚而不俗,颇近竹枝,池北所载《粤风续九》,无以过也。】【道光:按:《说铃》载粤中《采茶曲》,与此小同异,岂古歌词与?】

竹枝词《秋潭集》

轻阴微雨好重阳,缸面家家有酒尝。

爱他采茶歌句好,重阳做酒菊花香。

(道光)《黄安县志》卷一地理志【清道光二年(1822年)刻本】

(同治)《黄安县志》卷一地理志【清同治八年刻本】

(光绪)《黄安县志》卷之一【清光绪八年刻本】

  立春前一日,迎春,扮故事,打插秧鼓,唱插秧歌。复有春官服红袍,一隶持杖旁侍,沿门诵吉词,隶应曰:是谓之説春。十三、十四、十五夜,比屋张灯放烟火,复有烛龙大小十数条,锣鼓前导,俗以此压灾驱疫。次有采茶灯,择童男十二为女妆,各擕灯一具,谓之茶娘。自正月至十二月,月各一曲,以采茶二字起兴,竹枝体也。城乡妇女于十五日相率聨游,谓之荡元宵,亦谓之走百病。群儿鼓吹,廵城逰戏,谓之打得胜鼓。沿山徵逐,谓之赶毛狗。兔女儿则迎紫始仙以卜,谓之七姑娘。



  近有不可训者二:曰呀戏,曰影戏。子弟不列于梨园,节奏不谐乎弦管。呀戏演于昼,其词淫,其态媚,观之易迷。影戏演于夜,其词俚,其音土,听之易晓。价廉费省,便于集事。故一村乍停,一村复起,男女辐辏,乐此不疲。荒职业而坏人心,莫此为甚。昔河西之讴,始於王豹,齐右之歌,倡自緜驹。今田夫牧竖竞习其曲矣。此风不熄,俗且日偷,有世道之责者,揭其獘而大声疾呼,庻欲觉之晨钟也夫。

(道光)清人叶调元《汉口竹枝词》【道光十九年至三十年(1839-1850)年】

民国四年(1915年)徐焕斗《汉口小志》

  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

  注:【楚剧前身花鼓戏】除了土荡外,汉口通济门一带是黄孝民众来汉口必经之地,集市贸易活跃,也成为花鼓戏经常演唱的地点。

(同治)《兴山县志》之一【清同治四年(1865年)刻本】



  岁时。《通志》:元旦礼神贺节。上元兴龙灯,春冬祭扫。按:元日陈酒醴,燃灯烛,以松柏枝铺地,上贴楮钱大门外,夙兴,盛服出门行礼,谓之出天方,入拜祖宗,家长亲友亦互相贺岁,门书宜春帖。初三日,燃灯门外,将松柏枝合楮焚之,谓之烧门神纸上。九日,夙兴祀神,一如元旦。十三至十五日,并演蟠龙、跳狮、花鼓诸杂剧。又张布作幄,方阔二丈许,中列灯彩,人舁之行,谓之彩棚。逐夜笙箫皷乐,徧游街市,爆竹之声不绝。上元夜食粉糯团,谓之元宵。各乡燃炬,田间人声彻远近,谓之赶毛狗。春社日,居民醵钱赛会,云祈榖也。秋亦如之,云报赛也。十五日为花生日,幼女穿耳。是月,乡间采茶,唱采茶歌。

(同治)《崇阳县志》卷一【清同治五年(1866年)刻本】



  春月秧歌、茶歌,各成音节,苏东坡所谓如鸡唱者是也,田家自以为乐。二黄丝竹,近世盛行。城中城隍庙奏曲娱神,每岁糜费不赀。乡村市镇,时复效之。

  秋冬至春月,沿户迎傩,夜灯演剧,观者亦如堵墙。至於问签许愿,士夫闲亦为之。最坏俗者,莫如花鼓淫腔,屡经官禁,不能尽革。端午船歌,有声无字,不可解晓。竞渡之戏,鬬争特甚,至於毁践禾稼,飞石杀人,尤俗之不善也。茹素之说,愚夫妇惑之,屡烦官长晓谕,识者忧焉。

(同治)《长乐县志》(今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卷十二风俗志【清同治九年(1870年)补刻本】



  正月十五夜,取杉树枝或蜡树枝於宅外烧之,曰烧虼?。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或曰赶毛狗。是夜张灯演花鼓戏,曰闹元宵。食粉团,曰吃元宵。演戏多唱杨花柳戏,其音节出于四川梁山县,又曰梁山调。

  田泰斗《竹枝词》:逐户灯光灿玉缸,新年气象俗敦庞。一夜元宵花鼓闹,杨花柳曲四川腔。

(同治)《宜昌府志》卷十一【清同治刊本】  

  东湖 初三日烧门神纸。初九日祀神亦同。十五曰晚间,张灯食元宵。城乡皆有饰女粧为花鼓戏者,其蟠龙跳狮亦如东湖。

  长乐 ……十五日元夕,张灯演花鼓,多唱杨花柳词,其音节出四川梁山县,谓之梁山调。其食元宵与炸虼蚤、赶毛狗之说,皆与东湖同。

(嘉庆)芜湖县志卷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民国二年(1913年)重印本】【安徽太平府】

(民国)芜湖县志卷八【民国八年(1919年)石印本】

  上元。先是市肆鬻灯,或糊纸,或翦彩为之。又有远贩他郡而至者,制作尤精巧可观,邑人争购之以饷女子子及亲故子女之相昵者,常以笏金予直,不惜也。不数日,市为空。前三日既夕试灯,里中少年多结队为鱼龙曼衍之戏,或为秧歌、采茶词,悬火照耀,招摇而过市。观者内薄如墙而进,漏三十未己也。元夕尤盛,遂至申旦。

何元炳《焦桐别墅诗稿·采茶曲》(同治九年1870刊本)

  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

  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起居注·同治朝》同治十一年八月

《穆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九 同治十一年 八月 十八日

《申报(上海版)》1872年10月12日第四版《八月二十三日京报全录》

  上诣钟粹宫母后皇太后前请安,长春宫圣母皇太后前请安,内阁奉

  谕旨(上谕):英翰奏特参庸劣不职各员,请旨分别降革一摺:安徽候补知府甘时化,才欠开展,难资表率,著以同知降补,调补繁昌县知县何元炳。行止乖谬,候补布政司经历杜光邦,举动躁妄。太和县教谕霍敬修,年力衰颓,均著即行革职。试用从九品阮恩甲,任性妄为,声名狼籍,著革职,永不叙用。阜城县知县王十均,不谙吏治,难膺民社,该员文理尚优,著以教职改补,以肃官方。余著照所议办理。该部知道是。起居注官特亮、孙诒经。十九日辛禾。

  (太平府)繁昌县。简。府西南一百四十里:地丁银一万七千九百六十四两、米二千三缺百四十四石、杂税银二百六十七两、榖一万一千石、养廉银六百两。

  春榖,知县加一级何元炳,江西乐平人,举九 「」年人。二月调。

(光绪)《广德州志》卷十六【清光绪七年刻本】

  自同治乙丑(同治四年1865年)以后,俱据新册。因庚申(1860年)遭冦难,州民存者无几,详《兵冦》。江督曾侯(两江总督曾国藩,同治九年八月丁酉至同治十一年二月丙寅〈1870年8月29日至1872年3月20日〉)出示招垦,于是楚、豫各邻省之民络驿来归,坌集境内,垦荒纳税,并入籍与考。不久客民即为士民,其日臻富庶矣乎!

(同治)《安陆县志》补正卷下【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赛会,古傩也。邑自嘉庆年间,始倡聚会之议,十年大会,五年小会,市肆挨户预取厘钱储之。每遇会年,举国若狂,分棚角胜,镂金错釆,酒地花天,恒舞酣歌,夜以继日。衢巷填塞,男女杂沓,人声鼎沸,动辄以数万缗计。奸拐盗窃,淫酗朋殴,种种弊生。此乃风俗之一大蠧,非佳兆也。

  传曰:女惑男谓之蛊。花蛊者,扬子方言:江沅之间,谓戏为媱,即嫍戏也。此戏近日尤盛,编为淫词艳曲,尽态穷情,真如花様翻新,愈巧愈奇,令人目炫心迷,勾魂摄魄,以引诱善良子女,其贻害比岭嘺毒蛊尤烈。安得父母斯民者,刑以惩淫,严禁而痛绝之也。今里俗名曰花鼓。

  按妇女听唱本,最是恶俗。唱本未必尽淫词,然未有听淫词而心志不荡者,故闺训以妇女不读书识字为正。诗云: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 

(同治)《襄阳县志》卷四武备志【清同治十三年(1784年)刻本】

  (宣统)《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民国十年(1921年)刻本】



  花鼓戏最坏风俗,大戏亦费钱财,荒止业,且奸匪易于溷迹,游勇络绎,亦难保不滋生事端。有用之钱,何必作此无益之事?应即禁止,不准演唱,如敢抗违,即将戏首、戏班送官严惩。团练保甲,柜为表里。以上各事,关系保甲,并有碍团练,应青成团总率同团佐等认真办理。至于田土、户婚、命案、斗殴以及征收钱粮等事,与团练无涉,不得干预。

1874年6月20日(同治十三年)《申报(上海版)》

汉镇花鼓戏禁革案(武汉)

  花鼓淫戏,夤夜扮演,最易伤风败俗,汉镇地方,久经示禁在案,乃近有不法棍徒,勾引花鼓戏班,敛钱肥己,每于鼍鼓更三跃之后,身率梨园子弟登场唱演,以致大街小巷,往来行人,彻夜如织,而盗奸潜迹其中,故近日巨案尤层出而不穷也。初犹在于湖堤外焉,迩更明目张胆,渐入闹街,前日由汉郡武庠李某忘其名,把持花鼓戏班,于宵鼓三敲,在黄皮(黄陂)街总厘局对面大兴巷内,鼓乐喧天,歌舞彻夜,观者如堵,举国若狂,而其间之为盗为奸,莫可穷诘。地方委员闻声往查,讵李某不自敛迹,肆詈之余,老拳相向。委员顾一鸡肋,岂足以当李某之尊拳,而仆从之受鞭楚,更形狼藉矣。委员以情关重大,随即直陈各宪。现闻已将李某拿究在案,而花鼓子弟亦有被逮在事者,读“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之句,为之神往。

(光绪)《麻城县志》卷之四十八【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本】



春日 梅之焕

两两三三儿女家,满头倒插锡兰花。

不知结伴缘何意,手挽垂杨唱采茶

(康熙)《麻城县志》卷七人才志上【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梅之焕,号长公,别号信天。才情高华,倜傥不穉。万历会试第三人,选庻常,改吏科给事中,外转广东道、山东提学,陟卿寺,擢贑巡抚。丁内艰。会魏璫罗织不附已者、中伤者,乃言与杨涟对泣,拟逮问,而璫旋败。崇祯戊辰,起甘肃巡抚。公嫺韬畧,精骑射,以是议边才必首推毂。在任悉心整饬,随宜抚捕。已已入援,中途兵譁。既安戢,梁司马坐以逗遛落籍还里。值流宼披猖,於所居沈庄建堡,曰护生,养兵保障,宼徃来如织,未尝逼焉。性真率耿介,与人脱畧无苛数。好善切而好恶严,里人日聚其庐要季诺,畏为陈君所短也。

(光绪)《黄冈县志》卷之四【清光绪八年(1882年)刻本】



  义安善局在东乡刘家楼区。邑绅刘维桢捐银二百两,并置田收租,以作局费。由局具禀,请县示禁窝盗、宰牛、花鼓淫戏、不法等事,更禀举里人刘元吉、杨逢春等承领办理有案。

(光绪)《湖北通志志余》不分卷【稿本】



  里巷歌謡,古盛时击壤风也。若近时暮夜演花鼓戏,名曰采茶,由乡里无赖游民嬉谑播弄而成。如张出钱、王垫米、刘搭台、李剔灯之类,男女杂㳫(沓),凡杀牛酗酒、赌博凶伤,及命盗奸拐等情,悉出其中。伤风败俗,莫此为甚。道光初年,黄梅独山镇某姓女,因此被恶少拐去,累讼数年,后酿为命案。又蕲州西河驿因此招摇大盗,偷刦饷鞘,遗累地方,十室九空。近年白湖渡西街某姓,举家群往,室中遗火一炬而成焦土。同治四年(1865年),小溪镇某姓一少妇看剧,夜半始归。时溽暑,倦卧巷口竹榻上,至日出犹鼾睡。有恶少过而戏之,夫耻而怒挞之始醒。妇慙,雉经亡。此种流獘,更仆难数,是在守土有司开导严禁,以挽其頽风焉。《醒睡录》【黄梅邓文滨(1811-1893)】

《示愈集录》清绍兴师爷传抄秘本(节选)

严禁演唱采茶戏



  今本县访闻梅邑城乡村镇,自新正以来,演唱采茶者,迨无虚夜,灯火酒饭,靡费实多,而且诱引良家妇女,寅夜观看,游手棍徒,逐队奔驰,易致滋奸生事,风化攸关,合亟示禁。为此示仰县属城乡村镇各士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即各务本业,勿得仍得搭台敛费,演唱采茶;……

(光绪)《武昌县志》卷三【清光绪十一年刊本】

  元旦夙兴,祀神毕,开门,以酒酹地,出门向岁吉方拜之,曰出方。子弟以次拜尊长亲友,往来相庆,曰拜年。比户张灯三日,以次置酒讌会,曰请春酒。立春日,焚香酹酒,曰接春。十三日张灯,曰试灯。至元夕而止。是夕舂糯米为团,曰元宵。女郎设香案祀神,口诵里歌,曰请紫姑神来。各如所叩,以决休咎。上元前后数夕,剡木蒙纸如龙状,篝灯其中,曰龙灯。其各肖禽兽台阁形者,曰散灯。  

(光绪)《续补兴国州志》【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佘天合字大舆,安乐里贡生,州同衔。性嫉恶,严禁烟馆、赌局及花鼓、屠牛三十余年,里俗丕变。又提修长潭港、龚家港、三溪口、樊家河等处桥梁,徃来称便。

(宣统)湖北通志卷二十一舆地志二十一【民国十年刻本】



  【正月十五】又案:近俗以十五日为灯节,前数日为试灯,十六以后为续元灯,多为鱼龙曼衍之戏,其盛者杂以火树鳌山、人物花果、狻倪麟凤之属,或更为车船亭阁,俳优杂剧,鬬靡争妍,所耗动百千缗。又有所谓花灯者,妆饰男妇,沿门唱杨花柳曲及荷花、采茶等歌,尤敝俗也。

(民国)《枣阳县志》卷五【民国十二年(1923年)铅印本】

  境内迎神赛会多演剧。淸末议提学费,化无益为有益,官亦禁淫戏,而戏局、赌场并花鼓之风仍炽。移风易俗,士君子之责也。

(民国)《麻城县志续编》续编目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铅印本】



  其他为风俗之害者有二:一曰赌博,一曰花鼓戏。赌博有摇宝、打掊克、推牌九诸名,而乡村以赌单双摇、骰子宝最为普通,常有一场输赢盈千累百者。中人之产,一夕可变为寠人。花鼓戏歌词鄙俚、情节淫秽者居多,本不足观,而乡人好之,与赌徒尤有连带关系,往往有初赌时人数尚少,而演唱花鼓以招人者。少年子弟对其父兄名为看戏,其实藉便以入赌场。此二事政府本悬示厉禁而不能禁绝,是所望于各区区长、各姓户长有以劝谕而取缔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