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由AI生成
近年来,光伏企业普遍陷入“越卖越亏”的魔咒之中,但在内卷之下,各家都选择煎熬死撑,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来。不过,对于一些业绩转亏、高管密集出走的企业来说,破釜沉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有企业选择“掉头”。
12月24日晚间,大全能源(688303.SH)宣布将逐步启动高纯多晶硅部分产线阶段性减产检修工作。钛媒体APP注意到,2024年第三季度,大全能源的减产力度已经比较明显。对于此举,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减产实现提价,有助于将上游价格恢复至现金成本之上。而在率先发号之后,大全能源当日大涨3.82%,报26.35元/股。
第三季度已有减产迹象
昨日晚间,大全能源在其官微发布通告称,当前多晶硅供求失衡的市场格局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行业整体持续面临全面亏损的严峻挑战。为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规范企业自身行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后续公司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复产,并根据后续情况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大全能源表示,此次减产检修工作将导致公司高纯多晶硅有效产能有所降低,公司主线产品产销量相应减少,但从全局来看,本次减产检修工作在提高生产装置未来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公司经营亏损,因此预计本次减产检修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大全能源尚未披露具体的减产计划。但钛媒体APP注意到,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大全能源的减产力度就已比较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大全能源的产量为17.08万吨,同比增长24.86%。其中Q3产量为4.36万吨,环比Q2减少超三成,Q1及Q2的产量约为6.23万吨、6.5万吨。预计第四季度,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量将进一步降低,在3.1万吨至3.4万吨之间,而今年全年预期产量为20万吨至21万吨,对比在2023年年报中规划的产能硅产量为28万吨至30万吨有明显的下降。
公司选择有序减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绕不开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亏损。
“越生成越亏损”的魔咒
公开资料显示,大全能源成立于2011年,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11年成立起,大全能源先后在新疆、内蒙古生产基地建成了3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15万吨/年高纯工业硅精加工磨粉线产能。
上市后的两年内,硅料行情持续上涨,让大全能源赚得盆满钵满,公司更是跻身成为硅料“四大天王”之一。尤其是在2022年。这一年,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09.40亿元,同比增长185.64%;归母净利润191.21亿元,同比增长234.06%。大全能源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一度接近75%。
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全产业链走向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到今年,大部分产品价格已经跌破现金成本,大全能源亦如此。
公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37.09元/公斤、33.62元/公斤,但现金成本分别为40.16元/公斤、38.93元/公斤,均高于销售价格。也就是说,公司每生产1吨的多晶硅,就要亏损5310元。
因此,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大全能源与其他光伏企业一样,也在今年陷入亏损。今年上半年,大全能源的归母净利润亏损6.7亿元。到第三季度,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仍亏了4.3亿元。前三季度,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60.05亿元,同比下滑53.37%;归母净利润10.99亿元,同比下滑121.49%。
与此同时,反映公司盈利指标的毛利率也大幅下滑,大全能源的毛利率从2023年末的40.35%下跌至今年三季度末的4.18%,其中Q2的毛利率甚至一度跌至-23.57%。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存货同比增长55.93%至15.52亿元。激增的存货也带来了巨额资产减值的烦恼。仅在第三季度,大全能源因存货跌价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就达到了5.82亿元。
更可怕的是,到了第四季度,国内多晶硅的产能还在不断增长,根据预测,国内的产能在2024年末将增长到343.4万吨,全球产能将达到359万吨。而这其中,势必有大量企业陷入亏损之中。
多重危机下大全能源“悬崖勒马”
不仅如此,对比其他光伏企业,大全能源还要面临昔日元老相继离职的管理危机。钛媒体APP注意到,在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大全能源的人事波动较少。截至2022年底,大全能源的高管团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但进入2023年,大全能源便相继有多位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包括副总经理谭忠芳,董事、总经理周强民,董事张龙根,技术部经理赵云松,公司董事、总经理王西玉以及公司副总经理胡平。
其中,谭忠芳、赵云松,胡平、王西玉均属于大全能源的核心技术人员,被认为对大全能源的硅料生产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大全能源的监事会也在近期“换血”。该公司监事会由监事会主席和职工代表监事两人组成。而今年5月、6月,两个职位相继换人,原监事会主席夏军、原职工代表监事管世鸿均辞职。 离职的众人中,大部分都是在大全系任职多年。
可见,对于业绩转亏、高管密集出走的大全能源来说,“悬崖勒马”无非是当务之急。而摆脱“死要面子”的束缚后,大全能源的减产行为也得到二级市场的认可,宣布减产之后,公司大涨3.82%。
实际上,目前摆脱内卷也是业内的共识,据了解,12月24日,除了大全能源外,行业里还有企业也宣布了将逐步启动高纯多晶硅部分产线阶段性减产检修工作。
业内分析认为,硅料价格已处于底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目前持平状态下,多晶硅仍然面对“越卖越亏”的情形,产能出清不及预期,头部企业开始以“自律”求“自救”,通过减产将上游价格恢复至现金成本之上,有利于减少高纯晶硅业务经营亏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