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专场。介绍我市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云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滨州坚持大抓营商环境,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行动为抓手,推动市场主体增活力、政策落实强有力、惠企服务更给力,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滨周到”营商服务品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为更好的展示服务品质滨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穆杰,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尹月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惠民,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兵,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广城,共同向大家介绍我市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问题。
发布人:
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穆杰
今年以来,滨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1+1188”发展格局,突出“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聚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全面提升政务、政策、市场、要素和法治“五大服务”质效,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从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政务服务优质便捷。我们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上深耕细作,从“政府视角”向“企业视角”转变,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一是简政便民“务实办”。全面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23个“一件事”已全部运行。探索创建全国首个“无押金城市”,推出“以承诺为凭、以信用作保、以监督保障”的“无押金服务”模式,累计惠及377万人次,退还免缴押金17.5亿元。建成1610家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将“中介超市”服务延伸到乡镇,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二是流程再造“优质办”。全国首创出台工程建设项目租赁土地办理审批手续实施办法,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项目快落地,累计盘活低效用地3191.41亩,带动投资103.3亿元。出台国内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性法规,减少企业申请要素43%,压减申报材料67%,并联审批率居全省前列。创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聚力打造“一县一品”,编制7条特色产业链图谱、5张增值服务图谱,助推特色产业做优做大做强。三是数据赋能“高效办”。推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无证明大厅”,实现5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电子证照“免提交”。全市建设59个“网上办事区”,实现了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全覆盖。
第二,政策服务精准有效。我们坚持以政策落实作为工作落脚点,推动政策精准落实,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撬动作用。一是政策支撑“有力”。深入落实省“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配套出台我市50项惠企政策;出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配套多项助企服务实施细则,构建起推动服务企业发展的全方位政策体系。二是平台赋能“有速”。搭建“惠企通”服务平台,动态更新47.2万家市场主体“数据库”和3.5万条涉企“政策库”,推动奖补政策一口发布、兑付一键直达、评价一口反馈,累计发布惠企政策1万余条,解读2258条,精准推送376万条次,帮助7515家企业获得奖补资金2.69亿元。三是政策问效“有果”。立足政策出台、申报、落实到优化调整全生命周期,建立起部门自评、企业家满意度评价、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惠企政策“三评”机制,以评促改促优。目前,全市惠企政策知晓率达90.75%、满意率和到位率分别达到92.63%、91.76%。
第三,市场服务透明规范。我们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一是品牌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实施“好品滨州”工程,持续推进品牌梯次培育,16家企业获“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家企业5个产品获评“好品山东”品牌,23家企业入围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榜,上榜企业数量、品牌强度、品牌价值分别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二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等各类标准103项,其中,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现了我市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发布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标准。三是商业体系建设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客货邮融合发展村级全覆盖,完成6个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2个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的改造提升工作。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均实现100%全覆盖。开展2024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行动,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26起,罚没款698万元;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1278件,建议修改废止12件。
第四,要素服务保障有力。我们坚持全方位、全领域整合要素资源,集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大力推进“三进三创”工程,举办第五届滨州人才节,吸引3万名青年人才来滨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480家,新增技能人才2.6万人,高技能人才1.3万人,滨州渤海公共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二是土地保障有效供给。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多渠道释放存量土地潜能,今年以来,完成批而未供处置15643.08亩,盘活“五未”土地13097.81亩。深化“标准地”改革,今年出让“标准地”59宗、面积3512.2亩。
三是金融支撑更加强劲。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及可获得性。截至11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2亿元,较年初增加153.66亿元,增速30.2%;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第五,法治服务强力护航。我们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五度并举”,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是法治透明度更高。推行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企业合规建设法治服务,将法治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二是法治公信度更强。深入实施《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形成“纪检监督机关+政府营商监督+涉企职能单位”密切协作配合的监督体系。三是法治加速度更快。构建“大普法、大治理、大和解、大复议、大监督、大化解,小诉讼、小信访”工作格局,调解案件成功率达99%。四是法治融合度更优。充分发挥法智护航中心作用,聚焦需求、供给、产业、安全四维度,推动形成“四链”融合的法治服务整体布局,已累计服务企业群众2.2万余人次,调解涉企纠纷3112件,“营商环境法院”审理案件947件,标的额15.2亿余元。五是法治舒适度更佳。在全省率先建立涉企执法备案机制,编制涉企行政执法不罚、轻罚、不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持续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工作主线,以“提升市场活力行动”为抓手,推动市场主体增活力、政策落实强有力、惠企政策更给力,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持续擦亮“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让服务软实力成为品质滨州发展的硬支撑。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滨州日报记者: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滨州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行动举措?
发布人:
滨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 尹月林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好的产业发展态势,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滨州市政府办公室(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坚持把助推产业发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聚力打造“一县一品”,助推特色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持续擦亮“滨周到”营商服务品牌。
一是明路径,一体化统筹发展。聚焦滨城粮食、沾化冬枣、邹平高端铝、惠民绳网、阳信肉牛、无棣精细化工、博兴商用厨具7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建7个专班统筹推进。围绕全产业链条重点环节,编制7条特色产业链图谱、5张增值服务图谱,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和行动指南。针对企业准入、场所经营、项目建设等重点事项,建立特色产业服务清单,明确办理流程、责任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构建系统化特色产业服务体系。
二是聚资源,集约化高效供给。整合金融、土地、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打造7大特色产业综合性资源群,涵盖行业专家库、生产要素库、配套企业库等N个资源库,汇聚信息3000余条,推动资源供给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分类梳理政务服务、财政金融、减税降费、招才引智等各领域政策,汇聚7大特色产业政策500余条,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进政策精准直达。充分发挥市营商环境研究院“智库”作用,“一对一”指导健全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优服务,个性化靶向发力。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探索特色产业“一件事”集成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比如,惠民县成立镇级行政审批分中心,推动绳网产业事项下沉基层一线办理。滨城区拓展打造“开办食品厂”“开办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公司”“开办油坊”“开办便利店”“开办农药店”5大个性化服务场景。阳信县强化数据赋能,“建设‘智慧云脑’ 提升肉牛产业国际竞争力”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营商环境跨领域“揭榜挂帅”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为企业提供更精准解渴的服务、更直接有效的政策,全力助推品质滨州建设。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成就企业家梦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服务项目建设,助推企业家梦想实现方面推出了哪些措施?
发布人: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惠民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主动服务、用心服务、高效服务,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是全国首创利用租赁土地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针对土地使用权人与项目投资人不一致,难以办理审批手续问题,我们探索实行了利用土地租赁合同办理审批手续的办法。目前,全市有38个项目利用这种办法办理了施工许可手续,减少了出让土地时间,盘活了低效用地。这项措施,打破了工程审批手续“谁的地办给谁”的惯例,建立了“谁用地办给谁”的新机制,填补了政策空白,为全国解决类似难题提供了滨州经验。这项改革自然资源部进行了推广并纳入省政府“十大创新”行动计划,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二是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我们利用工程项目办理用地手续这段时间,让企业签订承诺书,把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可以申请办理4大保障要素和26个审批手续,待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集中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多个证照。目前,全市有57个项目实行“十证联发”,共计为企业节省时间5000余天。
三是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多公告合一。我们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批前公告与稳评公告、土地成交公示、环评受理公示等多个公告公示合并,总时长由41天压减到17天,节省24天。
四是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一般工业项目“联合评审”。将项目需要办理的17组73个事项纳入清单,实行并联审批,累计减少企业申请要素43%,压减材料67%,并联审批率居全省前列。同时按照“能合则合、应合尽合”的原则,将一般工业项目涉及的环评审批、节能审查等事项,实行联合评审。今年完成联合评审项目29个,为企业节省审批时间500余天。
五是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目前23个“一件事”已全部出台工作方案,并已落地实施,其中涉及企业的10个“一件事”也已线上线下运行,实现了“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张表单、只跑一次”。
六是实行全流程“帮办代办”。对全市378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清单化”管理,为每个项目配备帮办代办员,提前介入,“一对一”联接,“全流程”优化帮办服务。今年,累计为企业帮办事项2253项,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山东商报记者:
请问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是如何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监管过程中贯彻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的呢?
发布人: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兵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服务品质”提升,强化监管与服务协同发力,集成发挥质量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职能优势,深入推进“营商”“竞争”“消费”环境优化,高质量招商引资,大力推行服务型执法,为建设品质滨州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第一个方面,集成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质量品牌赋能“增实力”。我们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高标准举办全省“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截至目前,83家企业入选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7个产品获评“好品山东”品牌。二是标准引领带动“添活力”。我们将“标准化”贯穿于“八大品质”提升,牵头编制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标准。发布高端铝、玉米深加工等产业链标准体系,主导制定2项硫脲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化学领域产品规范国际标准制定“零突破”。三是知识产权创新“强动力”。我们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23件、同比增长360%;1项专利荣获第49届日内瓦发明展金奖。“沾化冬枣”入选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阳信鸭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级知识产权保险扶持资金,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
第二个方面,优化环境便民利企,全力服务市场主体。一是我们狠抓营商环境优化,助企服务更贴心。精心收集办理企业梦想74件,申请兑现市级高质量发展资金2145万元。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行动,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661.83亿元。二是我们狠抓竞争环境优化,涉企监管更用心。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1278件,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26起。高标准完成直播带货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三是我们狠抓消费环境优化,促进消费更放心。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滨州”行动,规范化建设消费维权服务站200余家,累计办结投诉举报咨询9.36万件,挽回经济损失627万元,12315效能评估居全省前列。
第三个方面,牢树监管为民理念,监管与服务相统一。一是我们深入推行服务型执法。建立“3+N”模式,“3”即执法前置、包容执法、后续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N”即发挥“大市场”监管职能,一次执法带去多种帮扶政策,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967项。二是我们深入开展延伸后续服务。组建执法后续延伸服务专家库和服务小组,做到“一案件、一服务,一回访、一评价”,一般程序案件执法后续服务率达到100%,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2687家。三是我们深入实施访企问需精准帮扶。执法中同时开展一次“访企问需”活动,摸清企业的基本情况,登记企业发展需求。比如,统筹阳信牛羊肉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开展“食安护航”帮扶行动,培育龙头标杆企业55家。
2025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为民、益企服务”理念,深入推行服务型监管执法,市县联动开展“强百企 助千企 惠万企”行动,打造“市场监管·益企服务”品牌。
鲁中晨报记者:
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创新举措,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得到了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认可,现在“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氛围愈加浓厚。请介绍一下,今年以来都重点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发布人:
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孙广城
今年以来,市民营中心围绕市委“1+1188”发展格局,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工作理念,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部门高效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统筹做好集成改革,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印发实施意见,细化工作要点,优化梦想直报平台功能,建立梦想联络员、助企服务员两支队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席会,复盘梦想办理情况,制定最优圆梦方案,助企做大、做强、做久。突出企业家评价,优化考核办法,推动部门由“监督管理”向“主动融入”转变,不断优化政务环境。今年以来,推出45个梦想典型案例,推动4356个梦想落地见效,获评2024年度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最佳案例并作典型发言。
二是统筹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便捷政策环境。提档升级“惠企通”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省政策兑现平台接入,归集惠企政策1万余条,编制政策电子书30本,组织全市涉企部门录制解读视频85期,精准推送政策376万条次,帮助7515家企业获得奖补资金2.69亿元。平台获2024年“数据要素X”山东省一等奖、大数据创新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深度契合,打造“直达快享”政策环境。
三是统筹推进政企互动,打造贴心要素环境。印发“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政企对接交流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活动37期,收集办理企业诉求129个,带动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政企面对面活动213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梦想,分类处置、精准剖析,找准堵点难点,联合职能部门针对性开展银企对接、人才招引等专题活动,帮助419家企业新增授信、融资42.1亿元,为352家企业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4549人,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四是统筹落实“两个健康”,打造舒适发展环境。放大“红色引领·服务暖企”党建联盟优势,统筹民营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创建工作方案,7家企业获评2024年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深化“心安民营”工程,紧盯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关键环节,面向全市化工产业园区开展“本质安全”专题讲座4场,心理健康进企业活动36场,3项案例入选全国企业心理健康服务典型案例。联合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企业合规协会,免费为企业开展“合规体检”,组织“以案释法”活动13场,“合规制”专题解读30期,民营企业合规师培训班2期,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建设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
下一步,市民营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打赢打好三大战役各项要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民营担当、展现民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