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先生
许多人根本就不读鲁迅的著作,却站在强烈批判鲁迅的行伍里,这是不是我们时代最大的、最不可思意的文艺界怪现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读其书而论其人、其文、其思想,恐怕是对文艺家们一种最可怕的污蔑和诋毁吧。固然,我们可以不必读尽其人之作,但是我们好歹也要读一读,甚至是度过他们的代表作,在去批评或批判不迟。即使是批评或批判,是否也该建立在合理的范畴之内,我们怎么可以要求一个作家去干一个政治家的事情,怎么要一个思想家去干商贾的事情?
其实,并非批评或批判就是显得可尊可贵,纵然,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立场,但是作为一个后来者,作为一个文化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在艺术上想有建树的人,是不可以用“无知来诋毁他人的一切”。
对于鲁迅的批评,大多数都完全是感情用事,其中一部分是因为鲁迅匕首般的言论,它们至今还像寒光逼人;还有部分是因为鲁迅的文笔,那是中国古今之文转型中特有的文笔,其实也是真正见证历史变迁,尤其是文化变迁最典型、最尖锐、最有机、最完美、最自然的一种蜕变的文风。
鲁迅是个天生的理论家,说他是思想家当不如说他是个天才理论家。
他为什么在理论上有如此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有几个因素:第一,他博学多识,只要了解一点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一生所读的书籍数不胜数,他的藏书据说有上万册。在中国近现代史能与其颉颃的大概也寥寥无几。其次,他有着强烈的中国人的情怀,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一点,了解鲁迅的都是知道的,毛泽东曾对他的高度评价是名符其实的;其三,他是渴望新生的一个人,内心有着无穷的活力。这大概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极大关系,从小他家境中落,有失去父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在家是挑大梁的人,身心是很压抑的;而后来又来了一段极为不幸的婚姻——和朱安结婚,过了二十多年的有其名无其实的“夫妻”生活,二十多年没有夫妻性生活,几乎不同床。二十年,从一个青年到中年,完全可以将一个热血的、才华横溢的人压抑成一个“愤青”。
因此,他了解他的社会,了解中国的全部历史——尤其是“黑暗历史”,了解中国人的灵魂,中国的文明与缺憾。因此,他自觉和不自觉地、自然而然地就由一个满腹经纶变成了一种满腹“恼骚”的诗人,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家。因此,对鲁迅的批判,尤其是那种居心叵测、无知下流的诽谤式的批判,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文化流氓行为!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民族,中国文明与未来的十足的无知。
鲁迅的一生都是在跟“死的说教者”战斗,这个秉执的论战宗旨是没有错的,是永远符合人类的真理。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人类伟大人物一种良好的、基本愿望。任何看过鲁迅传记或者知道鲁迅人生故事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在努力帮助人,无论哪个党派、哪个群体,只要是好的,他从去伸出援助之手。鲁迅从来只会在道理上,或者哲理上与人雄辩,从而揭示对手的虚伪和假意;却没有一次主张用“武器毙对手于命”。对于那些杀人者居然不知道自己脸上有血污的人,他的愤怒时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还不是那么麻木或心胸狭隘的人。
所谓文本价值不大,要从什么角度?难道从纯文学的角度就把把杂文这个东西屏在门外吗?无论中外,用杂文的形式论战,是无数文艺家、艺术家、小说家、诗人们的惯用手法;不过,中国的所谓杂文,好像是一种独特的体裁,鲁迅的杂文里不仅有散文、论文、日记、随笔,小说体,甚至很多都是书信、序跋之类等等。看看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论战,书信体等是常用的,也是主流的;我们可以说是杂文。鲁迅的杂文语言富有节凑性的,那种抑扬顿挫式的冷嘲热讽极具杀伤力。其实体裁并不代表什么,主要是看内容本质。鲁迅一生都在跟“死的说教者”论战,从另个角度来说,就是宣扬“活的精神”。试问,这样的宣扬不是最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吗?我们要能做到客观地看待历史,民国时期,杀人依然用的是砍头的形式,有时候居然是铡刀。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很多历史照片都能为佐证。在那样的一个时代,砍人头颅,悬挂示众的年代,活这个字,就是最大的普世愿望和普世价值。
很多帮闲的文人,帮凶的文人,他们不但不呼吁给人以“活”,反而给被杀者以污名,加上重重的罪过;那时候,鲁迅宣扬“活”的理论,就是最伟大的理论。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也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狂人日记》其实它的母本是果戈里的《狂人日记》。果戈里在《狂人日记》里只是批判了俄国人的猥琐,人格扭曲,不正常的思维等等;但是,尽管认识到专制制度下的国民心灵的疾病,但是,他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在有什么深度的批判,不过是嘲笑一下而已。所以,早期的果戈里算不上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是现实主义作家,到了写《死灵魂》的的时候,笔触才加重了。但是,果戈里写完《死灵魂》后,内心很不安宁,觉得不仅仅是批判那个自己同阶级的人士,连同自己在内也遭遇了批判;于是,他认为自己的著作其实将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这是痛苦的!最后,他将《死灵魂》第二部,也就是最具有精神批判的部分,付之一炬,烧掉了。只留下第一部看似仅仅是喜剧的部分。
鲁迅接手《狂人日记》后,他觉得不能仅仅停留在嘲笑的基础上,不能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仅仅给他贴个狗皮膏药就成,然后,依旧看这个人的笑话。他觉得应该加以彻底的否定。再说,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不就是一种恶魔般的疾病吗?鲁迅觉得这种疾病时要被彻底消灭的,于是,他在《狂人日记》里发出“吃人”的呐喊。然而,如果事情仅仅是一种“毁灭式的呐喊”,倒并显得多么伟大。鲁迅高人一筹地方是,他不仅仅喊出“吃人”这个真相,而且,他更是喊出“救救孩子”这样响切寰宇,传至今下的呐喊声。“消灭无药可救的人,为了给孩子以生活”,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文化深邃内涵,这样的文明愿望,这样的火炬般的文学理想,不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壮举吗?如果果戈里是伟大的,连同他的著作本身,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鲁迅不是伟大的,连同他的新式的《狂人日记》?!
鲁迅没有心思去写那些闲情偶记类的作品,他曾经有规划了几部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都会都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但是,我们何必计较这些,难道非要一心处心积虑搞到世界的头衔,才是伟大吗?鲁迅的杂文是为了中国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个为中国人而苦心积虑地作家,文艺家,我觉得这就够了!捞头衔的事情,还是让别人去干吧。有些人已经习惯了捞头衔,认为头衔越多成就越大,在我看来,这个是一种怪病。
当然,鲁迅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仅仅是圣贤的形象。正如马克思评价歌德所用的辞一样,鲁迅也存在自己的短板。比如鲁迅的观点其实比较驳杂,没有完美的体系;有时候的论点只是一种愤怒,并没有去考虑其中的辩证;有的论点还欠缺时间去检验。在语言上,鲁迅坚持那种“白里夹古”的做法,现在已经不符合我们的用语习惯,在这方面,他确实因为有些涉古太深,没有孑然超越。今天,我们的语言已经更加深入一步,对那种“长衫式形象的”语言已经摒弃。正如在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我们不能再圈地盖民国式住宅一样,我们确实不可能在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鲁迅的文章里参杂的那些古文、古语等,都是活用,其重点就是“活用”!这个本领,无论是当时文人还是现在的文人,都不是那么轻易就用好的。因为他的妙方活用是建立在内在逻辑基础上,不是简单的“引用”。当我们的阅读眼界足够广阔时,我们就不难发现鲁迅的文学语言艺术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时代综合体,其得益于日本文学最多;他的讽刺艺术得益于俄国文学最多;他的哲学思想得益于德国最多。他的幽默,是冷幽默,得益于北美文学;鲁迅论辩的严谨得益于中国古典文学(主要是浙江派)。只有他的用语习惯是自主研发的,而且,鲜有人超越!
鲁迅文学不是国产货,是世界文学!
2022年 9月13日
作者:邵风,安徽肥东人,作家、编剧、书法爱好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来贝》;剧本《出租房》系列、科幻剧本《托鲁传奇》等;长诗《贾佑思历险记》等。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