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宏宇

北京的“西直门天主堂”,俗称“西堂”,在距离2024年圣诞节不到十天的时候,贴出告示,明确讲“堂区关闭”,理由是地处狭窄道路、游客太多、影响交通……

皇城根儿下的北京人,讲究方位,天主堂,也按东南西北划出了方位,分别是位于东城区“八面槽”(王府井大街北侧)的“东堂”、西城区西直门附近的“西堂”(就是上及告示关闭那座)、西城区(原属“宣武区”)宣武门旁的“南堂”和西城区“西什库”的“北堂”。

如今,“西堂”算是“明明白白”关闭了,另三座……本来一直最多就是路过、远远看一眼,现在倒想挨个寻访了去、离近看看——百多年前义和团要是有推土机挖掘机什么的,大概率,这些劳什子留不到今天等着贴告示关闭;如今吗……说不定哪天,那些挺古老、很精到的西式建筑,就会以“文化入侵”的“标志”、“堡垒”的“身份”,被彻底整消失。

不操心它们了,操心也没用。说回眼前——还差几天就到了的圣诞节。


(一)防“文化入侵”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出《史记·周本纪》,具体意思不说了,万一真是头回见,字面也大抵能明白;毕竟,古语、文言,不是外语,但凡胸中有个墨水瓶子底儿,这八个字也都……是吧。对比着,冒大不韪地,把“民之口”替换成颇具时髦色彩的“文化入侵”,合适不合适的,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的确,在有些领域,甚至是关键领域,比如中小学课本(尤其小学课本),确有不少“文化入侵”甚至是“本土文化被销蚀”的现象、危机;究竟怎么形成的,不了解,自然也不敢置喙;可以说的是,由于这些现象、危机,文化入侵,成了全民、全领域的“拼斗课题”,任何事物,只要有可能的迹象(比如丰子恺漫画中的木屐),甚至有一点点可供联想的影子(比如“农夫山泉”的瓶盖),就提起十二万分警惕,大肆批讽、大肆声讨、大肆跟有些特别领域“卡脖子”的情况做“意图对接”,并以诸如穿汉服(甚至是“飞鱼服”)、“学宫”式高校毕业仪式、全方位揭露“西方伪史”等标志性行为及其“浪潮”表达抵御、抗拒,并籍以强化民族自信。

其中,抵制“洋节”,可谓最具普遍适用性;而“洋节”中,圣诞节,无疑是“最中心想定靶”;好几年了,临近年底,都免不了一番“拼斗”;及至当下,北京“西堂”的“告示关闭”,更使这“拼斗”由以往的“线上”切切实实“落地”到了现实。

绕开这样的防范、抵制对民族自信究竟是“强化”还是什么的话题,单说“文化入侵”——中小学课本成批拿掉革命传统经典课文和鲁迅文章、代之以爱迪生华盛顿以及众多杰克约翰史密斯们为主角的故事,革命战士插图形象卡通化甚至“呀卖呆”化,的确不妥、很不妥,甚至都可以说“悖逆”,铁定是对青少年“正向”思想启蒙的困扰甚至是破坏!据说,随着相关抵御意识的强化,课本危机已大大被削弱、排除;以笔者看,若当真落实了,并可得以长久坚持,“文化入侵”的“问题”,就算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至于不直接涉及青少年思想建设而却相关包括“开放”在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其他领域、方面,窃以为,或许不需要那么那么地严防死守,以免矫枉过正以及所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如同好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总结出来的治水得“疏”而不是“堵”,对于外来文化,不说别家,就咱们,历史上看,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一点点规律:强大而自信的时代,都是高度开放和包容的;封闭排外,几乎都源于缺乏自信(甚至充盈着自卑),结果也都是“自弱”。


(二)圣诞节在现代中国的故事

先多说一句——关于所谓“日本元素”,尤指在服装、图案、建筑风格等具有直观审美效果的方面,稍懂点儿历史,就应该不至于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理由很简单:几乎所有所谓的“日本元素”,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元素”!因为,有关日本“传统”的“近乎一切”,其“本源”,都是华夏文明;木屐、飞檐、团扇,甚至深被国人所憎恶的和服、武士剑(倭刀),也都是“汉服”和“唐横刀”打底哒。

相比而言,圣诞节,以及……什么的,倒正二八经是“西来”的“异相”,但说到底,如同某些相对平和理性的自媒体人所言,文化,本身就具有“互融”属性,究竟算不算“入侵”,不是简单地看是否“进入”,而是外来元素的“进入”,是否侵害、否定、磨灭了具有可比性和对应特征的本土文化。

比如圣诞节,其实,大多数以至于绝大多数将其视为节日的国人,尤其以其为噱头的商家,是并不怎么“懂得”的。简单举例,我们将圣诞节前夜译作“平安夜”,于是就有了把苹果谐音化当成该节日吉祥物的风气,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外来元素本土化;更甚至于,在上世纪及至世纪初这股风刚起来的时候,商场“求洋”拽英文,居然把“平安夜”直译英文成了peace night(平安的夜晚),而竟不知本来应该是Christmas Eve(圣诞节前夕)!

那时候,真正讲究过这个节的西方来客们,还挺泾渭分明地不涉足那些主要面向国人的商场,不然,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笑话。

那时候的西方来客们,在他们投资的企业里,12月中旬甚至更早,会组织全员参与的企业内部大聚会,称Christmas Party(圣诞聚会)或Christmas & New Year Party(圣诞暨新年聚会);聚会过后,他们恨不得第二天就潮水般离境回国度假,直到公历的翌年元月上中旬才会再出现。那段“真空期”里,通常,他们不会准许中国籍员工休假,因为不能让企业唱空城计;他们过完节回来,一个来月后,会遵循中国的假期安排,让中国籍员工休假过春节,他们称Spring Festival(春天的节日)。

那时候,家里蹒跚学步的小娃儿,很喜欢圣诞树,就带着去看,甚至还买了个小的回家看着玩儿。

顺便给ta简单讲了讲圣诞节:据说是一位西方人崇拜的宗教创始人的生日,这位“他们的圣人”,出生在公元前1年的12月25日的伯利恒;那个地方,离咱这儿万里之遥;他们后来把这个宗教纪念的日子,变成了寄托美好愿望的欢乐节日,正好也临近新年,所以就搞得很热闹、很流光溢彩;再后来,他们来了,甭管怎么来的,总之是来了,把他们的这个节日,带到了咱这儿;咱中国人喜欢热闹,也好客,就也跟着一块儿热闹……

这话说了没几年,小娃儿还没长大,西方来客们在咱这儿的企业,就把全员大聚会挪到了临近咱中国春节的时候,称Annual Party(年度聚会),“主题”也由Christmas & New Year(圣诞暨新年)变成了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

据说,在几乎所有有中国人或华裔生活的地方,当地人(非华裔更不是中国人)也大多很热情很欢快很隆重地庆祝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好像,他们都很不在乎甚至挺欢迎、挺喜欢这样的“文化入侵”。


(三)世俗化的宗教节日不过一场热闹而已

今天的圣诞节,即便在其发祥、盛行的西方,也其实早已从充满宗教色彩的纪念日“世俗化”成了类似辞旧迎新那种意味的欢乐主题日;除了12月25日破晓时有的地方还会有人(或者公共广播什么的)用当地语言来句“耶稣诞生啦”和大概率只是部分人参加、肯定已然高度简化的宗教仪式,基本上,也就是“吃喝玩乐”的套路——火鸡代替了饺子、圣诞老人送来的袜筒代替了长辈发放的红包、唱歌跳舞的多打麻将的少、“恭喜发财”变成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而已。

很喜欢网上看到的一个话——圣诞节我不过,但是要放假,我肯定歇。

挺有点儿“贴”地想起本人一直以来笃定的一个“宗旨”:去寺庙道观教堂之类宗教场所,不信不入正室,外面看看就好,尊重别人的“信”。正是因了这所谓宗旨,离住家两公里不到的大名鼎鼎的雍和宫,居然从没去过。好多人去拜,求什么的都有,却傻傻弄不清,那本来是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即皇帝位前的“潜底”雍亲王府改建而成的其本人崇信黄教而专设的私人寺庙,供“曼达拉佛”,主“欢喜”,引申含义为子嗣丰茂……这些不知道也没什么,更不需要弄清楚,只当一个景点儿去欣赏,就是“世俗化”的享受。

相比而言,圣诞节所牵连的那门宗教,更可谓“零门槛”;说不得,这也可能是其影响广泛的重要因由。最晚也是七世纪“武周”时代,以至今尚完好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为证,这门宗教就已经开始在中华大地的中心地带有所传播了——大秦,是汉唐以来对罗马帝国及其代表的西方的称谓(汉代理论上不承认紧前的“秦朝”,后世也相当长时期不正式承认);景教,是那门宗教在当时咱们的语境中对其的称谓。那时候,国家挺强大,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科技也极大可能很领先,长安为代表的大城市,到处都是异域来客,很多边境都只有“守将”而极少“守军”,只在面临严重战争威胁时才会调集大兵备战、迎战,更多的偶发冲突差不多都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式的“小动作”……景教,就那么来了,平和、谦恭、充满诚意,咱就立碑把事情刻上去,算是纪念……

一千几百年过去,那门宗教断断续续细水长流地在咱这儿传播,咱该怎么还是怎么,没现出啥被“入侵”的危机。今后,他们自己都“世俗化”了,“入侵”就更没劲头儿了。

在咱这儿,就算真正的信徒,也没见谁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还有八月十五、五月端阳、元宵节,等等等等,一样儿都落不下!

当然,关于“节日”,咱们文化的最根由,含义、指代、寄望等等这些,跟西方的有很大差异;但过到今天,怕是也没谁较真那些个了。节日,更成为了人们放松、相聚、吃喝玩乐、自我调整和鼓励以及联络感情的由头,简单说,就是“图个乐儿”。


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本地节日也好,外来节日也罢,都可以过一下子的吧。

铜皮铁骨,自然无惧刀斧相加;内心强大,更会乐于兼纳包容。把别有用心的文化入侵从兼纳包容中甄别出来,集中力量,干脆利落没商量地干掉,剩下的,实在不至于太过警惕。

——《写乎》《作家荟》关于稿酬的启事:

1、2025年1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公众号最低阅读量≥200,稿酬5元;一个月内(下旬作品截止次月10日),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写乎》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