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发话,欧洲4国不敢妄动,“伊鹏3号”事件说明了哪些问题?瑞典事后表达不满,中方是如何回应的?

今年11月份,位于波罗的海的两处海底电缆接连遭到破坏,德国、瑞典、芬兰以及丹麦四国均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货船“伊鹏3号”。西方媒体更是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揣测中方货船是“蓄意破坏”,欧洲四国还出动了军警力量,试图截停“伊鹏3号”货船。



中国货船“伊鹏3号”

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当初的银河号事件,美方以怀疑中方“银河号”货船载有违禁品为由,强行截停并且登船检查,这件事也成了国人心中的一道坎。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伊鹏3号”是中国的货船,中方不会允许银河号事件重演,欧洲四国也不敢效仿美方的做法。

尽管瑞典态度很强硬,但在中方发话前,他们都不敢有所妄动。本月19号,苦等了一个月左右的欧洲四国,终于收到了中方的通知。随后在中方的主导下,四国派代表参与联合调查,不过这次必须由中方主导,4国代表可以登船,但只能以观察员身份,而且只能进行常规性调查。



瑞典外交大臣斯坦纳加德

在经过登船调查后,我外交部23号宣布,“伊鹏3号”已经复航,目前已经离开了停留海域,正前往埃及。不过瑞典方面却表示不满,瑞典外交大臣斯坦纳加德声称,虽然已经获准以观察员身份登船,但中方并没有授权检察官在船上开展初步调查,他们能做的就是和船员交谈而不是询问,开展技术评估而不是调查。

斯坦纳加德还称,瑞典要求允许检察官和警方对“伊鹏3号”采取措施的要求没有改变。瑞典对华态度本身就不太友好,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为了寻求加入北约,多次在涉华议题上出言不逊,例如在涉台等我国内政议题上指手画脚。



瑞典

这次瑞典紧咬不放,就是想要给中方添堵。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为保障船员的身心健康,经过综合评估,并且与相关方商议后决定复航。毛宁还强调,中方已经邀请德国、瑞典、芬兰以及丹麦共同参与完成联合事实性调查,提供了相应的资料和信息。中方愿与相关方保持沟通,推进事件的后续处置。

中方的态度已经很清晰,该配合的中方已经配合,相应的资料和信息,都已经完成向有关方提供,瑞典没有必要揪住不放。瑞典有什么请求,中方愿意保持沟通。当然了,想要“伊鹏3号”返航显然不现实,登船单独展开调查更是不可能。



毛宁

这次中方对“伊鹏3号”事件的处理,堪称完美。既维护了国家形象,同时也回应了欧洲四国的关切,没有让这起意外事件演变为外交摩擦。这和俄罗斯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2022年的时候,俄方一艘货船在英吉利海峡被法国海警押至法国北部港口,并且强行登船检查,当时俄方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向法国表达不满。这次欧洲四国将“伊鹏3号”截停后,却不敢有登船的动作,而是主动等待中方回应。因为他们清楚,这艘货船的背后是他们不敢轻易得罪的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