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的头号新闻,当属“兵败蒙特卡洛”,在决定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进行到最终轮时

前三轮投票全部获得首名的北京,已经准备提前开香槟,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

然而当最终轮的投票结果出来时,一盆冷水泼到了12亿中国人头上,悉尼以仅2票优势逆转战胜北京,成功在最终轮赢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

先胜后败与微小差距,让大多全程围观的中国人极其不甘,在投票结束后,他们将目光都集中在了,本不应出现在这次投票中的朝鲜代表金俞顺身上

中朝交恶

虽然在最终轮投给悉尼的票数有45票之多,然而这其中只要有一个选择北京,那么就可以将悬念继续保留下去



不过在这45票当中中国唯独对朝鲜的那一票念念不忘,还是因为在这次投票之前,中朝关系已因朝鲜的一厢情愿,走到了历史最低点

自朝鲜战争结束后,中朝关系就处于一个长期波动向下的趋势,在冷战前中期,影响中朝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与苏联的博弈

因中苏长期交恶,苏联希望社会主义阵营中能多一个给中国施加压力的跟班,而朝鲜也希望两边下注,避免被单一国家裹挟

因此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既会通过频繁访问中国来维护朝中关系,背地里又会在中苏边境对峙期间秘密调动朝鲜军队,以向苏联展示忠心

当时的中国本着尊重传统友谊与团结邻国的原则,即使对朝鲜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也没有减少对朝鲜的支持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三十多年中,中国一直在向朝鲜提供以武器装备为主的各类物资,同时在外交上,中国也始终不承认韩国,并在各种场合都将其称为南朝鲜伪政权

然而当中国为对抗苏联,选择同西方阵营实现一定程度的和平之后,面对韩国递来的橄榄枝,一个令人尴尬的选择,摆在了中国面前



尼克松访华前后,西方阵营中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0年11月,察觉到风向变化的意大利就同中国首先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后几年,西德、英国、日本先后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也在1979年1月同中国建交

但近在咫尺的韩国,却始终没有实现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为了获得家门口的巨大市场,八十年代的两位韩国总统可谓煞费苦心

全斗焕政府先是妥善处理了296号劫机事件,又在1985年的3213号鱼雷艇事件中以极为克制的态度,维护了中韩两国的颜面

因同韩国的所有交往,都会被朝鲜怀疑中国是否在改变对其支持立场,为了让朝鲜对中朝关系放心,即使韩国总统已经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中国也没有在八十年代向韩国打开建交的大门

可在朝鲜看来,对他们的支持不绝对,就是对他们的绝对不支持,因此当朝鲜即使站到绝大多数国家对立面,也要抵制1986年汉城亚运与1988年汉城奥运

而中国却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为韩国撑场子时,朝鲜对中国的信任,就已经开始朝0的方向发展了



冰点

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朝交恶,本质上是朝鲜不尊重中国大国地位的同时,又希望中国作为大国,对其提供始终如一的庇护

中国因外部局势变化时必须以自身为出发点而进行转向,朝鲜这种拧巴的心态,就会在此时成为摧毁中朝关系的爆点

1990年,苏联以一种通知的态度告知朝鲜,他们将改变朝鲜半岛上的外交策略,选择承认韩国并与之建交

朝鲜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略表不满,这不仅没有改变苏联的决定,为惩罚朝鲜的不顺从,苏联甚至还提前了同韩国建交的时间

在苏联与韩国建交之后,中国也没有理由继续为了朝鲜不承认韩国,不过中国依然对朝鲜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1988、1989、1990年中国就曾三度向朝鲜解释过同韩国建交的意向与原因,而中国在推进中韩建交时,也往往在与汉城谈判后选择同朝鲜通气

为保证朝鲜利益,中国还在中韩建交谈判中特意为朝鲜提出过“交叉承认”方案,然而中国的努力并没有收获朝鲜的理解与支持



在韩苏建交两年后的1992年8月,中国才同韩国正式建交,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金日成罔顾苏联已经解体、世界局势出现巨大变化的事实

认为中韩建交是中国对朝鲜的一次严重背叛,他自中韩建交开始再也没有出访过中国,对中韩建交后中国主动向朝鲜派出的外交使团,他的态度也极为冷淡,就是在中朝关系降到冰点的背景下,事关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投票到来了

投票

大型运动会的举办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节点,而在东亚,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东京在1958年与1964年先后举办了亚运会与奥运会,与之而来的是日本在战后快速复苏并坐上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把交椅

汉城在1986年与1988年同样先后举办了亚运会与奥运会,同时代的韩国也在近三十年高速发展后,从极端贫困国家变成了准发达国家

当中国于1990年成功举办亚运会后,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就成为了当时12亿国民共同关注的一件事



亚运会结束之后,中国就开始了筹办奥运会的工作,按照开办前七年决定举办城市的规则,1993年是中国的第一个申奥机会

事实上中国在1993年赢得奥运举办权的概率相当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并没有有力的竞争对手

北京的对手有四个,德国柏林、英国曼彻斯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澳大利亚悉尼

德国、英国甚至澳大利亚都在此前举办过奥运会,而伊斯坦布尔甚至不是土耳其的首都

正因如此,北京在投票开始前就被认定为赢面最大的候选者,然而在投票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本不会参加奥委会活动的前朝鲜奥委会主席金俞顺,意外地出现在了投票者名单当中

这个细节为何重要?因为事关举办权的投票是匿名投票,而为了保证投票的真实性,国际奥委会又要求有资格投票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必须亲自到场投票

在1993年奥运会举办权投票前,金俞顺虽保有国际奥委会委员职位,但已卸任朝鲜奥委会主席并转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

按照惯例,他已不会参加国际奥委会的活动,但在平壤的指示下他还是从东欧罗马尼亚前往西欧摩纳哥投票



事实上在最后一轮投票前,北京相较于其他四个候选者的优势都极为突出,北京最终落选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偏向北京的埃及与保加利亚两国的代表

因认定北京将大比例胜出,而没有前往摩纳哥投出自己的一票,因此突然多出来的朝鲜的一票,事实上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结果

不过国际奥委会从未公开过详细的投票结果,而朝鲜也并未承认他们投票给了悉尼,因此无法将1993年的落选归咎于朝鲜

然而在投票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1993年的落选对于中国而言也并非坏事,实际上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中国虽多次向朝鲜派出代表团试图恢复沟通

然而不仅金日成再也没有到访过中国,直到1999年朝韩关系缓和前,朝鲜也没有再派出过一位官员访问中国

1993年奥委会投票结束后,金俞顺也是当即离开摩纳哥,而并未同中国申奥代表进行更多交流

在申奥失败后,中国也并未深究到底是那张选票导致败选,而是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新的申奥周期当中



客观上讲,1993年申奥失败对于中国而言是因祸得福,申请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本就是成功举办亚运会后中国在惯性下的冲动之举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腾飞的开始阶段,即使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依然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基建水平也远不及2008年,在1993年申奥失败反而让中国认识到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举办奥运会反而会弄巧成拙

因此中国重新评估了举办奥运会所需的各项条件,并最终决定跳过2004,直接向2008年的举办权发起冲击

事后证明,正是因为1993年的惜败,才让中国得以冷静看待奥运,而在精心准备了八年之后

2001年的奥运会举办权投票也远没有八年前那样充满悬念,北京不仅在首轮投票中遥遥领先



在次轮投票中就拿到了全部105张选票中的55张,在候选者还有四位时就终结了悬念

2008年的北京奥运最终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而无论朝鲜在1993年真实投票如何,如今的结果,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