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共有十六位正宗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却没有葬在北京明皇陵墓群之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明孝陵,临危受命的景泰皇帝被哥哥朱祁镇踢出群聊外,最传奇的其实还要数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十六帝简表,太祖朱元璋是活得最长的皇帝。(本文由作者原创)

因为朱允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正宗登基为帝并且当政过的人中,唯一“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谜之皇帝。有些皇帝也许也存在失踪的事实,但人们大抵上知道他们去了何方,遭遇了什么结果,唯独朱允炆,六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猜测并寻找,但始终毫无头绪。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房长子,贤名远播的太子朱标。作为正宗的明朝第二位皇帝,这个皇位本来是他爹朱标同志的,可惜的是,朱标虽然贤明,但寿命却不长,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因病而亡,留下伤心的朱元璋暗自抹泪,毕竟,这是朱元璋26个儿子中最受器重的一个,也是最能服众,很有可能带领明朝早日辉煌的最佳人选(起码当时朱元璋和朝廷百官还是有这样的认识的)。



朱元璋应该是仔细斟酌过的,考虑过一些儿子承继大统,但最终,这个倔强的布衣天子还是把皇统交给了他最爱的长房一系。于是,身为长房长孙的朱允炆被最终确立为皇太孙,待他百年之后继承大位。

朱元璋这样的抉择对于长房和朱允炆来说充满了爱和温柔,但对他的其他儿子们来说就不是那么有爱了,其中,对此感到最为不爽的就是他的四儿子朱棣。朱棣被朱元璋封为燕王,勇猛智慧敢战的他替大明王朝驻守北京,直接对抗蒙古各部铁骑。据传说啊(朝堂和民间都有传言),朱元璋的儿子中最像他本人的,还要数这个四儿子(不是4S 啊)朱棣,朱棣本人也曾志向远大,但由于之前有大哥朱标在前面,他还不敢造次。可现在不同了,他那雄霸天下的老爹居然要将同样雄霸天下的自己放弃,而选择看起来那么柔柔弱弱的侄子朱允炆,真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你不给我!你不给,我就抢。

1398年,70岁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南京,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改次年即公元1399年为建文元年,史称“建文帝”。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可以说朱允炆的臀部还没有坐热,驻防北京的燕王朱棣在一代枭僧、“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襄助下,起兵南下,铁骑直扑南京,以图谋夺取本应该属于他的天下(至少现在的燕王、将来的明成祖自己和他的和尚军师姚广孝是这么想的),史称“靖难之役”。

骁勇善战的燕王殿下与文弱书生建文皇帝的对决从此开始。其实,按照书面实力来说,朱允炆的实力是要强过朱棣很多的,毕竟建文拥有的是整个大明天下,而朱棣却只有北京驻防一地,但很多时候,真正的实力从来不是靠这些书面数据体现的。



朱棣最新的照片,昨天刚给照的哈。(本文由作者原创)

朱棣和他那不爱佛经爱战争的老和尚军师都很聪明,他们不打多余的战争,率军直插南京,一条路走到黑,端的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高度怀疑后来的清军应该也是学习了朱棣此法以对抗明军),再加上长期与蒙古各部的征战,朱棣的手里全都是精兵强将。

而朱允炆这边呢,虽说书面实力强大,但却是外强中干,明初能征惯战的将领很多都被朱元璋收拾干净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草包将军,比如朱允炆的南军统军大将就是著名的草包将军李景隆,而且,文弱的朱允炆虽说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可实际上他的威信还是存在很大不足的。

如此种种,经过差不多三年的各种拉锯战,年轻缺乏经验的朱允炆到底还是没有干过自己能征善战的四叔朱棣,1402年,来自北京的“叔叔”牌铁骑踏上了坚固异常的大明王朝的南京城墙,而朱允炆的“建文”年号此时才用了不足四年时间。



姚广孝,历史上权力欲望最强的和尚,没有之一。(本文由作者原创)

就在南京城破之日,大明王朝曾经的掌舵人,建文帝朱允炆就这样神奇地失踪了,仿佛就在这大千世界中蒸发了一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两百多年后,据说当时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曾经告诉万历皇帝,建文帝当年是化装成和尚从密道跑了,后来还活到正统年间,活了九十多岁,但这也只是传说,没人能够确切证实。当然,也有人说建文帝当时已经被烧死了,但此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没人找得到建文帝的尸体。

总之,朱允炆就这样不见了,即使是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没人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把侄子朱允炆拉下马后,朱棣顺利登基为帝,开启了“永乐盛世”的光辉时代,这也确实是个特别狠也特别厉害的帝王,他废了建文帝号,对有实力的骨肉兄弟不遗余力地打压,对反对他的臣子不惜毁家灭族,比如大儒方孝孺就被灭了十族(这个我其实是很怀疑的,是不是有人夸大其词地栽赃?)。而他那个智慧的和尚军师也许是知道自己好歹是个和尚,挑起内战还是很有罪过的,所以就在功成名就之后退隐朝堂,做回了真正的和尚。



南京市雨花台方孝孺墓,朱棣虽然杀了他,但还是很尊敬他的。(本文由作者原创)

再到后来,有人又传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朱允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的,但也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个说法。但个人认为,为寻一人而耗费如此巨大的代价是不太可能的,特别是后期,朱棣的皇位已经完全稳固后,再这样做就更没必要了,所以,这种说法我们听之一笑就好了。

哪怕是六百多年后的现在,也还是有不少地方爆出所谓的发现建文帝陵墓的新闻,但都是捕风捉影,从无实证。所以啊,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进,我觉得这个建文帝朱允炆真正的安身之所估计是很难查清楚了。

不过,我们还可以使用逻辑推理和合理猜测的方式来进行推演。我认为我大概可能也许已经破解了建文帝失踪的深层寓意,即:建文帝当时就已经死了,或者说,他即使不死也和死没什么两样了,但朱棣必须极力维持他“生死不明”的状况。

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如果我说这是八零九零后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朱允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反对?(本文由作者原创)

其一,朱棣不能够官方宣布朱允炆的死亡,这于理不合,于礼更不合。朱棣登上皇位,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违背了他的父亲遗愿,抢劫了自己尊敬的大哥朱标家的皇位的,这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当时,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哪怕你用强权进行压制,也难封住天下悠悠之口。你抢了皇位也就算了,居然连侄子的性命也要堂而皇之地害死,那就更不可能为天下所接受了。作为意图有一番大作为的一代雄主朱棣来说,他绝不能够判朱允炆“死刑”,无论怎么死都不行,这不是一个当亲叔叔的该做的,更加不是一个好儿子做得的。

其二,现实要求朱棣不能够让朱允炆“活”下来,朱允炆必须“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皇位争夺下来何其不容易?!这要是把曾经的竞争对手留下来,往后的岁月里还有好日子过吗?这不是往自己脖子旁边放一把鱼肠之剑,随时可能要了自己的命吗?你要知道,朱棣的皇位是直捣南京换来的,那时候普天之下有异心的应该不在少数,要是让朱允炆活下来,说不定就有个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跟他玩一次“靖难之役”,这谁能够保证不会发生呢?!因此,当时摆在朱棣面前的情况就是,侄子朱允炆只能死,不管这个死是肉体消灭还是终身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监禁等同于死,反正就不能够有活着的消息放出去。



第三,以朱棣的控制力和实力来说,就算朱允炆跑了,找到他并非难事。朱棣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控制力和实力属于上上乘的那种帝王,聪慧、果敢、狠绝、权力欲极强,他的手段也前所未有,前有老爹留下来的锦衣卫,后有自己一手操办的东厂等名闻千古的顶级特务机构,他们连某个官员一天吃什么菜都清清楚楚,更何况是找个大活人。再说,大明王朝的里甲制度也是深入到每一个村社角落,别说藏个大活人,就算是藏条猫猫狗狗,也不是那么难查到的。所以,朱允炆根本是藏无可藏,躲无可躲。

由是,为了堵天下人之口替老朱一家保留些颜面,也为了自己的皇位坐得安安心心、稳稳当当,朱允炆是既不能够死,也不能够活,维持那种死活不知、生死不明的状况就是最大的利好,自己再搞点小动作,比如派个大臣下西洋什么的,整一个名为找朱允炆,实则宣扬中华国威的行动,就很容易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真是比什么直接弄死侄子朱允炆要好得多。



把这么大的行动说成是为了找一个人,也真是个人才。(本文由作者原创)

而真正的朱允炆呢?当时恐怕已经驾崩了,毕竟只有死人才最安全,可我也不会排除朱棣还保留了一丝对大哥老爸的敬畏和对亲情的些许眷恋,并没有弄死朱允炆,而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地把侄子直接圈禁了起来,但这样一来,对于建文帝朱允炆来说,与死亡又有何异?!

所以,朱允炆应该是真的死了,即便没死,也跟死了一样。

你们觉得呢?



拿这个做文章的,六百年来从无断绝,但没有一个真正靠谱的。(本文由作者原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