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达川区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要素,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引导各村(社区)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升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绿油油的油菜长势正旺,一片生机勃勃。田地里,村民们正积极开展匀苗、施肥等工作,为油菜越冬做准备。这些工作也是村民们就近务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村民 王永蓉:在这里务工,80块一天,流转土地就是150元1亩,直补款140元1亩,最少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
油菜产业是锤虹村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之一,共种植面积300余亩。通过盘活耕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今年,锤虹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突破80万元。
达川区赵固镇锤虹村党委书记 赵俊:我们建立健全“村集体+企业+农户”联动带农机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集中代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还可以实现、流转土地、就地务工、粮食直补等多项收益。
达川区赵固镇辖1个场镇社区、9个行政村。近年来,当地针对人均耕地较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少等问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创建山地品质露天蔬菜示范镇为抓手,创新“三抓三强三提升”发展模式,推动“造血式”发展,实现全镇产业布局、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致富增收“协同发力”,推动全域村集体经济“两年成形、三年成势”。
达川区赵固镇副镇长 覃芳亮:我们按照“产业相近、区域相邻”原则,引导9个村通过集中连片发展蔬菜产业,并先后组建9个农技服务队,加强技术指导,壮大技术人才队伍。2024年,我们全镇发展山地品质露天蔬菜基地10000亩,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突破350万元,较2021年增长300%。
如今,像这样的村集体经济正在达川区各村(社区)火热发展。在达川区大堰镇堰坝村,当地通过村集体+种养能手+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稻+蛙”生态种养。眼下,新的养殖基地建设已近尾声,投入使用后,当地的“稻+蛙”生态种养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实现新的增长。
达川区大堰镇堰坝村党总支书记 李想: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1亩1吨的产量,今年就已经达到了80余吨,项目实现营业收入8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
达川区大堰镇因地制宜,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以蔬菜种植、“稻田+”为主线,共发展“稻田+”近200亩,蔬菜种植200余亩,有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纯收益已超10万元。
达川区大堰镇人大主席 谢宏波:我们成立了集体经济领导小组,驻村领导带队全程参与项目谋划、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并且,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村民和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村集体、农户多方共赢。
近年来,达川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据了解,达川区现有20个乡镇、4个街道共231个行政村,目前,2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已实现全覆盖。
来源:达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