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蓝鹰书院总编辑陈放:读罢这篇文章,仿若跟随画家杨林一同踏入了芜湖南陵那宁静古朴的丫木脚村,开启了一场满是诗意与艺术气息的奇妙旅程。丫木脚村,这个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地方,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藏在岁月深处,虽历经沧桑,却韵味十足。
杨林因友人提及而心生好奇,踏上这片土地,沿途的乡野风光、独特山景,村内徽派古民居、神奇泉眼等,皆成了笔下生动的素材。更让人触动的是,他用画笔细腻地记录下了村子四季的模样,春的苏醒、夏的繁茂、秋的清幽、冬的孤寂,每一笔都倾注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一个人对家乡的热爱,大抵就是像杨林这般吧,用脚步去丈量家乡的山山水水,不放过任何一处隐匿的美好,再用画笔精心地记录她的美,进而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份美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晓、领略。
在这喧嚣尘世中,丫木脚村无疑是一处能让心灵栖息、让艺术生根发芽的净土,值得我们静下心来,随着杨林的视角,去好好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
力与无尽的生活美好。相信读完此文,你也会对这个古村心生向往,去探寻那藏在寻常巷陌间的诗情画意。
《西江月・丫木脚村》
翠嶂绵延环绕,古村静谧深藏。徽居错落韵悠长,石径幽通小巷。 春至繁花添彩,秋来枫叶凝霜。 四时佳景入诗囊,墨染乡情难忘。
著名画家杨林:写生者的诗意栖居地丫木脚
图文\杨林
在艺术的探索之途,每一处陌生之地,都仿佛藏着待挖掘的灵感富矿。 春天,我在方村老街写生时,友人提及南陵的丫木脚村,这于对芜湖颇为熟悉的我而言,还是感到十分的陌生与好奇,这更驱使我在方村写生结束后,便匆匆奔赴丫木脚村,开启新的太平山水新诗画的写生旅程。
从芜湖前往丫木脚村,导航显示需一个多小时车程,或许正因路途稍远,它才久未被我所熟知。不过,沿途乡野田园的春光恰似展开的山水画卷,令人沉醉。途经铜陵凤凰山铜矿老矿区,那里虽荒废却散发独特艺术气息,废弃建筑与设施,在岁月侵蚀下别有韵味很是入画,我当即决定将其列为下次写生候选地。
越过矿区,车子驶入蜿蜒曲折的山路。 翻过小山岗后,视野顿开,独特的山野景色便让人心动,春天的江南丘陵小山,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欣欣向荣。 此时,我似乎懂了丫木脚村名的由来。
山脚裸露山石与丫山很似相同,皆为大块园林景观石自然堆砌,形态各异。 村民巧用其特点,在山脚垒成梯田,种上蔬菜或者丫山的牡丹和芍药。 丫山作为凤丹原产地,在此地区种植规模约 7000 亩,这不仅为自然的山野添人文与生活气息,更是写生的绝妙景致。
翻过不大山岗,远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映入眼帘,宁静古朴。脚下山路渐变为彩色旅游公路,此地距丫山风景区已近,这或许也是村名的另一番缘由。
丫木脚村是丫山村下辖自然村,有 600 余年历史。相传清朝末期,孙权后代因厌战,相中此地迁居,孙姓渐成当地大姓。村内整体建筑风格保持着徽派古民居的特色,小青瓦和马头墙,只是墙体多为清水砖墙混杂着老的山石堆砌而成,偶有的白墙,在岁月的洗礼下,变成了灰黑色尽显沧桑,村中青石板路交错,小巷幽深宁静,古巷随建筑依山势而建,爬坡转折,巷中有巷及井、沟穿插其间,是村中居民生活的写照,初来者穿行其间仿若迷宫,如穿越回旧日的时光。
目前丫木脚村保留的如此原始风貌,得益于传统建筑遗存还是较为丰富,民国及建国初期民居多达 24 座,部分仍有人居住,这些建筑以砖、木、石为材,古朴典雅。
据当地村民讲,非常可惜的是早期的丫木脚村,有很多非常宽大精美的明清古建,建筑的形制和规模都不比现在的西递和宏村差,可惜,因岁月的洗礼与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建筑都已不复存在,如今留存下来的也只是一些一般的建筑,但古村的形制以及自然环境却是不可更改的,近年来的乡村建设,也使这里逐渐的焕发了生机。
历史的洗礼却也让村中的遗存更加珍贵。如村旁“珍珠泉”神奇无比,泉水常年恒温,人在泉边鼓掌,泉水便如珍珠冒泡,故而得名。泉水清澈,可直接清洗物件,中央电视台还曾来拍摄专题片。
一个有历史的古村落,总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并且和对后辈的培养与教育密不可分,一个村庄在古代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群落,丫木脚村自古也是人才辈出,民国孙奎在此开私塾,培育众多学子。村庄北侧有一口泉眼,井水与河水相连却水温各异,村中人称“井水不犯河水”富有哲理,别有一番趣味,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如今的丫木脚村,因社会及地理等因素原因发展缓慢,年轻人大都外出发展,现在村中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大都是一辈子从出生就在此生活,因此村子格外安静。如今,它已融入丫山花海石林景区,成新兴乡村旅游目的地,似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今天的丫木脚村似遗世明珠,原始纯粹,无商业气息,适合漫步感受慢生活。在这里,浮躁之心瞬间宁静,时间仿佛为其古朴而缓行。它不像乌镇、周庄那般喧闹,却能让人静静领略江南山乡的温婉闲适,这样的小村庄正是我喜欢的写生佳处。
我在丫木脚村写生时,感受颇为深刻。初至此处,便被其古朴自然深深吸引。每一处角落,无论是明清老宅、石片院墙,还是青石池塘、千年古井、以及大跃进遗迹,都承载着岁月沧桑,皆是入画良景。相较于过度开发的旅游古镇,这里浓郁的自然气息是画者珍贵的创作素材。我渴望感受它四季变换,于是从春至夏,再到秋冬,持续在此写生创作。
春天,丫木脚村像是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田野里的牡丹和芍药开始冒出嫩绿的芽尖,仿佛在试探着春的温度。古老的民居在新绿的映衬下,更显宁静祥和。我坐在村中的一角,或者是随便找一条青砖老巷,支起画架,面对眼前的景色,心中满是写生的冲动。
阳光洒在宣纸上,我试图用画笔捕捉那一抹新生的绿意与古宅的沉稳。然而,春天的色彩过于斑斓与多变,要在画面上精准地呈现并非易事。
好在中国画以笔墨为主,色彩次之,用中国画表现这样的古村落,那种沧桑与厚重之感,似乎也是更为贴切而恰到好处,如此我努力让画面既有春天的生机,又不失古村的韵味。每一笔落下,都像是在与古村对话,我能感受到它的历史底蕴在我的笔触间流淌。
夏天,丫木脚村被盎然绿意所包围。山峦郁郁葱葱,田野里的作物茁壮成长。村中的树木枝叶繁茂,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无人居住的老宅前肆意妄为地生长着,让古老的村庄增加了生机盎然的气息,似乎在印证着时光的轮回,也为古老的小巷投下斑驳的阴影。
中国画的写生,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以及透过现象的本质关系,在光影的映衬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这明暗交错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城市中听不到的蝉鸣,在此也似乎叫得更加高亢而又嘹亮。
但高温也给写生带来了挑战,即使在树阴下汗水常常模糊了视线。可我却不愿停下,因为这独特的夏日景象是如此迷人。我在画中努力表现出那炽热中的清凉,让观者能透过画面感受到古村夏日的独特魅力。
秋天,丫木脚村迎来了它独有的韵味。秋临丫木景清幽,古巷幽深入画中。十兽灯传非遗处,佳泉珠涌映霞红。这时丫木脚周边的山上,枫叶渐渐的由黄变红,与古民居的青灰色形成鲜明对比。我不时的漫步在村中,寻找最佳的写生角度。
每一片落叶,每一处秋霜覆盖的角落,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坐在老树下的青石板上,感受着秋风的轻抚,聆听着落叶的沙沙声,伴随着笔墨在宣纸上的渗化,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古村秋景的一部分。在宣纸上,我用了较多的暖色调的,来表现秋天的温暖与宁静,将古村的秋韵一点点地晕染开来,这便有了《秋临丫木景清幽》。
冬天来到丫木脚,寒雾弥漫,笼罩着荒芜的山丘。残阳下,旧屋稀落破败,孤独的枯树在幽暗中挺立。寒风瑟瑟吟唱,四周一片寂静。以淡雅笔触、幽深情思描绘这清冷孤寂的村落,天地空旷,唯有寂寞之影,霜花凝结,似在坚守千年幽梦。
在丫木脚村写生的过程中,我不仅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色,更是在探寻内心的宁静与对艺术的执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了我创作的灵感源泉,让我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一方心灵的净土,我唯有将这四季更替的自然感受,汇集在《墨痕飞舞展古韵》的作品之中。
行走在丫木脚村,我愈发体会到身边处处皆有美,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美便无处不在。它是写生者的诗意栖居地,承载着无尽的艺术可能与生活的美好。
2024 年冬于芜湖 杨林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感谢阅读
蓝鹰书画公众号,每一幅作品都是时光的凝眸。快来关注,让心灵在艺术中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