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感叹的决定——他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家族的醇亲王府。
听闻这个决定,他的子女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何要将偌大的王府卖出去?但其实载沣有自己的想法。
载沣的前半生是辉煌的,但也是他懦弱而得到的,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他和慈禧太后联手将溥仪送上了皇位,也成为清朝第二位摄政王。
但他这位摄政王和多尔衮显然不能相比,多尔衮是有实权的,说一不二的,顺治母子只能听他的,清朝上下也不得不信服他。
但载沣在慈禧在时就只是个听话的棋子,慈禧去时候他虽然也做了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评价和多尔衮不能相比。
当然,他也是有一定的功绩的,比如在1901年到德国为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之事道歉时,无论德国皇室如何施压,要求他三跪九叩,以臣下觐君的规格向德国国王行礼时,他都坚决不从。
双方僵持了20天,最终德国也没办法,让他和随从鞠躬道歉就算了。
如此硬气的做法,让载沣瞬间扬名中外,国外媒体还将他称为中国的贤王,慈禧对他也是更加信任,将自己的义女指给他当福晋,提拔他当军机大臣。
在光绪帝临终前,决定扶持他的亲儿子溥仪继位。
但是大臣们是想让载沣直接继位的,因为溥仪那时还是个三岁孩童,懂什么国家大事呢?
但慈禧坚持让溥仪继位,认为载沣和同治、光绪帝是同辈,三代都是兄弟不吉利,硬是让溥仪继位,还让载沣当摄政王。
慈禧的算盘其实是想让自己继续掌握大权,因为一直以来载沣都是她手中的棋子,指哪打哪。奈何光绪帝驾崩后,她自己也不行了,让载沣得到了实权。
有了权力后,载沣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首先第一件事就是除掉袁世凯,因为他此前迷惑慈禧将光绪帝囚禁至死,而且手中还有军权。
载沣在德国道歉时,并没有整日在房间里躲着,而是见识了很多大世面,看到德国皇室权力很大,他请教亲王威廉·亨利。
对方告诉他,皇室要想有实权,必须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想国家富强,那就要重视武器装备。
这一番话令载沣醍醐灌顶,在他真正掌权后就着手增强这两方面,第一步就是将袁世凯手中的军权夺过来。
奈何袁世凯听到风声就逃了,张之洞说国丧期间不宜诛杀大臣,吴凤岭、赵国贤等人又认为袁世凯势力太大,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
最终将袁世凯革职的谕旨愣是没下,最终使得袁世凯得以东山再起,蓄势从来。
放过了袁世凯,载沣并没有放弃军权,而是亲手组建了一支禁卫军,之后又将海军、陆军等军权都收到自己的手里。
同时解除庆亲王奕劻的接触,将段祺瑞降职,逐步削弱北洋军事集团的权力。
除了将军全集中到自己手里,他还逐渐”皇族内阁“,打算加强皇族集权,但这种做法遭到了大臣和立宪人士的信任,最终失去支持也宣告失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载沣命人帅军南下镇压,但此时大清军队和袁世凯都和军队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他们还善用舆论使得清廷内部人心涣散,任凭袁世凯长驱直入进驻北京。
10月底,努力改革了3年的醇亲王载沣颁布罪己诏,退归藩邸。两个月后,裕隆太后宣布退位,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之后载沣就在醇亲王府度过晚年,溥仪到东北当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时,他也曾去劝过,可是没有成功他又被回到天津。
1939年天津发大水后,他带着家人回到北平醇亲王府居住,此时仆人都已散了大半,他在府中办了一所小学,自己担任董事长,儿子溥任担任校长,女儿金志坚则是教员。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他明白解放军是真正为百姓好的,只有解放军才能拯救中国,于是在9月时和重工业部附设的高级工业学校达成协议,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将醇亲王府所有房屋出售给高级工业学校。
解决好后,1950年他正式搬到利溥营11号居住,次年就因为感染风寒去世。
葬礼非常简单,但除了溥仪和溥杰在苏联关押之外,其余7个子女都在他身边送他最后一程。
参考信息: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沣